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青春随笔 第1章 读我

曾经以为自己是只小鸟,飞出了山里的巢飞进取象塔,认真读过自己之后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只风筝,一只永不断线的风筝……

我是大山的儿子。我从云南绵绵山海里走出来,来到这繁华喧闹的大都市。原以为自己一直接受的是现代文化的教育,已是一个“现代人”,如今来到现代化的大都市,一定可以迅速融入其中,接受大都市的现代社会,也让都市接纳我。但是,经过一年的彷徨与迷惑,最终我发现:我错了,完完全全的错了。

刚踏进那梦想了十二年的象牙塔的那天晚上,望着夜幕下的北京,我想以后我也要做一名北京人了。那时我以为自己是一只小鸟,一只羽翼已丰满的小鸟,飞出了那红土地上的山海,在北方的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的翱翔。在新的环境里,我开始了新的生活。

几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一切似乎都很正常,似乎我已融入了新的环境,成了个真正的北京人了。回到家里母亲也戏称是“北京来的大学生”。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越来越感到有一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感觉缠绕着我,困惑着我。不错,宽阔的马路,穿不息的车流,繁华的西单、王府井,古色古香的琉璃厂,气势恢宏的故宫、博大精深的北图……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陶醉着我。可是当我置身于北京的这种文化氛围时,我感到若有所失,似乎心底里学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在隐隐地排斥它。我感到不安,生活的色彩逐渐暗淡,学习也变得枯躁无味。

一天,与同学去游颐和园。站在佛香阁上,看着昆明湖那一湖碧水,我忽然想到那五百里滇池,它比昆明湖更浩瀚,那文山小城里的吊桥比十七孔桥更有味,走在上面一颤一颤的。我的心也开始一颤一颤的。

那晚,我想起了很多、很多。我想到了北京的全聚德,也想起了那一年到头种粮却还要借粮吃的山里农家;我想到公主坟那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也想起了外婆家门前那座窄窄的独木桥;我想到了那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矿泉水、纯净水,也想起了故乡那从全标唯一一口黄泥水井中打出来的、需沉淀半日才能喝的井水。我突然明白:我不是一只小鸟,我只是一只风筝,一只在北方的天空中飞翔,却把线团留在西南大山里的风筝。我的身体来到了北京,心却留在了山里。也许我从来就没把心带出来;也许,当我一次在山里看到一位中年妇女,看到这位奉养一个非亲非故老人达三十余年、屋有漏瓦、家无余粮的普通农妇脸上那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时,我就把我的心,把我根永远地留在那广博的大山里。

云南的山,连绵不绝,不高也不险。身处其中,只觉松涛阵阵,清风徐徐,看不到什么奇观异景。云南人也是这样。沈从文先生说云南人憨厚而单纯,恐怕不虚。对我而言,却还得加上一条保守。贾平凹说陕西人勤劳却保守,有四分之一陕西血统的我不知是受血缘影响,还是被云南的大山给封闭了,总之:保守。因而我虽然在理智上理解接受了现代社会与高消费,情感上却一直不能融入其中,不能忘怀那在温饱线上徘徊的山里人。这份大山情结,也许业自小时候山腰上的学锄,山脚小溪里嬉水,也许来自那位农妇的笑容。总之,我不是北京人,我只是一个在北京上学的云南人,一个山里人。

有一句话说:“最难认识提你自己。”因而戴尔菲神庙里的碑铭千百年来一直在警示人们说:“要认识你自己。”还有什么比不认识自己,忘记自己的根之所在更可悲的呢?安泰若是离开了大地母亲,离开了他的根,他就不再是力大无穷的巨人了。我忘记了自己的根,推动了精神动力之源,又怎能进步,怎能不迷惘呢?

人和就是一本书,当我们翻开新的一页准备写下新的篇章时,我们必须先读读前面的部分。只有读懂了前面的,才能写好将来的部分。

当我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一只风筝的那一刻,我才真正读懂了我自己:我是大山的儿子。总有一天,我会回到魂牵梦萦的大山,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融入那山的世界,山的海洋,重新做一个山里人,一个全新的山里人,一个真正的山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