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21世纪私营企业 WTO:新的游戏怎么玩

center(代总序)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入世。这意味着:中国的wto时代终于到来,一场新的世纪革命已经来临。

wto成员的贸易额目前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以上。中国和wto各成员之间的贸易额亦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90%左右,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来协调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以便建立互惠的和非歧视的多边经济贸易关系。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各国、地区间管理贸易政策的国际机构,目前成员已有134个。1997年,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十大贸易组织行列,但是,在wto这样一个国际性的经济贸易组织里面,却没有合法的席位,这与其地位和身份不符。

中国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又一重大事件。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应对wto挑战、迎接对外开放新阶段的基础条件,入世后我们既要享受应有的权利,又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中国入世肯定会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讲,入世并不亚于一场革命,它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的变革,涉及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各个方面,直面全球经济的碰撞。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挫折和成功兼有。

首先,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开放市场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过去在市场开放方面,我国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自主地决定市场准入、削减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加入wto后,我国必须遵守wto关于市场开放的规定,这对我们开放市场的速度和步骤会形成一定压力。

其次,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落后的企业已经没有得过且过的时间。此外,我国的对外经贸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wto规则的制约。

当今,我们正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如果说过去世界各国的经济开放主要是通过货物贸易来实现的话,那么,今天各国的国际交换则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货物、服务、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要素等等都成为各国间可交换的对象。现在,一国经济的开放已经不局限于货物贸易,它扩展到广泛的服务贸易和投资。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充分表明,每一个国家要成为经济全球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主动开放还是被迫开放,都必须开放,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满足经济活动需要的一切资源,只有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和市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有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

我们认为,加入wto,不仅仅是一个加入某国际组织的问题,它还是一个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方式和程度、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国际地位的确定和安全保障等的战略议题。长远来看,加入wto将会对我国下一个世纪的经济走势,甚或整个发展战略产生巨大影响。

加入wto会给中国企业提供一个契要,使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际市场,接触国外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有很多人在谈加入世贸时形容,是“敞开大门,引狼入室”,“有一些企业会因此受益,有一些企业会面临一些困难,而有些企业则必死无疑”。现在再来探究加入世贸究竟有无益处已经毫无意义,如果你的企业还算占优势的话,那么争论也不会让你的优势更加明显,只会让你失去许多发展的机遇,如果你的企业不占优势,甚至会带来很大的冲击,那也不要参与什么争论,与其临渊哀叹,不如退而结网。

加入wto的不利之处远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可怕。风险是存在的,但它是市场化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技术落后的、幼稚的产业不能靠闭关锁国来保护,而只能靠经受市场的考验并在竞争中成长壮大。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时髦的话语应叫做“成本”)迅速富强,但我们在前进时首先要迫求的是对策的良性后果,而不仅仅是对策的抽象合理性。我们这里尽量不空谈加入wto的意义和形势,而主要是提出问题,为了使企业自身能够审时度势,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作出相应的判断和调整,制定出适应环境发展的经营战略来。

right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

right资深记者:项建新

right2001年12月

€€私企机遇有多大

center(代序)

入世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这种近乎真理的判断显然也适用于私营企业。至于机遇究竟有多大就值得费点儿心思琢磨一下。

一项调查说,中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已超过70%,但其中的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没多大起色。

似乎有理由相信,入世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及业务的拓展,私营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会为之一变。不过,这可能有点儿一厢情愿。

另一项调查说,在客户选择上,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将瞄准国有大企业,他们觉得国有企业并不像国内大部分人所说的不是什么好企业。

也许这不过是外资银行的一种错误判断,也许外资银行看中的是国企背后的大树,但有一点不能忽视,不论怎样,如果私营企业寄望于入世能带来自身融资际遇的改变,恐怕有竹篮打水之嫌,因为看上去,外资银行并不那么急于分享本来一直为他们看好的中国私营企业的高成长硕果。

让人不踏实的事儿不只这一件。

有一种说法,叫"凡对外开放的领域原则上也对内开放"。按我的理解,这种说法本身已经表明,对内开放滞后于对外开放,而"原则上"三字又使"对内开放"进一步打了折扣。一些实际情况也表明,在很多领域,对内开放其实是落在了对外开放的屁股后头的。由此我判断,在入世后的市场开放中,私营企业至少不会比以前更容易抢占先机。很可能,入世后,吁求国民待遇的不再是外资企业,而是中国的私营企业。当然,能够为外资企业带来公平待遇的世贸组织规则也许同样能够为中国私营企业带来更多的公平。

值得安慰的也有。比如私营企业明晰的产权和灵活的机制。尽管随着外企的大规模进入和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这一安慰能持续多久是一大疑问,但是,这毕竟意味着一个缓冲期。如果说私营企业有什么样的机遇,这恐怕就应该是其中之一。

right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