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宋扬天下 第十二章:君臣妥协

赵顼轻轻吻了一下向皇后,安慰了几句,就急匆匆地赶去崇政殿。

向皇后长得并不好看,至少在赵顼的审美观中不太好看。说不上爱情的产生,后世的爱情是完美的,但婚姻不完美。这一世,如果赵顼不会因为不喜欢向皇后而废后的话,婚姻注定是完美的,而爱情则是一片空白。

古代的皇帝,哪个又是爱情完美的?生于宫廷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皇帝的第一次大多就是被乳母夺走的,而在深宫之内,那些期待改变命运的宫女哪个不在勾引皇子或者皇帝?古代皇宫,看似仁义道德礼仪规范,事实是最荒淫最险恶的地方。那些个皇子,那些个皇帝,往往十几岁就被宫女们破了身。

就说仁宗皇帝,在十几岁登基为帝,被刘太后掌权无所作为的他,精力都作为到宫女妃嫔身上了。还特别喜欢和几个妃子宫女一起滚床单,最后弄得没有儿子。

赵顼十分不愿意待在皇宫,待在这里,迟早有一天死于温床。

古代各朝代,皇帝往往一代不如一代。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皇帝,即便有很努力的皇帝,但很难想到他能有什么作为。

而赵顼虽然同情那些宫女,但是也十分痛恨那些人,或者说非常痛恨宫廷的制度。在赵顼以为向皇后在苦等他回去的时候,匆匆回到福宁宫的赵顼,却看到向皇后、朱妃、陈妃三个小丫头光着身子在那里练那个技术,简直就是后世日本拍的同志片,让赵顼非常厌恶。

朱妃与陈妃都是熙宁元年(1068年)送进宫的,自从这个重生的赵顼到来后,除了把她们当小丫头外,从来就没有动过宠幸她们的心思,包括向皇后。这让她们非常着急,决定苦练技术。

在以前赵顼的记忆里,在皇宫内这样事情都被视为正常现象,在她们看到赵顼发现她们在一起练技术的时候,竟然没有丝毫的含羞。

不仅宫女如此,太监也是如此,对赵顼无比忠心的李向安就是因为口技十分了得,深得高太后欢心,最后被提拨为内侍黄门的。要不是年大失宠,李向安也不会派到赵顼身边。不过,李向安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皇帝无用,如何防文臣、武将、外戚都是没有作用的,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每个朝代都是如此。赵顼有意改变宫廷制度,奈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安抚,能躲到宫外就躲到宫外。

赵顼心里厌烦,走得就更加快了。李向安、张若水带着一群小黄门抬着龙辇跟在后面,累的气喘兮兮。

“李黄门,你也很长时间没有回家,回去看看吧!”赵顼突然停下脚步说道。

宋朝,高级太监在宫外都有自己的住处,甚至还有儿女。当然,妻子儿女都是买的。而李向安在外面有一座大别墅,和朝廷上的官员差不多。

“小人遵旨。”李向安看着远去的赵顼,知道赵顼心里厌烦,因为刚才的一幕他也看见了。

或许,现在还稍微懂赵顼的人,恐怕就是这个太监李向安了。

李向安,时年三十二岁,在李家马场练兵时,他比普通士兵更吃苦,更努力,也更有天赋。在大比时,弓马骑射都是前几名,让那些真男人羞愧得无以复加。他通过这点,常常刺激那些黄金火骑兵士兵,受辱后的士兵们在训练时那是一个个嗷嗷叫。他的所作所为都看在赵顼眼里,赵顼对他十分欢喜信任。

······

走进崇政殿,赵顼发现除了内阁大臣中少了个唐介,而王安石、司马光这两个被罢官的大臣却在。

难道王安石、司马光都叛变了? 一丝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

赵顼想起,唐介已经去世了。文彦博推荐司马光入内阁,韩绛推荐王安石入内阁,富弼推荐韩琦入内阁。正在练兵的赵顼没有理会。

赵顼不知道的是,这些士大夫私交都很好。王安石、司马光也感觉到了赵顼的变化,这种变化让他们恐惧。因为看到赵顼崇武重刑,拉拢商人,拉拢底层士兵,有彻底打破太祖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个国策的迹象。

而赵顼也的确有过这样的想法,通过绝对的武力清洗士大夫官僚地主阶层,然后分田地,取消国家专卖,推动工商业发展。这样的想法,完全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一套。

不过,赵顼还没有下决心,因为士大夫阶层是这个时代的精英,这个时代下层民众还没有后世的觉悟,一旦这样做,这个国家将损失大量的人才。这不是百年能恢复得过来的。而且契丹人党项人虎视在外,怕一旦动手这些地主会彻底卖国。

明朝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军队覆灭后,中原地主惶惶不可终日,最后投靠了代表地主利益的清朝。学历史的赵顼很清楚这一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政策,赵顼心里也很迷茫。怕做错了,就无法回头。

