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青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含蓄地说:“家里嘛,没钱没粮的,做了点粗面馒头和玉米面馒头,出去镇上卖一卖,不求挣大钱只求养活自己啊。”
闻言,那几个大娘本来还想顺手掀开来看的,也不好意思了。也是,人家一个小姑娘做点馒头出去卖,自己也不好再去顺人家的对不?
一路晕乎乎地听着她们谁家的鸡跑了,谁家的瓜被偷了,侯青青倒是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就到了文山镇。
坐在牛车上慢慢地从“文山镇”的牌匾下穿过,只够五六个人打横走的小镇门口熙熙攘攘地堵着不少担着家里刚摘的菜啊瓜的村夫,侯青青觉得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下了牛车并给了一文钱之后,老陈叔说好了午时会在这里汇合,如果下午回去的话是申时,不过老陈叔还是说了几句:“青丫头啊,馒头卖完了早点回去,一个女孩子不安全哩!”
侯青青接受了好意,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尽快的。
当走在小石块铺成的石子路,布鞋下传来了坑坑洼洼的石头的凹凸感,侯青青看着两边基本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和瓜的摊子,还有一些汉子蹲着在卖草鞋,也有人摆摊卖兔子、野鸡什么的,有些大胆的就开口叫卖,摊子前围着镇上出来买菜的妇人或者婆子。
她默默地下了个判断:这里应该是那种农民卖杂货卖农产的小市场。像我做的这些馒头,他们肯定不会吃,自己肯定带了干粮,也舍不得花钱。
侯青青直接走向旁边的一个茶水铺,看着里面忙活着煮水的大娘,问道:“大娘好,我想问一下这附近有没有学馆?”
大娘看着侯青青一个小姑娘艰难地提着两个大篮子,猜测她是想找个地方卖东西,便好心给了个建议。
“你往这条路走到尽头,看见一个何记饭馆也就是通体气派很容易认得的,向左走走到尽头就是文山学馆了,其实在文山学馆右手边走到岸边,那里有很多渔民上岸卖鱼,他们可能会有需要买你的东西,如果是吃的话。”
听了好心大娘的话,侯青青感激地拿出了一个粗面馒头放在了桌子上,怕她不收,一边道谢一边跑了。
大娘擦了擦手,笑着看侯青青走远的背影,拿起了这个馒头,看起来很圆乎乎的,正好饿了,便一口咬下去,甚为震惊。大娘再仔细嚼了嚼,越吃越清甜,捏了捏松松软软的,几下就吃完了,心里也有了个主意。
这头侯青青挎着篮子就走过了何记饭馆,确实很气派的两层小楼,门口的小伙计忙得跑来跑去,也不知道做什么吃食的,生意这么好。
在何记饭馆的斜对面有家叫林家饭馆的,倒是生意一般,没啥人,也许是何记饭馆是早食类林家饭馆是午食类?侯青青摇了摇头,又不是我操心得了的,先卖馒头呀!
侯青青站在文山学馆对面,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学子穿着学子服路过,便拦了下来,毫不顾忌男女之防,直接掀开纱布,问询要不要馒头,中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吃。
看着一个粗布衣裳都难掩美色的娇小女子在这里卖馒头,路过的学子大多还是帮衬了一二,小小的一个,大多数都是一个粗面搭着一个玉米面地买,都想试试有什么不同。
两文钱一个,三文钱两个,侯青青算是开张大吉了,很快就卖剩十几个玉米面的,因为玉米面便宜点买了五十来斤,粗面才买了三十来斤,所以多做了点玉米面馒头。
感受着钱袋子的沉重,侯青青满心欢喜迫不及待想回去数钱了。但还是要继续卖完馒头的,继而走向岸边,看看大娘说的地方是不是也可以生意这么好。
靠近路口的时候,侯青青就闻到了鱼腥味了,这边确实是卖鱼产的,有好多大木桶排满了小河边的围栏,摊子后面是忙着称鱼的渔民,前面围了好些赶早出来买最新鲜的大鱼的妇人。
渔民都是很早就出去捞网,赶着最新鲜的鱼出来卖,越新鲜的鱼卖得越贵,太阳升上来后晒得热热的很多鱼就没那么新鲜了价格就会便宜些。
劳作了几个时辰的渔民,大多都是饥肠辘辘的,一般准备的垫肚子的馍馍早就吃完了。
侯青青直接沿着路边叫唤:“好吃的玉米面馒头欸,两文钱一个,三文钱两个,好吃得孩子都哇哇笑哩!”
有几个出来买鱼的妇人听着甚是好笑,笑着问:“真的有那么好吃吗?馒头谁不会做呀?”
侯青青笑了笑,掀开了纱布,露出来胖胖的黄黄的馒头,妇人们好奇地凑近,真的很圆乎,看起来挺好的,就有几个还没吃早餐的凑着认识的一起买了三文钱两个的这种。
本来还觉得贵,吃了之后倒是连连点头,有几个妇人还花了钱买几个回去给家里的老祖宗和小娃娃也尝尝,很快十来个就卖完了。
侯青青觉得是意外之喜,渔民没卖到,倒是采买的妇人们先抢购完了,有几个没买到的还叫侯青青明天还要来这里卖。侯青青自然是连连点头。
侯青青开心地提着两个空篮子走向了来路,路过了杂货铺,问了问油纸的价格,竟然要二十五文一张,那尺寸看起来也就只能裁个五十张垫纸,侯青青连连吓退,这价格还是承受不起的,先走平民路线吧。
回到了茶水铺,侯青青打算买杯水喝了再走,太渴了都。
倒是没想到接下了一个生意,还有杯免费的茶水,侯青青跟茶水铺的何大娘相谈甚欢,都是女子做生意的艰难,何大娘是怜惜侯青青一个孤女的不容易,最后谈下是三个玉米面馒头四文钱、三个粗面馒头五文钱,每日先各三十个。
侯青青觉得馒头好挣钱,粗粗估算了一下今天用了一斤半玉米面一斤粗面,成本十八九文,收进来可能都有一百文了。还接下了大生意,侯青青觉得头顶的太阳都不晒了,整个人喜气洋洋的。
等够了四五个人,老陈叔就赶着牛车送大家回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