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你也可以成为好女人 引子

€€“女人味”是热门话题

“女人味”是现代社会经常被提出来讨论的主题。

它不但是我这一代女性年轻时热衷的话题,也是积极的开创人生的女性前辈所遭遇过的困扰。

有些人对所谓的“女人味”颇为反感,因为这常常同男女不平等联系在一起,似乎一个女人富有女人味,就意味着她输给了男性,处于弱势地位。

有些女权主义声称在“女人味”这个口号下,女性受到不当的压迫和差别待遇。在这种时候,哪有男女平等可言?法国女作家波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写道:“女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被迫变成女人的。”她指出,在男人掌握实权的男性本位社会中,女性从少女时代就被灌输“女人不如男人”的观念。倘若不铲除这类强加在女人身上的“女人味”、“永远的女人”等谎言,女性便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可是,像波娃女士般“以女人身份活得极有价值”的人并不多。换句话说,那种形式化或强制性的“女人味”,和“波娃”女士那种以真正的女人活在世上,并让自已的才华开花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此外,波娃女士生活的法国社会,和目前我们置身的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也大相径庭。因而,表现得像一个女人,并不会阻碍女性的进步、女性的解放、以及男女权利均等。

我本身在少年阶段是不大女性化的。由于家母是个自由、放任主义的信徒,因此无意将我教成“女性化”的女孩。从小,我喜欢玩跳房子、跳绳甚于办家家酒,也常常和哥哥们玩打仗游戏。当时的我,似乎轻视那些较为女人味的事,反倒对于自己近似男孩的举止,显得洋洋得意。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还是受到合宜的管教,对我而言较为幸福。我读到前东宫侍从,滨尾氏的《女孩的管教法》一书时,便颇有同感。无论如何,女孩接受能充分发挥她们优美的教育,是非常美好的事。

以我为例,当我度过男孩味十足的青春时代,而爱上一个人,并且和对方结婚时,我是多么希望自己具有十足的女人气质啊!当我就职时,我也企盼自己活得更像一个女人。

这种问法可能不会出自于女作家之口,因为我的前辈及同事,很多都是以否定“女性化”为基础,展开她们的职业生活,否则她们无法获得忠于本身理想的生活,也得不到现在的地位。在这种意义下,身兼妻子和职业妇女身份的我,既能尽情地朝心中向往的方向发展,又能保有“活得有女人味”的想法,实在太幸福了。

有些人(主要是女性)认为张罗三餐和养育子女都由女人负责,一点也不公平。

但我们试想,如果女人不想做家事、照顾儿女,那么打算做什么?男人不做饭、不带小孩,至少他们进入社会工作,赚取一些酬劳养育妻子儿女。相对地,如果女性认为做家事并不是她们的本分,那她一定得做某些更重要的事,好对世人有所交代吧!女人到底想做什么?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有些女人在工作方面非常努力,自认不比男性逊色,在家务方面,虽然做得不算完美,但至少肩负起这方面的责任。造成这种形势,是因为她们的另一半拙于家务,而她们也认为丈夫们与其帮助分担家中的琐事,不如专心在工作上冲刺,或是进修与工作有关的课程。虽然由于工作和家事的双重负担,她们十分忙碌,但精神上却非常愉快,因为她们和丈夫完全平等、彼此尊敬,而且互相承认对方的价值和自由。

这种生活方式,能说是盲从男性的古板生活吗?

现在一些年轻女性,平时高呼男女平等,讨厌别人说她们富有“女人味”,然而面临结婚这个关卡时,却丝毫不加深思熟虑,义无反顾地纵身跃入婚姻生活中。在这种时候,她们毫不避讳地采取了非常“女人味”的行动,毫无理性可言。

如果你真心拥护男女平等,那么选择对象的首要条件,应当是愿意帮助自己实现这种理想的男人。结婚以后才懊悔自己怎会选上这种人,既不能让自己发挥才能,也不肯协助自己,那时就为时已晚了。不幸的是,多数女性都未能确定重要的前提,就匆匆奔向红地毯的另一端。

倘若你真心地否定“女人味”,并想充分发挥自己,不结婚也应该无所谓。波娃女士就不拘泥于婚姻的形式,而以自由之身,和萨特维持固定的关系。然而一般人却往往不能如此,当周遭的亲友们纷纷步入婚姻生活时,很少人能不为所动。

当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情绪变得暴躁,或者对事物不再专注时,你的丈夫很可能会在细节上提醒你注意。大概是因为他希望你成为有女人味的温柔妻子吧!曾经有一位男性长者鼓励一位事业有成的女作家说:“保持女性的气质,对事物的想法和应付,都呈现圆润的情趣。”

