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的老茅屋曾经住过几代人,到苏老头苏老太这一辈,依然在茅屋里住了大半辈子,直到十几年前苏秉诚挣了钱,盖了苏家大宅,这才搬了出去。
茅屋荒废之后,村人一般用来装柴火,把空屋塞得满满当当的,以备不时之需。往往堆着堆着,一放就好几年,都变成白蚁窝了,也顾不上烧,不知道养了多少白蚁。
苏泽霖他们被赶到老屋的时候,老屋也早就被蛀空了,房间地面松松垮垮的,一踩塌一片,原身花了不少功夫从山里搬泥土,把地面填了厚厚一层,这才勉强能住人,屋子里的腐朽味却挥之不去。
就连昨天那场大火把屋顶烧没了,墙壁烧焦了,苏含玉走在废墟上面,在漫天焦味里也仍能闻得到那股陈腐味道,真是难以想象原身他们怎么住得了半年的。
她从吴家借了一把挖土石用的鹤嘴锄,扛着鹤嘴锄找到了苏泽霖说的位置,便使劲开挖,挖了半响也没见着苏泽霖说的铁匣子,倒是发现蚂蚁窝的踪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该不会掉到很深的地方去了吧。”
没办法,只好一直挖下去,还真的挖出一大个废弃的蚂蚁窝来,在大概两米深的地方,找到了一只铁匣子以及一堆黑色的圆疙瘩。准确的说,那些鸡蛋大的圆疙瘩原本是蓝得发黑的颜色,被她挖出来后,只过了片刻,便如同氧化了一样,变成了黑色。
她拿起一枚圆疙瘩使劲捏了捏,硬得很,有点沉,跟石头似的,不由得想起以前新闻上看到的乌灵参来。
乌灵参也叫雷震子,是一种药用真菌,长在废弃的蚂蚁窝里,是吸收整个蚂蚁窝的养料长出来的,有除湿镇惊,补心肾,利小便,止心悸,治痛经,催乳,安眠等功效。
据说十年以上的乌灵参药效十分惊人,属于名贵中药材,民间甚至把它当成起死回生的神药。要不是乌灵参比较难找,一千个废弃蚂蚁窝也不一定找得到一窝有乌灵参的,说不定它的名气比冬虫夏草还要高。
“难道运气这么好?”随便挖个白蚁窝居然给她挖出了乌灵参?苏含玉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底下的乌灵参全都挖了出来,数了数,共有十三个,加起来估计有半斤重。
尚不知道这里的乌灵参有多值钱,若是和现代一样,一两黄金一两乌灵参的话,也能发一笔小财。
她哼着歌,卷起衣服下摆,把乌灵参全都兜在里面,拿着铁盒子,优哉游哉地回吴家去了。
“吴婶,您有没有小篮子,麻烦借我一个,我想装点东西去镇上卖。”
吴婶正在叠箩筐,这些箩筐全是新编的,卖箩筐是吴家的副业,虽然每个筐只能卖一文钱,圩日卖上二三十只,也能换点盐。
下榕村所在的青阳湖镇每逢三、六、九便是圩日,也就是赶集的日子,村民们往往倾巢而出,不是去买东西,就是去卖东西,热闹得很。
“有呢,你要装什么?”吴婶给她找了个装鸡蛋用的小竹篮,“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跟驴粪蛋子似的。”
“我从白蚁窝里挖出来的东西,看着有点像雷震子,想去镇上问问,看药铺收不收。”苏含玉解释道。
“这样啊。”吴婶没听说过雷震子,多看了两眼,忽然盯着苏含玉的左手腕叫了起来,“小玉,你这是什么东西?”
“怎么了?”
苏含玉有点懵,低头一看,手腕处居然有个殷红的图案,那形状,分明是一只小龙虾!
她赶紧翻了一下原身留下来的记忆,然而,别说是手腕上的图案了,就连小龙虾这种生物,在原身记忆里也找不到半点影子,这个地方根本没有小龙虾!
手腕上这只小龙虾看着有点眼熟,甲壳上的纹路像朋友家养的大理石纹螯虾。
穿越到这里之前,她便是去这个朋友家吃的饭,朋友的小侄女和她玩得很开心,在她离开的时候,非要塞给她一只大理石纹螯虾,说是给她的第一次见面礼物。
她不得不收下了,回程还在头疼,拿这只小龙虾怎么办才好。要知道,虽然观赏用的大理石纹螯虾和平常吃的克氏原螯虾都是小龙虾品种,特性却完全不一样。
大理石纹螯虾是二十多年前被发现的新品种,研究者认为这是基因突变的产物,因为它有三倍染色体,能够自我克隆,不用交配就能产下小龙虾,而且所有后代和它本虾基因一模一样,也能够孤雌繁殖,堪称逆天。
这种小龙虾出现之后,便迅速占领了欧洲的野外水域,还扩散到非洲亚洲。它自带“鳌虾瘟疫”病菌,自家没事,但会感染其他鳌虾,容易造成物种多样性下降,欧盟明令禁止饲养、销售、扩散或放生大理石纹螯虾。
朋友家这只大理石纹螯虾,倒也不是特地养的,而是去钓虾场玩乐时无意中钓上来的,小侄女觉得它好看,就养了起来,还没来得及变成一缸虾,就到了苏含玉手里。
苏含玉想着,若是人道毁灭这只小龙虾,难免辜负了小朋友的一片心意,下次见面,就得撒谎骗她小龙虾被养死了,要害小朋友难过了,可要是饲养,存在潜在危害且不说,养着养着变成一大窝,她也养不起啊。
庆幸的是,她刚开始纠结,就遇上车祸,一命呜呼了。那只小龙虾估计和她本人都被大卡车砸成肉泥了吧。
问题来了,原身见都没见过小龙虾,手腕上为什么会有一只小龙虾图案?
是胎记,纹身还是什么东西?
“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她说着,跑去水缸边舀水淋上去,又拿皂角擦了擦,图案一点变化都没有,估计不是画上去的,进房问苏泽霖,苏泽霖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你以前没提过这事呀?我也没留意过你的手腕。”
苏含玉只好暂且放下。
“吴婶,我们赶紧出门吧,不然日头高了,要晒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