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农民那点事 第四节 进乡借钱

时间过的真快呀!到了**月份了,离振如的婚事越来越近了,此时的村庄也脱下了夏装,换上了多彩的华丽秋袍子。华母一遍又一遍的看着压在棉被下面得来不易的财礼钱,这些钱是这断时间内,全家人为大哥攒的,其中有一笔钱是华母在农闲时给村地主家干活赚的、有一笔是小华的压岁钱加上平日省下的、还有一大笔,是华母哭了整整二十多里地从乡中娘家借来的……

那天清晨五点半,新庄村的上空有一家的烟筒,白烟徐徐地在天空中与低云舞动。此时的小儿子振波还在梦乡中和村小伙伴在绿绿的田野中捉着青蛙,忽然,有一陈凉风从振波的头上刮过,那是因为身上的被子早已被淘气的他蹬到了地上……。慈善的华母在为全家人做早饭的空闲,给小儿子盖上了棉被,今天,徐家的两头小胖猪也早早的享受到了华母大好的厨艺,因为华母今天要徒步去往乡里的娘家,路程约为20多里地,所以华母才伴着闪闪眨眼的星星就早早的起了床。

华母为一家人做好了饭,将封存在箱子最底下的一件粉色还带很多小白花的上衣拿了出来,上下的打量着这件退了色的上衣,似乎脑海中又有许多的往事涌上了心头。虽然老徐头现在总是骂华母,可是就连小华还有振如他们哥俩都不知道的这件上衣可大有故事在。这件花上衣是当年华父为了到乡中政府干事家迎娶大千金而到林场中伐木七八天才赚到的血汗钱!那天华父连衣服都没有来得急换,就骑着他心爱的小红马“追风”,到乡的集市上特给他的未婚夫买的……如今,饱经沧桑的粉色上衣还能勾起华母内心深处那刚和华父相识时的小小幸福……追风还在为徐家效力,已有二十年了,还是那样的英俊潇洒!

母要回娘家的弟弟还有妹妹那借钱,因为振如的婚事可能要在秋收前举办,粮食没有下来也自然的卖不了钱,所以光靠家中现有的那“薄如蚕丝”的积蓄是很难凑全华母那天在高婆家答应她们全家的聘礼的。娘家的弟弟叫“王英合”姐姐在家时爱叫他小合。小合自小学了一项木工的手艺,所以小合的家过得要比俩个姐姐家富裕得多。小合本人也很会来事,很精明内敛,很有办事能力,社效很广,特别在处理亲戚朋友的事情上那更是条条有道。他对待亲情那更是没的说,华母的娘因为久病緾身,所以去世的早,所以,在当时背景下的小合显得更加的男人与责任。华母的娘在去世前把三个孩子叫到了床前,华母娘说“三呀(华母娘叫小合三,因为在家排老三)!娘对不起你,不能看到你娶新娘子了,以后就得你爸拉扯你们姐仨了,你要听姐姐的话,长大了,姐姐们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你做为家中的男人,一定要挺身而出……)。小合后来果真没有辜负娘的遗愿,姐姐家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姐家的三个孩子“振如、振波、小华”就好像迎来自己的新生一样,因为他们知道,到乡中的“小老舅”(因为小合比大姐要小好多,所以当时的小合和大姐家的振如差不多大,比振如要小四五岁)家能拿到好多的新年礼品,就是现在最常见的白米,在当时的小华家也只有过年到小舅家才能拿到。同时还有一些白面和猪肉什么的。小合对大姐家的小华格外的喜欢,每年都会给小华像征性的“几块压岁钱”,别的同龄孩子的这份钱是在父母那得到的,谁叫在60年代初的时候,小华生存在一个有二个男孩子的家庭中那。前面提到华母手中的那几笔钱中小华的钱,就是乡中小舅几年来给的压岁钱还有零花钱加上小华省下的胭脂水粉的钱存下的。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把钱放在大哥的婚事上,真是人间的大爱所在呀!小华还跟华母这样说“妈,你可千万别和大哥说钱是我的,要不他会心酸的,我哥最看不得我受苦了……”。

华母才刚刚踏出大门,刚起来的华父看到打扮一新的她就起身大叫“王英霞,是不是又要进乡了,看到我小舅哥别忘记了要酒吃呀!”。此时的华母还有女儿小华都在为大儿子的婚事上操心,那个不顾正业的华父却还在想着酒,真是苦了华母这辈子的命了!领家的王东看到除婶要出门,紧忙把自家新婚时买的自行车推了出来,王东“除婶子,用吧,路远着那!”华母看着还一身的豆腐渣的王东,华母“东呀,不用了,过一会你卖豆腐还要用那,你婶子一身的力气,腿脚好着那,这条路,我已经不知走了几百个来回了……”王东“那您老可要小心点呀!”,华母用最为慈善的面容冲王东微微一笑,意思是谢他的关心,而后大步的向二十几里开外的二河乡蹒跚的走去……。此刻的王东心想“这么一个伟大的母亲,真是难得呀!”。

屋檐下的麻雀被刺眼的强光照醒,雀妈雀爸又开始叽叽喳喳对话,为今天捉虫喂宝宝做起了心思枕密的计划。像麻雀妈妈一样为大儿子婚事去娘家求救,她会如愿而归吗?……(待续)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