如何成为“具有女人气质”的女人,不仅取决于你的温柔贤惠,还在于你是否具有自信,在工作中的表现不亚于男性。

€€“女性气质”现代新解

和“女人味”一样,“女性气质”也常常是挂在人们嘴上的名词。

什么是“女性的气质”。但每当人们提到“女性的气质”一词时,总不免有些踌躇,因为它在历史上始终带着十分浓厚的封建意识。

我们历来受尽“女性的气质”这一词语的折磨,并为之流过泪。“为了恋人、为了丈夫、为了孩子”,妇女被迫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在“女性的气质”这一美名之下,她们不图任何报答,也不抱任何希望。这并非是为了自己所受的一切,而只是为了弥补社会矛盾的缺陷。看到这种情景,真叫人哭笑不得。当发现自己就象道姑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我们都呆若木鸡。迄今为止,所谓女性理应具有的“女性的气质”,实际上不过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掩盖其社会破绽的一块补丁而已。

妇女要从受奴役的地位中解放出来,首先必须要摆脱美其名曰为“女性的气质”的种种圈套。“女性的气质”这一词语代代相传,使得妇女始终被社会轻视,被男人作践。

然而,我想现在我们应该积极、大胆地去谈论新一代独立、自由的女性的气质。就象画家和建筑师们在空白的纸上任意设计各种图案一样,满腔热情、无拘无束地描绘女性美和女性特点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若不这样去做,盲目地生活,那就会白白地浪费自己宝贵的年华。这就好象做衣服,如果没有款式就做不出漂亮的服装。就拿妇女的一生来说,如果盲目地生活,那么其一生将会是非常空虚的。

观察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与谈论自己人生观的男人们相比,谈论自己人生观的妇女不是太少了吗?

以前,我们有不少老前辈不辞辛劳,长期从事社会活动。有关他们的人生观的书籍也不少见。优秀的文学作品描述了女性的人生观,其中有许多课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无意识地、糊里糊涂地去看书、看电影、看戏剧,只知道什么可怜啦、幸福啦,这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大家应该懂得作家为什么要呕心沥血地美化妇女的一生。

我们认为,现代“女性的气质”中必不可少的首先应该是女性对事物的爱慕之心。虽然爱情不只是女性独有的东西,但是,女性的爱具有独特的性格,她们能够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去疼爱自己腹中的另一个生命,并具有养育这个生命的顽强毅力和炽热的情感。

法国历史学家朱·米修烈的《革命的女性》(据说该书是1854年在妇女们的协助下写成的),就是以女性的性格为主题的。

他以《摧毁城堡的一位女性》为题,把女性酷爱真理的强烈欲望描写成完美的历史事实。那位妇女名叫璐格劳,是一位普通市民的妻子。有一次她偶然间看到一份记录:一位被非法逮捕入狱的犯人所写的控诉书。她怀着巨大的同情心和坚韧的毅力为他伸张正义,争取自由。三年中持续不断地上诉、请愿,最后,政府下达了释放拉迪由德的命令。

璐格劳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她对他人怀着强烈的爱心,对人生有她自己坚定的信念。如果,到处都在燃烧着女性那温暖人心的爱的火焰,我们也会带着自己的人生观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极力地克制自己。我们酷爱人类的热情受到了丈夫们的压制、父母的阻挠、社会的讥笑。

如果认为女性只要坚强就能得到解放,这是错误的。要得到真正的男女平等,我们必须把男人们通过争权夺利而建立起来的、冷酷无情的社会改造成充满幸福和温暖的社会。

女性应该作为新的女性健康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要认真考虑如何彻底摆脱依赖于人的生活。当这样的女性诞生的时候,不久我们就会迎来新时代的曙光。

独立女性在现代社会仍凤毛麟角

妇女解放,看来已成了一句老话。青年人似乎总以为自己已经得了解放。

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女性只不过有了一点人身自由,只不过有了一点做人的尊严而已。现在社会上那种令人羡慕的独立自由的女性毕竟还是不多见的。

标新立异的化妆、款式浪漫的时装,行动自由不受拘束等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妇女的确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但是,她们的生活的实质却并没有改变,相反,她们仍然属于一切服从丈夫的依赖型,她们无法给自己提供保障。

我小时候,一个班里只有一、二个女生穿洋装,大部分人穿裙子,小学一毕业就得梳起辫子,把头发拢在脑后,规矩相当多,但与从前妇女足不出户的境况相比,我们毕竟还是得到了一些解放,女孩子能够上学本身就意味着某种前所未有的追求。

而且,在当时女性所处的受压迫的现实社会中,女人上学其实就是一种既不偏激而又对社会持批判态度的行为。然而,如今的青年人却似乎根本不想考虑这些问题。

在婚宴上,新娘打扮得就象从时装书刊中走出来似的,脸上涂脂抹粉,穿着舞女们穿的那种华丽的礼服,在会场的大厅里对着各位来宾搔首弄姿,装腔作势,那种嘈杂的场面真叫人受不了。我默默地叹息,如果一个人的举止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那该多好呢?

