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附近道路相对来说还算平整。
然而坐在马车上的朱由检已经被颠的七荤八素了,从没享受过晕车的滋味的信王爷只好紧急喊停。
一行人在路边休整了半天,朱由检开口道:
“徐公公,这马车实在是太颠了,本王还是骑马吧!”
朱由检一行人,是准备去庄子上做个调研,检查一下自家庄子的具体情况,瞧瞧今年种的新作物长势如何,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增产。为此,队伍里还特意请了一个司农官杜先生。朱由检也是从来没有见过大明朝的乡村长什么样,想着去见识一番。
这是朱由检首次出远门,王府众人当心骑马危险,所以劝说朱由检坐马车出行。只是没想到,马车颠簸的太厉害了。
才出城没多远,坐在车上的朱由检实在是忍受不了,就差吐在车上了。
骑在一匹温驯的马背上,朱由检一行人继续向自己的王庄出发,一路无事,很快就到了庄子上。
王庄的管事太监正带着庄头等管理人员在庄门处等着拜见。
一进庄子徐应元就大声吩咐道:“去,把本庄最好的庄稼把式王找来,王爷有事询问。”
“是”管事的太监立即向庄头看去,庄头更是不敢怠慢,赶紧撒腿就向庄子里面跑去。
管事太监继续带着朱由检一行顺着田庄中的小路向前走去。不一会儿,庄头带着面色黝黑,躬身驼背的老农走了过来。
朱由检看着老农估计有五、六十岁,在庄头的带领下,走到朱由检面前,跪下磕头行礼。
看得出老农对于来见朱由检很是不安,低着头,双手来回不停的摩挲着打满补丁的衣襟。
吩咐他们起来答话后,朱由检温声问道:“老人家今年贵庚?你不用害怕,本王又不吃人。”
老农看着谦恭有礼的朱由检,心中的安定了不少,对于朱由检的问话,嚅嗫着回答道:“小老儿今年四十二了。”
“四十二?”朱由检看着老农满脸布满皱纹的脸,有些不太敢相信。他心中暗想“不可能吧? 一个人四十多岁可是正当壮年,这人一看就是已经步入老年状态了,不对,朱由检觉得自己见过的所有人中,六十多的看起来比他年轻的多了。”
这老农的外貌与他所说的实际年龄差别实在太多,朱由检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老农见朱由检似乎不信,于是说道:“小老儿生在万历十二年,今年刚好四十二。”
朱由检见他放松下来,也就不再纠结他年龄的事儿了,转过话头与他交流起农业种植方面的事务来。
按照老农的叙述,朱由检这才知道,大明朝农业实际还处在一个很原始的状态。对于普通小民来说,每年将种子种到地里,保证能上到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相对于他们来说,朱由检的王庄,已经算是精耕细作了。
王庄中拥有各种各样的农用工具,虽然大量农活还都在采用人力,依然缺少很多农业工具。不过,至少采用了牛耕。还有堆肥,由于地力不够,有些土地不得不依靠休耕来恢复地力,但是王庄里面已经开始采用堆肥来解决这一问题了。也就是说,王庄里的田地种植的季数是比普通百姓家要多一些的。
朱由检一路走过来所看到的都是上好的水浇地,亩产也就2.5石上下,最好的年景差不多能达到4石。王庄的佃户虽然不用交田赋,但租子极重的。老农虽然不说,可看他的打扮也知道,他的家境是比较艰难的。
朱由检吩咐左右赏了他一两银子后,对一边的司农官道:“杜先生,后面的事,您老多当待。”然后派了一个小太监和两个侍卫陪同。
朱由检将农事都交给杜先生以后,一行人就在庄头的陪同下参观起来王庄。看着前头指路的庄头,满脸的阿谀之色。看着虽然不起眼,但是他的衣服上可不见一个补丁,脸上也见不到做过农活的痕迹。若是在北京城里碰到,朱由检肯定以为他是哪个豪宅中的管事。
朱由检的脑海中庄头的形象与老农的形象一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由检知道,王庄里的佃户,肯定是被私自加征了很多的租税,要不然庄头也不能过得这么优越。带着这样的心事,在庄子上逛了一圈,对于自己的庄子心里有了一个大概模糊的印象后,朱由检也就没有继续逛下去的心思了,再去和杜先生打声招呼,安排好陪同人员,朱由检一行人打道回府。
只是吩咐徐应元派出得力人手将所有王庄的官校、庄头、伴当的资料一一收集整理。
一路上,朱由检开始对自己的座驾进行研究。
经过一番仔细地观摩,朱由检发现,王府的这辆马车,基本结构和后世农村运物资的板车一个样,车厢直接落在车轴上,还没有橡胶轮胎,都是木制的车轮,根本不存在减震。
城外的道路虽然看着还算平整,但实际上却是一路的坑坑洼洼,对于坐在马上的朱由检来说,这上路况实在是太差了,坐在车里简直就跟受刑一样。
难怪古书上有车马劳顿这一说法,坐这样的车真的比骑马还累。用这样的车来个长途旅行,身体不好的人,被累病、累死还真不是什么奇事。
这个马车必须改进,而且这个优先级还得调高,否则本王以后出行不是只能骑马?
朱由检想把自己府上的马车改装一下,加个减震,也好让自己以后坐的舒服一点。这两轮马车也实在是太小了一点,坐在车里憋闷的慌,应该改成四个车轮的,后世的小轿车都是四个轮子的,高端豪华车还有六个轮子的,反正两个轮子肯定不够用。嗯,回去就给自己做辆四个轮子的,要是效果好,再做辆六个轮子的送到宫里去。
回到王府,朱由检就开始新型马车制造。
身为大明朝最尊贵的亲王殿下,只需吩咐下去,自然有人给朱由检调配打造马车所需要的全部工匠。当然,造车需要的材料,还是得信王爷自己掏腰包就是了。
朱由检好歹也曾经上过大学,虽然不懂机动车减震细节,但是基本的减震原理还是懂一点的。车辆减震不就弹簧和钢片两种嘛,至于传说中的悬挂减震,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有点过于高端了,再说材料也达不到要求。
按照朱由检的吩咐,工匠们重新打造的这辆车有四轮,车身不是直接落在车轴上,而是被车轴上探出的两个重叠框架支撑起来。
工匠老李用不太确定的语气说道:“殿下,这个车要是按您的想法去做,需要增加好多木料还有铁料,车身太重了,马匹可就拉不动车啦!”
“这也算问题?一匹马拉不动咱就不能用两匹马拉?”朱由检道。
老李一想也对,王爷家的车,一匹拉不动就两匹,两匹拉不动还可以四匹,总是能办到的,自己操这个心做什么。
“殿下,这个车厢下面做了两层框架重叠在了一起,可是有什么妙用吗?”工匠头子老李倒是不懂就问。
“这个结构啊,现在的马车颠簸的太厉害了,这里的两组框架梁叠在一起,中间用弹簧撑起来,可以吸收颠簸造成的震荡,保证车内的平稳。这样,本王以后就可以坐马车去下面庄子看看了。”
老李用不太确定的语气说道:“殿下,这个弹簧是什么?”
“额”朱由检一时语塞,一不小心就忘了,这个时代还没有弹簧出现呢,还好这个东西工艺简单。
于是在开始制作马车前,朱由检不得不先知道工匠制作足够的弹簧。
对于朱由检时不时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工匠们由一时的不能理解到慢慢的接受。
经过不断的摸索,一个月后,终于将朱由检的想法慢慢的变成了实物。
正好这时得到了宋应星来京的消息,朱由检不由开心的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