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朝廷的例会日。
东汉的上朝议会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皇帝亲自主办,有君臣启奏回应的称为“廷议”。
第二种叫集议,由朝臣互相讨论,最终讨论的结果会上奏到皇上那。
近几年来,刘宏不问朝政,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进行集译。
主要是这样更加省事,他只用盖上玉玺,然后让别人备案便可以了。
而且这种琐事交到张让,赵忠几人去处理便可。这样他也有更多时间去纵情声色。
朝臣百官也对此习以为常了。
然而今天却一反常态!几乎有两年没有亲理朝政的刘宏居然上朝召开廷议!
德阳殿里,文武百官互相大眼瞪小眼。
“殿下为何上朝参会?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宣布吗?”
大家纷纷行礼,心里都满腹狐疑。
他们拱手行礼的时候,眼角四下瞟动。不断在刘宏,张让,赵忠几人那上下打量,暗暗思忖着。
“众爱卿,今天廷议主要是要宣布一事。本网对于州牧一职,已经决定了。”
刘宏此话一出,朝臣之中便有人开始暗暗兴奋起来了,其中太常卿刘焉表现得最为明显。
他心里如意算盘早已打好,当初就是他怂恿刘宏将州牧一职替换刺史,想通过自己宗室的身份来捞点好处。
在他眼中,目前大汉四分五裂,处处占地为王。
不如被派到交州,当个盘龙。好安度晚年。
不过后来,他听传闻说“益州天有祥云,可聚天子之气”,便又想去做益州牧。
“该来的还是会来的!”
刘焉屏住呼吸,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等着宣召。
偌大的宫殿静的能听见呼吸声。
张让从刘宏手中接过诏书,缓缓展开,开始宣读。
诏书前半段的话,什么奉天承运,皇帝召曰之类的狗屁话刘焉压根无心在听。他在等,等着那个他苦心布局了好久的结果。
最终,他听见了。
“少府黄琬,担任豫州牧!”
“太常卿刘焉,担任益州牧!”
话音刚落,刘焉长长呼出一口气。
然而后面的一番话,却让他难以置信。
“冀州沈东凌,担任幽州牧!”
什么?
整个德阳殿顿时炸开了锅。
“沈东凌担任幽州牧?”
“沈东凌是哪位?为什么我从来没听过此人?”
“殿下这是卖的什么药?不是已经钦定刘伯安做幽州牧的吗?为什么临时变卦?这不是将我们刘公和我们不放在眼里吗?”
众人大惊!德阳殿里全是疑惑和不解的声音。
大家都一边议论一边看向大宗正刘虞。
贵为汉室宗正,刘虞乃是刘宏的亲表叔。他主管宗正府。在朝中说话也是极有分量的。除此之外,他也在幽州做过刺史。当地的百姓非常敬重他。就连乌桓和鲜卑这样的异族也对他赞口不绝。
然而,就在去年的时候,中山的太守张纯,伙同张举和乌桓丘力居一行人发动起义。
召集了十万余人,在幽州,冀州和青州发起战乱。
朝廷委派冀州刺史贾琮,中郎将公孙瓒将这群人一举剿灭。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公孙瓒大获全胜。谁能想到在中途他孤身一人被丘力居的乌桓军队困在位于辽西的管子城之中。
一直到现在也没能逃出来!
因此原本朝廷是打算让刘虞去做幽州牧的!
因为他无论为人还是权重,都是当之无愧去平定幽州乱局的最佳人选!
此事原本不该有任何争议!
天算不如人算,谁都没想到在宣召的前夕!刘宏却变了主意!
更何况,刚刚宣召的人叫什么?沈东凌?听都没听过!
简直是胡闹!
刘虞一时间竟也语塞:“陛下......”
他其实心里并不在意这幽州牧的职位到底是谁来做。只不过看着刘宏如此昏庸无能,不忍看到幽州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朝中支持他的人不在少数。
尚书卢植,郑泰还有少府黄琬,卫尉杨彪,太仆朱懏这些人都站在刘虞的身后,力挺刘虞。
“殿下三思!”
“州牧这个官位,位高权重,怎么能随意交给一介草民!”
“更何况幽州现在局势大乱,幽州牧不仅要管理好一方百姓,更要去平定战乱的!”
“这道诏令一旦颁布,殿下您的声誉不保,天下百姓肯定也会对您不满的!幽州的那些百姓该如何是好啊!”
“还望殿下能够将此诏令收回,择日再做定夺。”
说来可怜,也许整个东汉最有正义感,最为国家着想的也就这么几个人了。说着说着,竟有人扑通一声跪下了,接着一个又一个。大家纷纷向刘宏跪下请求。
希望这样刘宏可以改变他的主意。
刘宏有些发懵。
他倒是没想到,一个州牧之位,居然会有这么多人反对:“各位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你们不相信朕的决定吗?”
“微臣不敢!”
还没等刘虞说完,卢植抢过话头便说:“微臣斗胆,请问沈东凌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我们都没听说过,他在哪做过官?又有什么过人之处?”
“......”
刘宏也懵了,他求助般看向张让。
他当初收钱的时候可没想过还有这层关系。管他有什么,只要钱够就行。
他脑海中又浮现昨天那令人震惊的画面。
张让眼珠一转,正准备解释。
殿中一声大笑引得众人纷纷看去:“呵呵呵,子干(卢植的字)问的好啊,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说话之人是大将军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