€€现代女性的未来喜忧参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参加工作,妇女生存的空间在扩展。

有人预言只有十分之一的妇女在未来社会中将绝不承担家庭以外的工作。这意味着即使女人们计划要做妻子和母亲,她和她的女儿们也应该做好就业的准备。事实上,到21世纪,妻子们将提供40%的家庭收入。女性为主的家庭或男女共同做主的家庭将取代传统的以男性为主的家庭。不仅离婚正变得越来越被人接受,而且保持独身、推迟婚姻和“同居”将越来越多地替代早婚。

随着婴儿长大成人,进入大有作为的职业领域,一直渐进的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每个家庭的子女人数将更少,母亲们将更趋于职业化。她们将受到更充分的教育,将更多地参与政治,进而她们将给国家和雇主们施加压力,以提供看护儿童的便利条件。未来社会将很少关注物质形态,而将更多地根据个人的成就衡量功过是非。性别之间的职业分工将更为公平合理。对于更多的关心生态问题和保健的人们,以及深信生活高于工作的人们,“过好日子”将成为他们的目标。在职业领域,新型雇佣劳动者将要求多种选择权利,包括工作时间、退休计划、工作任务以及什么时间工作、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娱乐、什么时间退休,再也不依照一套规划行事了。

因此,我们生活中一直经受的这些变化似乎仅仅是刚刚开始。正如我们现在都知道的那样,妇女也不能把握住自身的一切,努力成为“女强人”并不是答案。你要和你丈夫或伴侣交换意见,都公开自己的想法,因为已经发生的变化必须由你们共同承受。

不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我们正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毫不隐瞒地讲,当女人看到自己走出家庭,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时,她们感到信心倍增,更觉得自己作为人的意义。

女人需要努力的一点就是怎样不触怒男人而知道他们的心理。

工作场合可能是女人们学会怎么做那些事情的地方。管理训练所包含的内容中就有一部分是有效的交流。妇女们没想过等待她们秘书充分了解她们需要打一封信的愿望,但她们却等待家人决定在家帮助她——或许她把某些管理技巧运到家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女人们正学会怎样解决问题,怎样表达她们的愿望,怎样在工作中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有趣的是,学会怎样在工作中开创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她们在家中获得更好的关系,这对男人也一样真实实用。有可能产生的另一件事情是,当男人和女人在工作中相识,并成为朋友和同事时,男女之间或许会产生比在家中更为真诚的友谊。工作的妇女更可能理解她的同伴的工作压力包含着什么。这种关系中的每一方越能理解和同情对方,关系就可能越紧密。

眼下我们正处在男女关系极为艰难的时代,除非男人开始承担多一点的家务和照顾子女的责任。我不认为聪明、能干、有教养的妇女将应容忍那些不愿参与分担某种良好关系的男人。许多妇女告诉我,她们在生活中想有一个男人,但她们再也不愿是维持关系的唯一一个人,她们不愿和需要人侍候的男人在一起。倘若如此,没有男人反而更轻松和更愉快。

我们生活在90年代,生活在夫妇双双就业的时代。如果一个女人正在帮助挣钱养家,从行为来看,它所产生的唯一意义在于对作为其生命一部分的家庭有所助益。你和我一样知道,所有的行为都有结果。让你的妻子承担一切结果就是她可能会气愤、怨恨,甚或病例。

百分之五十的离婚率说明,在传统的和夫妇双方就业的家庭中,男女双方都有放弃难以维系的关系而另外再组建一点的倾向。要扎扎实实努力的地方在于男女双方的需要应该吻合,即使是这种吻合的方式会有所变化。女人们确实在协调分工中需要支持,而男人们提供这类支持便可以显示他们的关心。但男人们确实想得到爱情和关怀,而女人们还不能把这种需要置于“万事齐,拱手候”的境地对待。

女人们想能在家庭之外开发他们的全部潜力,她们认为爱着她们的男人应该承担一些家庭责任以支持她们——绝不是勉强地做些家务。而男人们仍想要女人们把他们看作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使女人们正设想分担经济责任。男女双方必须首先承认爱情和关心,然后才是合作的意愿,这样,每个人才能具有所需要的更开阔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