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新混沌时代 第四章 寻医

王太医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深知自己并没有实际看到过这位救人的“仙子”长什么样,更没有实际看到“仙子”救人的场景,一切都是道听途说。倘若自己如实的,向圣上汇报自己道听途说的神仙救人故事,并以此作为救贵妃的唯一希望,那么自己必死无疑。更何况他自己饱读医学典籍,对于道士跳大神式的救人方式,从来不敢苟同。但是,现在的情况也只有死马当做活马来医,任何的一线希望他都不敢放弃。

王太医经过一夜的思考,心中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奏请陛下准许自己出宫,去寻深山幽林中的百怜观,以便带回“仙子”,救贵妃的命,同时也救大家的命。可是,这如此玄妙之事,殿下未必能相信,去之前恐怕要编好神医的故事,才能让陛下同意自己出去寻“医”问药。

此时,天刚蒙蒙亮,初生的骄阳新铺在宫殿的红砖绿瓦上,其光辉也照亮了天合宫的牌子。昨夜,孟旭在自己的书房,也就是天合宫坐了一夜,他满脸愁云惨淡的坐在帝王专属黄色丝绸布盖住的书桌前,无精打采的望着桌前金玉交错的笔墨纸砚,他的神情仿佛有所期待,又仿佛怅然若失,毕竟他彻夜也未等到太医们的消息,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陛下,王太医求见。”一名带刀的侍从,从门外快步的走到孟旭的跟前谨慎的说道。

“快让他给我进来!”孟旭回过神来,露出一副未作好任何准备,但却急切的想知道结果的矛盾模样。

王太医从殿门外缓步进入,始终未抬起头,到了孟旭跟前,他礼仪匍匐,跪倒在地,脸紧贴地面,一言不发。

“你倒是说话呀!贵妃怎么样了?”孟旭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打算先问清楚,再大开杀戒,他的眼因为彻夜未眠而翻滚着血丝,看上去凶神恶煞。

王太医见陛下心中有了一些负面信息的沉淀,觉得机会来了,便缓缓起身,幽幽的说了一句:“贵妃还有得救,只是……”

“只是什么?你需要什么尽管告诉朕,朕什么都答应你。”孟旭听到贵妃有救的信息,杀意消退。这忽然间又听到王太医的转折,不由得放下了自己的全部防御,只想一心配合王太医治疗贵妃。

王太医见时机成熟,便开始一步一步的构建自己的故事。

“陛下,可否听说过,有些民医医术在太医之上,比如扁鹊。”王太医向孟旭提问,他深知陛下饱读诗书,不可能不知道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你是想提醒朕,不要讳疾忌医吗?贵妃都不省人事了,还怎么讳疾忌医,你在担心什么?”孟旭不解王太医问话的用意。

“陛下,微臣是担心,陛下会不同意让一个不明身份的女民医来给贵妃治病。”王太医继续诱导着孟旭。

“只要能治好贵妃的病,我不管她是什么身份,你赶紧出宫给朕把民医请回来,如果能治好贵妃的病,……朕什么都可以答应你,还管什么女民医和男民医。”孟旭本来想说的,如果该民医能治好贵妃的病,我让他的身份高于你们太医又何妨,当然,现在还不能说这样的话。

不过,孟旭转过头来心想自己花重金养了这么大群太医,到头来他们并没有垄断医学的最高水平,遇到疑难杂症还是要去民间寻访,心中的怒火还是难以遏制,他知道眼下自己还不能找他们算账。

正在孟旭心中翻滚着怨气和怒火时,王太医继续说道:“陛下,医者,经验最为重要,有些民医走南闯北,云游四海,可谓见多识广,医术在我等之上,我等心服口服,还望陛下恕罪,我这就出宫去请民间的神医。还望陛下赐给微臣一纸手谕,让微臣出城寻医。”

王太医为官多日,当然知道皇上心中的结缔,自己先把话都说透,以免孟旭秋后找自己麻烦,伴君如伴虎,没有七巧玲珑心,难保七尺男儿身呀。

孟旭闻言甚为有理,不仅打消了贵妃医治无望的顾虑,还消除了皇帝对自己的埋怨。

“好!笔墨纸砚伺候。”说罢,孟旭亲自写了一道手谕给王太医。

王太医接过手谕后,缓缓的退出殿门外。

孟旭侍从待王太医完全退出殿外,便轻声的对孟旭说道:“陛下,寻医还要出城的手谕,王太医会不会……。”