历史专业毕业的赵顼也明白一点,历史有它自身的发展轨迹,就算靠武力实现了,他最终还是会回归本来的样子。

赵顼坐上了御座,待众臣行礼过后,挥了挥手,十几个小黄门很快搬来了椅子。待众臣坐定,赵顼没有率先发问,也没有追问司马光、王安石怎么会在这里。

“圣上,西夏屡屡犯边,微臣举荐韩绛为陕西宣抚使,主持边事,安抚百姓。司马光乃国之大贤,不可遗留在野,微臣举荐司马光入内阁。”文彦博这是想给司马光留个内阁的位置。

“此事由内阁决断,朕在外练兵日久,不知陕西边事。”赵顼这是同意了文彦博的推荐。

崇政殿又一时安静了下来,君臣摊牌的时刻要到了,两边谁都不愿首先开头挑明。虽然感觉到了皇帝可能的威胁,但内阁大臣们看到了内阁这个机构的好处,不愿和皇帝翻脸。赵顼的务实,不会不懂装懂,混乱指挥,让大臣们很是欣赏。这是明君的风范,大臣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反对这个皇帝的。

王安石创建钱庄半年来,一度对赵顼心服口服。因为他苦思日想的青苗法就这样毫无压力地推行了下去,非常顺利。不仅百姓得到了青苗钱,而且也给国库贷款了不少钱。虽说来年朝廷要还债还息,但国库空虚的燃眉之急算是解决了。这让王安石一度为内阁大臣们所欢喜。以前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一班老臣也开始支持王安石。

虽然钱庄还是刚刚创立不久,而且遇到了很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还是以往各朝没有的,但是王安石仍然非常有信心。

用交子全面取代金银铜钱的方案还没有铺排下去,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王安石和他的那一班支持者正在策划商讨,推演可能遇到的困难,健全机制。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王安石找到了他理财的位置。王安石一度在设想,交子发行后,整个大宋所有的钱几乎都会在他手里过一遍。这让王安石很兴奋。所谓理财,兴奋点不正是在这里吗?

最先感觉到赵顼威胁的是司马光,这个史学大家,相人之术几乎达到了巅峰,曾经权知审官院,提拨了不少有能力能办事的人才,为朝野信服。

赵顼的改变,让司马光一度心惊肉跳。赵顼让他创立的文明学府和国子监等其他学院完全不同。不是要学某一家的学说,而是集百家之长。司马光一度反对,但赵顼以商人子弟就应该学这些搪塞了过去。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其他的都被视为杂学,上不了台面。像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文彦博这样的人,对于杂学都非常精通,但也是为了增长学识而已,并不推崇。

赵顼将春秋各学说,总命名为哲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定为文学。各朝史籍定为史学。工匠技巧定为工学,农业种植定为农学,经商计算定为商学,朝廷律令定为律学,看病医人定为医学,采矿冶炼定为矿学,武艺兵法定为兵学。

司马光要按赵顼的意思把这些学问从各学派的书籍中整理出来,编撰成书。司马光和他的那班追随者,可是忙昏了头,原来只是编撰《通鉴》一本史书,现在却要编撰这么多书。

司马光在繁忙中发现,赵顼这个官家是准备将圣人之学与杂学并列,是准备彻底改变儒家一家独霸的地位,是准备让士大夫与商人、兵将、农夫、工匠并列,是准备对“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动手了。

他将这个可能告诉了王安石,王安石回应道:“即便官家如此,我等又有什么办法?官家现在出了宫门,得到了商人和士兵的拥护。即使我等读书人,大都又是拥护官家的。不会因为你一句话,就相信你,反对官家。”

朝中大臣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盲目了起来。官家并没有做什么,现在反对官家完全是诛心之论。内阁的设立,让朝中大臣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共治天下。官家几乎是彻底放权了。

如果现在反对官家,一旦这个崇武重刑的官家发难,用武力解决问题,那么大宋永无宁日。西夏、北辽虎视眈眈,大宋经不起折腾了!

赵顼与大臣们都沉默着,心事重重,都在揣测着对方心里在想什么,想干什么?

“圣上,现在国库空虚,百姓苦于差役,边事不宁。微臣叩请圣上,恩准韩琦、司马光、王安石入阁商议变法。富国强兵。”内阁执政富弼打破了沉默。

“这是妥协了吗?”赵顼看着这个以前反对变法的主力,心里好笑。

以前赵顼要变法,宰执反对。可现在赵顼不只是变法这么简单,这是要准备拿他们一同开刀,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变法就变法吧!

这就好比一个开窗户的故事。一群人待在一个黑暗的小房子里,有人提议要开一个窗户,其它人都不同意。又有人提议要拆了整个房子,好吧,你开一个窗户你就开吧,房子不要拆。

“呵呵,富相何出此言?富相一直教朕,祖宗之法不可变。现在怎么又反复起来?朕不敢相信富相是如此的反复小人!”赵顼站起身来,嘲笑道。

“圣上!”王安石站了起来大吼一声。赵顼几乎被王安石吓了一跳。

“好吧。文彦博为内阁宰相,富弼、赵汴为执政,吕诲、吴充、冯京、陈升之、韩绛、韩琦、张方平为参赞,司马光任礼部尚书,范镇任吏部尚书,苏辙任户部尚书,张铎任刑部尚书,苏颂任工部尚书,熊本任兵部尚书,王韶任军部尚书,裁撤三衙,并入军部,吕公著任督部尚书,王安石为钱部尚书,裁撤铸钱监,并入钱部。各部尚书出任内阁执参。苏轼出任文明学府山长,裁撤国子监,并入文明学府。变法方略,由你们内阁商议。要不要变法,看你们的方略后再决定吧!种谔擢升陕西宣抚使。就这样了。”赵顼一口气下了一连串的任命。

赵顼说完,转身便走了。留下了面面相觑的大臣们。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