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历年来孔公主办的元宵夜有筹备多时一发惊人的才子佳人,也有官场郁郁不得志但确是有真才实学的官员活获得孔公青睐,从而一飞冲天仕途坦荡。
但从未出现过如宋扶忆这般喧宾夺主之人,今日之元宵夜,人们觉得宋扶忆才是主角,而大名鼎鼎的孔公只是陪衬。
这种情形可是连掌握一州军政大权的刺史大人都没法做到,可现在区区一个入朝为官不过年余的人就做到了,实不敢想象,孔公不知又是作何想?
宋扶忆大闹宴席后向孔公请罪,周遭死一般都沉默,孔公却大笑了起来,道:“老夫会认真看过你的三疏十二策,若真是治州良策自会向刺史府推举。”
“什么!孔公竟然不追究?”满座哗然,幽州声望足以封顶的孔公竟打算放过了这宋扶忆。
宋扶忆再拜,“孔公宽宏,扶忆感激!”
孔公摆摆手,朝在场诸人说道:“老夫有些乏了,今年元宵夜便到此为止吧。”
说完崔苏扶着孔公离去,留在在场蒙圈的众人。
宋扶忆昂首挺胸,像是一个打了大胜仗的将军,这场和幽州官的斗争他的确是赢了。
“江流,绿水,咱们也走吧,这里浑浊之气太浓,继续待下去是你我遭罪。”宋扶忆临走前也不忘挖苦一下长史等人。
对方一脸挫败,孔公如此放纵的态度是他们从未想过的,而且孔公离开前说的那番话更是深深刺在大家的心里。
大家虽说都没看见过宋扶忆献礼锦盒中的三疏十二策,可也清楚里面的良策如果真实施了,大家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
“现在就只能希望刺史大人能够明察秋毫,莫让宋疯子继续疯下去了啊。”长史大人也离去了,这次从头到尾都失败了,败在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手上。
二院,三院所有人都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挤在了一院外,当看见宋扶忆神清气爽的走出来时候,大家清楚,这场博弈是宋扶忆赢了。
长弓陵等人万万不敢相信,钱志更是埋怨孔越琮不过是有名无实的老匹夫,只是这话他只敢在心里讲讲罢了。
江流在宋扶忆身边低声感叹道:“这趟元宵夜,这颗心七上八下,险些被宋兄你玩死了。”
“江兄,今日这才是开始呢,接下来就得请江兄你常施以援手了。”
“好”
元宵过后,宋扶忆名声更盛,而他所编纂的三疏十二策显现出庐山真面目,其中这第一疏就是取精华去糟粕,对于真才实学之人不再唯幽州氏族之人,官宦后代,而是所有九州之地甚至其他五遗,四夷,海外之人都可任用提拔,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为国效力。
而且自元宵起始刺史府就已经颁发了这条法令,只是这条法令先在州城,以及奉县两处试行。
幽州商贾,家主,官员,百姓,氏族无一不惊,原本幽州持续了这么多年的境况居然就这么被宋扶忆撬动了。
其中虽说是因为孔公力主推行宋扶忆的三疏十二策,但若是没有宋扶忆提出,恐怕幽州再过十几年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幽州如今颁发的三疏令,从刺史府上奏天后到批准竟是骇人的不过七天时间,中间究竟有多少人推波助澜,又有多少人竭力阻拦没谁清楚,但从刺史府传出个传闻来。
说是刺史大人原本坚决反对三疏令,可孔公以及从盛京传来的巨大压力迫使咱们的刺史大人不得不推行三疏令。
三疏令推行半旬时间,效果显著。司法衙从事宋扶忆以此为根基,革除了数百尸位素餐之人,这些人大多都是各大世家的后人,以及一些上官的子嗣。
这群从未办过政务,从未出现在衙门的人却拿着朝廷的俸禄,如此糟粕该祛除。
期间阻力自然很大,但宋扶忆等三疏令的推行者这次背后有着孔公支持,刺史府那边很平静,没有任何动作。
至于刺史之下的两位佐官 长史,司马这半旬时间,家门几乎是被踏破了要,每一刻都有人向他们求情,状告宋扶忆。
可两人无可奈何啊,这次宋扶忆执行三疏令来势汹汹,背后又有孔公这样的根深蒂固的老前辈支持,他们都不敢冒头,否则怎么死的也不知道。
因为革除了大批尸位素餐之人,以及无才无能混日子的官员,州城官位一下子多出了许多来。
而这些多出来的官位,白马书院中许多那些家境平寒但的确有真才实学的人被委以重任,另外还有以前那些被大家族,大官打压的有志之士都得了提拔重用。
整座州城几乎是恍然一新,而宋扶忆自然而然的得到了这些新上任官员的善意,他们对宋扶忆有着感激之心,因为若非宋扶忆他们这辈子大概要么浑浑噩噩活下去,要么和世俗同流合污。
而在奉县,三疏令推行的比幽州更加顺利,因为魏黎自从上任奉县牧守以来一直都在清楚冗余官员,三疏令的执行令他如虎添翼。
新令大开阔斧的执行者,有人激动的酩酊大醉,也有人咬着牙恨不得将宋扶忆这些人的骨肉就嚼碎。
刺史府,今日州城除宋扶忆外的七品及以上官员以及附近几座下县县令都群聚于此了。大病初愈的幽州司马这一年多下来,都瘦了十几斤,望着还是虚弱得很。
长史大人,表面平静,可心底在咒骂,那狗日的宋扶忆前两天刚把自己的侄儿从司士衙革除,而且还罚了数百金,这两天自己的弟弟可是无时无刻不在闹。
幸好司法衙从事宋扶忆因公外出不在,否则今日怕是和长史大人必有一战呐。
落座的官员足有百余人,不过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多了许多新面孔,特别是在七品到六品官这个阶段几乎都是新面孔。
这些人都是三疏令推行后得到提拔委任的官员,至于往上如六曹衙门的从事,参军变动倒不大,只有司户参军这家伙老糊涂了去杀人被革职查办。
“刺史大人到!”