孟旭一脸的不满,挥挥手说道:“下去,下去,王太医的为人,朕了解。”

侍从退到后面,站立,低头不再语。

为官对于王太医来说,无非就是选择当伯乐还是千里马。当伯乐,四处去寻找千里马,推荐上任。千里马若能得势,自己也能收益不菲。最后,还能获得一个好名声。当千里马,就必须战胜其他的千里马,才能出人头地。王太医很明智的选择当一名伯乐,他为官生涯推举贤医无数,所以天子也并没有对他刚才要推荐民医的话有任何的怀疑。

当然,选择做一个伯乐还是千里马,并不是自己一厢情愿的,需要天时,地理,人和。

王太医是医药世家,三代单传,祖传医术,远近闻名。奈何祖上均是淡薄名利之人,并未依仗自己的医术,攀附权贵。岂料自己父亲在一个不明的夜晚,突发疾病身亡,从此家道中落。

王太医从小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他励精图治,发奋学医,熟读古医学典籍,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太医。当上太医之后,自己洁身自好,不贪不义之财,少言勤思,最终成为了太医院的首席。当上首席之后,他并没有仗势压人,相反却常常以伯乐的姿态,举荐新人;他也没有居功至伟,而是懂得在圣上面前,帮别人分得功劳。一时,太医院虽是勾心斗角之地,也不得不对王太医心服口服。

此时的太医院可为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他们深知贵妃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是到了穷途末路,无力回天的境地,五脏俱裂,腹腔积液,经脉尽断,七孔流血。他们深知贵妃命不久矣,但是王太医作为首席,并没有得出什么病危结论,他们也不会老寿星吃砒霜的,去向皇上汇报此歹报。

他们鼓噪而不失冷静的等着王太医的消息,因为是死是活,他们都只能等待!

太医院的门“吱呀”打开,王太医进门后,太医们个个如被火燎背,赶紧蹿到跟前问长问短:

“王太医,怎么样呀?贵妃还有救吗?”

“贵妃有没有救,你心里没数?关键是圣上什么态度呀?”

“圣上什么态度?你心里没数?关键是王太医在世华佗的医术都无能为力的话,能不能不为难我们这些一般的大夫,我们活天冤枉呀?”

“张太医,你这话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我们没救了?”

“哎呀,你们都安静一点,听王太医怎么说。”

……

王太医看着这一群待宰羊羔般的同事们,心中悲凉,缓缓说道:“如果贵妃救不活,我们就死定了,不知各位在民间还有其他方法能救贵妃水火?如有,请直言圣上。”

众太医噤若寒蝉,他们都是各地的医学精英,在当地都是首屈一指的神医,让他们再去当地找其他医术高于自己的神医,难于上青天。并且医生属于技术类群体,均有千里马之才,却少有伯乐,就算是有医术高于自己的民医,多数太医也早早与之结仇,哪有推荐仇人之理。

王太医见此状,继续说道:“我在民间倒是认识一神医,能起死回生,我打算寻来,望大家在此留守贵妃,静候佳音。”

众太医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王太医,是真是认识能起死回生的神医,还是只想借机跑路。不过这些都不是眼前重要的事情,如果王太医能寻得神医,救贵妃于非命,大家当然皆大欢喜;如果王太医逃跑,大家也可拼死一谏,咬定是王太医出去寻医耽误治疗,以致于贵妃非命,说不定自己也能够死里逃生。大家纷纷表示支持王太医速速成行,请回神医。

王太医能够得到大家的统一支持,除了目前的形势所迫之外,他自己平日里的“伯乐”形象也帮了大忙。王太医要举荐一名贤医,那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情,大家也就没有对深得人心的王太医妄加揣测。

古往今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少有,除了气度之外,机缘巧合也是很重要的事。刘备当年作为老少熟知的伯乐,也是凭借着自己的气度、身份加上机缘巧合才识得诸葛亮,终获三分天下。岂知,诸葛卧龙的大名早就声名远播,他如果去晚了,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还真就有可能被其他势力挖走了,机缘就是这么玄妙的事情,如果王太医没有听闻“仙子救人”的事,恐怕今日就要和其他太医一起坐以待毙了。

