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寺抬头想了一下,实际上是在脑子里打开了搜索引擎,“不出下个月,他必死无疑!”
“此话当真?”看到李寺信誓旦旦的样子,赵构这次是真的心里发毛,声音都有些颤抖。
如果挞懒真的下个月死了,宋金边境的和平日子就到头了。
“不会错的。”
李寺疑惑的看着赵构,“你这么关心他的死做什么?”
“挞懒一死,宋金和平局面万劫不复,宋金商贸也将陷入泥泞。”
赵构的反应很快,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宋国的商人。
“就算挞懒不死,宋金之间也不会有长久的和平。”
李寺是知道历史的人,弱国无外交,绍兴和议维持不了多久。
还是以牺牲岳飞这个后盾为代价。
“你一介平民,哪里懂得和平的真谛!”
赵构虽然佩服李寺的经商才能,但是要说到治国,他忍辱负重这么久,自然是无人能比他的感受。
“军事强大才能拥有真正的和平。”
李寺没做过皇帝,但是他比赵构多了解了千年历史。
“你说的很对,军事强大才能有资格谈和平,你觉得我大宋的实力强过金国吗?”
虽然岳飞、韩世忠等优秀将领打了不少胜仗,但是赵构深知,要想碾压金国,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民间只看到了大宋这些年在军事上的崛起,却不知军队里面也是危机重重。
李寺看到菜都被赵构吃完了,叹了一口气,道:“今天我就好好跟你说说这宋金之间的战事,免得你以后做生意吃亏。”
一个眼明手快的伙计走了过来,“少爷,要不要再上点吃的。”
这个伙计就是刚刚给李寺端菜送水的伙计,他是周四通昨天刚刚带回来的十人之一,李寺发现他很会来事,就安排在了前厅跑堂。
“李三祥,这是我们的大掌柜老赵,”李寺一指赵构,李三祥马上鞠躬问好,“你去把我们所有的菜式都上一份来这一桌,让大掌柜尝尝。”
“好的少爷,小的这就去。”
李三祥转身离去,赵构满意的点了点头。
“哪里招的伙计,挺懂事的。”
要说宫里的阿谀奉承之徒,不知几何,不过像李三祥这样会来事又不露痕迹的,赵构也觉得是个人才。
“这个伙计,我打算好好培养,以后也是我老李烧烤独当一面的人才,方便日后开分店。”
赵构把眼光移回到李寺脸上,“你刚刚说要和我聊聊宋金之间的战事,这些消息你从哪里听来的?”
宋金作战的消息虽然不是什么大机密,但有些秘密只有朝堂上的大员清楚,赵构看李寺胸有成竹的样子,自然以为他在说大话。
“你别管我从哪里听来的,你要知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大瓦子里的说话先生,很多话本就是讲述宋金战事,虽有夸张成分,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当然了,李寺了解的消息,比赵构还要全面,那都是历史书上有的。
“那好,我问你,现在这个局面,你觉得是和好还是战好?”
“我觉得,和……好。”
李寺的话让赵构有些意外。
“既然是和好,那挞懒一死不是打破了和平的局面吗?”
“和虽然好,但是要以战逼和。现在的局面,大宋完全是被金国牵着鼻子走,这样来的和平,只会助长金国的嚣张气焰。”
“以战逼和说的容易,我大宋的军事实力能打过金国吗?”
“打不打的过,就看赵构愿不愿意打。”
“哦?此话怎讲?”赵构眯着眼睛,心里有些激动。
李寺开口就直呼赵构其名,仿佛有些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现如今,大宋没有完全打赢金国的实力,金国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两军交战,勇者胜。”
“一个勇字,说的简单。”
赵构想直抒胸臆,但是他不能,他怕暴露自己的皇帝身份。
皇城司的高手遍布老李烧烤周围,只要赵构这里出现一丝异动,马上就会有人冲进来护驾。
但是赵构还是不想过早暴露。
“你说它简单,它确实就简单,你说它不简单,确实有些难度。”
“老李啊,你兜兜转转到底想说什么?”
“赵构的心思,无非就是怕军队万一打赢了,真的迎回二圣怎么办?金国之前封锁赵佶的死讯,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其实双方心里都有个小九九,所以才会一直这么僵持。”
“大宋完全具备了北伐的实力,而且,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李寺知道,过了岳飞等人这一茬将领,南宋军队后继无人了。
“为什么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赵构何尝不想光复中原,但是比起冒险,他更愿意偏安一隅,永葆社稷。
“现在大宋军队士气正旺,又有几个优秀将领,加上民心所向,这一切的优势,很可能在赵构的一念之间荡做虚无。”
“赵构如果抛开个人荣辱,支持军队北伐,我想,就算不能歼灭金国,夺回燕云十六州是不在话下的。”
金国的杰出将领几乎死亡殆尽,现今的金国军队,还真的很难像从前一样,把南宋军民踩在脚下,只要赵构铁了心开战。
南宋军队有它的问题,但是一遇到同仇敌忾的时候,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
“哼,你怎么知道官家没抛开个人荣辱。”
赵构有些坐不住了,寡人做了这么久寡男人,连给金国的使臣下跪都眼睛不眨,还不算抛开个人荣辱吗?
“赵构的心里是矛盾的,他深知以目前的局面来看,议和是对他、对国家、对民族最好的事情,但是打仗的话,他怕中间出个什么意外……”
“什么意外都有可能,比如金国放回了钦宗赵桓,或者领兵大将被下属黄袍加身,又或者民间聚众造反……”
“这些,无疑都是很大的变数,所以,赵构不敢冒这个险。”
李寺喝了一口酸梅汤,赵构则心里狂跳不已,李寺说的话,句句在理,几乎条条都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