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开局继承一座小山村 正文 第7章 小山村的回赠

只见小山村里凭空多出七座破破烂烂的土坯房。

小山村后面的山上,也有七块一亩大小的土地开始,居然有毛驴开始在里面自行犁地!

在臭水泉的旁边开始有一个小小的水坑出现,里面有七个针眼大小的泉眼,有七滴清澈的水滴了出来。

这样的变化,让诸葛禹好奇无比!

“老村长,快看,你管理的小村庄有了变化!”

老村长仿佛没有听见诸葛禹的话,在破败的茅草屋外面睡得迷迷糊糊的!

看老头没反应,诸葛禹走过去用力的摇了摇老头:“老村长,快醒醒,你管里的地方有变化了!”

老村长不情愿的睁开双眼:“小子,你不知道扰人清梦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吗?”

诸葛禹有求于老头,知道这时候得哄着点:“村长老爷爷,实在是太激动了,你快看看,你管理的这地方有变化了!”

老村长这才抬头看了几眼:“你小子倒是挺鸡贼的,这就招新成功了?”

诸葛禹指着新出现的房子,兴奋的问老村长:“我七个同学都同意了我的邀请!这新出现的七座房子是不是与他们几个有关?这些房子都是干什么用的?”

老村长:“房子当然是用来住的,不过你这七个同学智慧未开,修为不显,目前用不了!”

诸葛禹又指着正在被毛驴翻新的山地:“那山上的那些土地呢?”

老村长:“那是用来种植天财地宝的!”

诸葛禹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天材地宝,自己喜欢啊!

“是不是这毛驴翻新完土地以后就可以种植了?”

老村长:“是这样没错,但也要有天材地宝的种子才可以啊!”

诸葛禹心中隐隐有种不妙之感!

“天材地宝的种子你没有吗?”

老村长:“你个憨憨,不要老是想着不劳而获!天材地宝钟天地之精华所生,乃是世间最美好的物质,美好的物质要怎么来得你总知道吧?”

诸葛禹点点头:“美好的物质需要纯善的心灵和完美的德行才能诞生,是不是这个道理?”

老村长:“孺子可教,你还不算太笨!”

诸葛禹绕绕头:“那要得到天材地宝,还需要积累德行和多做善事,可现在的人根本不懂也不信这些啊!”

老村长:“不懂就学,年轻不是错,无知和自大才是!懂吗?”

说罢老头不再理会诸葛禹,扔出一本金光闪闪的书,化作七道流光消失在那七座房子上方,然后又从新出现的水坑中取出那少的可怜的七滴泉水,也扔向那七座房子!

做完这些,老村长伸出穿着布鞋的右脚,直接把诸葛禹踢了出去!

意识回归,诸葛禹就看见七位同学同时陷入顿悟状态,正在接受者某些传承!

三分钟之后,俞文瑶最先清醒过来。

诸葛禹满怀期待的问俞文瑶:“可有得到什么东西?”

俞文瑶摸摸自己的脑袋,对诸葛禹说道:“刚刚一瞬间,有一本书忽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那书快速的翻着页,然后我就突然明白了些什么东西!”

诸葛禹还没顾上问俞文瑶得到什么,就看到其他的六位同学也都先后醒了过来,一番交流以后,大家都得到了同样的东西,一部叫做了凡四训的书!

这书里的内容在一瞬间就深深的刻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大家都不由得开始讨论这书里的内容!

性格活跃的叶小海率先发言:“我从来都不相信什么命运之说,一直以来我认为算命什么的都是骗人的!但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却改变了我对命运的看法。

其中讲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若言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唯天所命,为世俗之论也!人皆有贪爱荣华富贵之心,终为世间权利财富等等这些所束缚,焉能没有定数?

虽说数一定有,但是只有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

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的人,尽管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成为贫贱短命。

易经中也说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而太甲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人的命运好坏与否,其实全在自己!”

俞文瑶:“一般来说,吉凶祸福的预兆,都是先从人的心里面产生,然后就表现到全身四肢上去。譬如说一个仁慈厚道的人,他在全身四肢的行为表现一定是稳重的;而心地刻薄的人,表现出来就是轻挑的行为了。一个人凡是偏在厚道的一定常得福;偏于刻薄的一定常近祸。

绝对没有所谓吉凶未定,渺不可测的道理。一个人心性的善恶,必与天心互相感应。福之将至,可从其人宁静的心境,安祥的态度判断出来。祸之将临,也能从其人乖戾的行为发现得到。人若想得福而避祸,可以先不论如何行善,只要力行改过,自然就能向善。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凡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试想想,古之圣贤跟我们同样是人,何以他们能流芳千古,而我们却没没无闻,甚至于身败名裂呢?因为大多数人只贪恋声色名利,纵情恣意,背著别人作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以为他人见不到,而自鸣得意,则将渐渐变成衣冠禽兽而不自知!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过恶虽在隐微之间,但是天地鬼神已经看见了、知道了。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失后福。怎么可以不惧怕呢?不仅是这样,任凭我们居住在什么地方,别人总是看得很清楚的。虽遮盖得很密,伪装得像样,但是肺肝早已露出,到底难以隐瞒,一经被人看破,人格真是不值一文了,怎么能不懔然惧怕呢?

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从前有人一生作恶,到了临死的时候,方才悔悟,发了一念善心,就得到安详地善终。这是一念猛厉,足以洗涤百年之恶。譬如千年黑暗的幽谷里,拿灯来一照。那千年的黑暗,立刻就消除了。所以过错不论久近,只是以改为贵。但是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我们这个身体是容易死亡的,等到一口气不来,再要想改过,就无从悔改了。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安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这三种心,即使有所成就,亦不长久!”

接下来郭正阳:“第三训乃积善之方:我们平常若遇到有行善机缘的时候,便应该好好的珍惜,尽力去帮助别人。而随缘济众,行善积德的方法,大约可分为十项: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尊长;十、爱惜物命。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