王太医坐在回乡的马车上,一脸的愁容,他心里在暗暗的祈祷,祈祷上次生病的青年依然健康,祈祷青年的母亲句句属实,没有欺瞒,祈祷“仙子救人”不是他们的想象与幻觉。

“快点,再快一点。”王太医催促着马夫,加快回乡的车速,他害怕回去晚了,一切都变了,他害怕回去晚了,仙子救人的故事便有了转折,他害怕回去晚了,贵妃已无力回天。

马蹄声骤然急促,车轮在并不平整的路面上飞快的转动。王太医也不顾颠簸,频频催促马夫,快马再加鞭。马车一路扬起灰尘,直让路人掩面。

王太医的家乡在蓉城边上,出城便可见高山峻岭。蓉城内自然是一马平川,沃土千里。蓉城之外,却是另一番景象,山脉绵延,地势拔高,少有人烟。就是因为蓉城地势低,又是皇城,为固土培基,所以在蓉城外种植了大面积的芙蓉花,因此得名蓉城。天子选皇城,自然应该选择宜居、富饶的地方,当然也可能选择易守难攻的险地,但是,只要是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那么皇城的首选肯定是土壤肥沃、人口众多的天府之地。最巧夺天工的就是蓉城的地势,天府之国固然平坦,而四周均有崇山峻岭环绕,似一鼎巨大的炼丹炉。

在一马平川的蓉城,一匹快马奔驰着扬起沙尘无数,不到半日,王太医便来到了蓉城边,故乡前。古时交通并不发达,人口聚居现象普遍,如果不是遭遇饥荒或者是战祸,一般很少迁徙,农耕文化,让城内的居民对故土的热爱远超游牧民族。后蜀作为一方势力更是如此,王太医的家乡,其实就在蓉城内,他是个皇城脚下的土著居民,这辈子未出城半步,哪怕他一抬头就能看见城外群山的风景。

马车停止了前行,马也喘着大气,有些前后不定,马夫熟练的拉着马缰,操控马在小范围内来回跺脚。马车尚未停稳,王太医便着急忙慌的跳下车,往上次瞧病的青年家跑去。

时至傍晚,农家炊烟袅袅,青年一家正在其乐融融的吃着饭。要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还真是来源于真实故事。青年一家姓张,张家世代农民,张有大是这家主人,张有大的儿子就是上次患病的青年叫张晓。要说这青年,从小体弱多病,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多次当着众人的面,突然倒地不起,浑身抽搐,张家父母也是经常哭爹求娘的找大夫为儿治病。

也正是因为张家儿子多病,乡保在向上统计适合征兵的人选时,直接就跳过了他。征兵刚结束,多病青年又倒地,恰好就遇到了王太医。王太医经过自己的诊断,确认其无药可救,之后却又奇迹般的下地干活,此事虽神奇,但是王太医凭借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可以判断,他没有装病。不过,张晓也就因此成功的躲过了兵役,应验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

要说当兵光荣,在古代可是一句屁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古今征战几人回,才是最真实的情况。逃过兵役的张家青年父母深知,自己的儿子保住一条命不容易,所以仙子救人的事情就只告诉了曾经帮助瞧病的王太医,他们让儿子下地干活也是趁着夜色降临时,再偷摸的出去。遇到左邻右舍的询问,张家父母都说:孩子的病情不稳定,时好时坏,说倒就倒。

这家孩子有病的事实,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没有怀疑,更没有让他去服兵役,他们深知,这孩子这病,说倒就倒,说好也能好,别说上阵杀敌了,时不时的倒地不起,徒增战友的麻烦,大家也就默认了他在乡里的特殊存在。

王太医赶到张家,气喘吁吁的敲门进入,张有大看王太医风尘仆仆的,招呼着王太医进门后,赶紧关门,安排他上桌和全家一起吃饭。

王太医在来张家的一路上十分紧张,他担心自己害怕的事情出现,真相一步一步的逐渐逼近眼前,他就越发的紧张,害怕,仿佛心里有一颗巨大的石头压着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可是现在,他看着张家一家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清醒,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心里堵着的大石头骤然落地!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