幽州刺史常石,这位封疆大吏这段时间以来疲惫万分,因为需要处理三疏令弄出来的许多新案子。
“参见刺史大人”
常石随意摆了摆手让这些人别那么麻烦了,他坐上主位,朝坐在他左下角的幽州司马黄十海温声道:“十海你为朝廷殚精竭虑导致受了伤病,辛苦了。”
黄十海忙打算起身,却被常石示意坐着说话,黄十海满脸肥肉,颤笑:“我等食君俸禄,自然需要为陛下为朝廷分忧。区区伤病不足挂齿,不过下官还是多谢刺史大人关心。”
众人望见以前根本不怎么亲近的刺史和司马大人在这嘘寒问暖,个个肚子里门前得很,这说假话的功夫大家未必比刺史大人差了。
常石又对在场其他官员说了些宽慰温言,特别是那些新上任的官员更是感觉刺史大人太和蔼,如沐春风。
“诸位同僚,让大家前来刺史府是因为本年咱们幽州评考即将开始,按律这评考主官该有四人。由本官举荐一位,由幽州司马和长史共同举荐一位,再由六曹衙门的六位参军举荐一位,剩下一位由其他官员共同推举而出。”
常石不急不慌的继续说道:“我呢,举荐宝玉县的牧守王志章。接下来的三位,大家说说吧。”
这才是大家来刺史府的正事,州官评考主官可是个肥缺,其中的好处显而易见。另外评考主官虽说有四人,但一直都是以刺史大任命的主官为主,毕竟刺史才是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的人。
不过其余三人名义上也是有考核之能的,所以这剩下三个名额各大官员必定早早议定,最好是找自己一方的官员来做。
“我与黄司马举荐司士衙从事王坦之。”
“六曹衙门除司士衙外都举荐司法衙从事宋扶忆”
“我等下县以及各属官员举荐司法衙从事宋扶忆”
刺史大人,司马大人,长史大人在听了六曹衙门竟然有五个举荐都宋扶忆的时候脸色都有些阴沉,听了后面还有人举荐宋扶忆三人更是不爽。
不过虽然不高兴,但常石这么多年的养气功夫自然不会让别人看出来,他只是说道:“这两方举荐同一人,这可就是少了一个,不符大汤律啊。”
长史大人附和:“刺史大人说的不错,再者司法衙从事宋扶忆年纪尚小,且为官不久,怕是难当大任啊。我看,六曹衙门和其他各属官员还是再仔细斟酌。”
“不错,若是你们没有好人选,大可选我黄十海嘛,反正没有律法说司马不能担任评考主官的。”
六曹衙门的司法老参军站了出来,说道:“司马大人说笑了,我朝有律法规定的,评考主官官衔不得高于五品,所以司马大人是当不成的。”
“另外刚才长史大人所说宋扶忆不堪此任,我不认同。自宋扶忆上任以来,所作所为大家有目共睹,他的能力相信在场的大家没谁质疑吧?”
无人质疑,哪怕黄十海等人不满宋扶忆可对这人的本事的确是挑不出毛病来。
“刺史大人,刚才你说我朝没有评考主官为三人的律法,其实不然。”这是司户衙的员外郎大人,出身寒门,于白马书院研究学问,以前一直被长弓陵等人压着,后来受到宋扶忆的赏识。
“但听其说”
这人讲道:“伏安初年,时任新州刺史与佐官司马,长史两位大人共同举荐了一人,因为怕违逆律法,所以上奏先帝,先帝得知御笔回了一字‘允’。由此可得,我等和六曹参军推举为同一人并无不可。”
常石沉默了会,站起身道:“好,那就命宝玉县牧守王志章,司士衙从事王坦之,司法衙从事宋扶忆担任此次幽州评考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