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炎宋 044、突围

陈炎又扔出几个烟雾弹,一群人向着东南方向涌去。

几个台州兵看见陈炎等人要向南边突围,急忙搬来几个拒马架,横在路上,想要阻止陈炎等人通过。

陈炎身后的一名勇士,手掌一扬,抛出一个石榴弹,只听一声巨响,那些拒马架被炸成了碎片,铁钉木屑四处飞射,伤了不少台州兵。

文天祥一见这石榴弹威力如此巨大,整个人来了精神,他撕下眼罩,盯着陈炎身上的背囊询问道:“这是什么火器?”

“文丞相,这是我们炎之公子静心制造的石榴弹!还有他制造的诸多火器,样样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效用。”蓝海洋满怀崇敬解释道。

他在行伍历练多年,见识过不少火器,但是和陈炎制作的这些火器来比,威力实在是差的太大了。

陈炎身后的一位勇士不等蓝海洋说完,就探手囊中,取出一个石榴弹,拔下保险,向着追来的台州兵抛去。

后面火光闪起,一阵鬼哭狼嚎后,一群台州兵俯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不知道是中弹了起不来,还是因为过分的惊惧不敢起来。

那位气急败坏的步军指挥副使眼看形势不妙,早忘了杨必大要活捉文天祥的命令,急忙调来一队弓弩手,想要射杀文天祥等人。

危急时刻,蓝海洋夺来旁边的一位台州骑兵的坐骑,打马奔去,几个纵跃,闪过射来的飞矢,翻手抛去几个石榴弹。

那一个个石榴弹接连绽放,顷刻间,断手断脚横飞,强攻硬弩乱丢,哀嚎声、斥责声、马鸣声、践踏声声声响起,火药味、血腥味、焦糊味、汗水味味味呛鼻。那些还活着的弓弩手全乱了方才,伏在地上,哪里还敢起身拉弓射箭。

杜浒几人趁乱也夺来几匹快马,几个人一起扶着文天祥上了马。

蓝海洋驱马巡场一周,又抢来了几匹快马,跑到陈炎身边说道:“炎之公子,快快上马!”

陈炎等人也纵身上了马,跟随在文天祥的身后向着南方夺路狂奔。

那些路边的台州步兵见到二十多匹马狂飙而来,哪里敢阻拦,急忙闪身让过。

过了一会儿,又畏惧身后的步军指挥副使责骂,举着兵刃在马屁股后追赶,没跑几步,看见陈炎等人转身挥手,一个个趴着地上,不敢起来。

蓝海洋殿后,又是用石榴弹逼退了几个追赶过来的台州厢军的骑兵。

大家向着东南方向奔走了大约十来里路,文天祥回头看见身后的追兵已远,就拉紧缰绳,放慢了马速。

陈炎赶马上前,和文天祥攀谈起来。

文天祥得知陈炎是陈宜中的儿子,心里大吃一惊,他和陈宜中同龄,今年都是四十一岁,二十一岁就高中状元的他出道比陈宜中还早几年。

但是陈宜中因为受到贾似道的赏识和荫护,一路青云直上。而文天祥却因得罪了贾似道在青壮之年被罢免了所有的官职,多年来一直赋闲在家,只到三年前蒙古人大军压境,才被朝廷重新起用,任命为赣州知州。那时的陈宜中已经升任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跻身于南宋朝廷最具实权的人物之列了。

所以文天祥和陈宜中过去并没有过多的交集和友谊,相反因为贾似道的原因,两人以往还多有抵牾。

特别是在元兵迫近临安城的之际,文天祥散尽家产募得三万义军,从江西不辞辛劳到临安勤王,以必死之心想和元军决战城下。陈宜中却觉得文天祥的三万义军仓促组成,未经训练,只是些乌合之众,那堪重任,就否决了文天祥死守临安的提议。

此后,两人更是因为政见不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意见相左,渐渐的互相嫌弃起来。

后来陈宜中因为不愿赴元营谈判,出奔温州,文天祥临危受命出任陈宜中原先的官职,赴元营谈判,直至被蒙古人扣留。

杜浒和金应一直有文天祥代陈宜中受过的抱怨,他们心里都认定陈宜中是怕死所以不敢去元营。当他们听说陈炎是陈宜中的独子时,一个个面面相觑,不敢多说什么。

文天祥本来就不是心胸狭隘的人,他虽是对陈宜中弃官南逃心里颇为不满,但是当他获知了陈炎制作火器,冒险炸毁船厂的机划后。又眼见陈炎等人炸毁了安平船厂的两个船坞,对陈炎可是敬佩至极。

他拱手向陈炎道:“今晚都亏贤侄相救,大恩不言谢,只是这国家正值危难之际,希望令尊大人以天下黎民百姓为重,出山重掌相印,文山必当鞍前马后,以供驱使。”

陈炎急忙回礼,向文天祥提及了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江万载、张世杰等人辅助下在江心屿建立元帅府的事情。

文天祥听说二王果然如传言那样还在温州,仿佛一颗漂浮不定的蒲公英有了附着的泥土,他双眼发出夺目的光彩,双手勒紧马缰绳道:“益王真的人在温州,炎之公子可否带我前去?”

陈炎拉住了战马,向着文天祥欣然道:“我离开温州时,益王还挂念着文丞相,没想到这就让我见了丞相你,现在陆君实陆侍郎正在台州石塘镇等候我等,文丞相可随我等同去,一起坐海船南下。”

文天祥听说陆秀夫也和陈炎等人一起,心里更是喜出望外,他和陆秀夫在临安时互动较多,彼此对一些时局政务的见解很是吻合,两人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杜浒听说陈炎要直接南下奔赴石塘镇,连忙劝阻道:“这安平和石塘之间隔着一个下陈镇,那可是个军镇,台州厢军一直有重兵在那里驻守,我们这样过去,要是和他们碰上,那可是以卵击石,凶多吉少。”

陈炎听了杜浒的话,额上只冒冷汗,发现这行军作战有太多的东西是自己这个新手需要学习揣摩的,当时只想着从陆路退却到石塘,忘了分析台州兵沿途的设防,这古人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自己确实太粗心了。

陈炎拿出两浙路的地图,和文天祥等人下了马,围坐在一起商讨起后撤的路线来。

杜浒原来就是台州人,又在黄岩县做过县令,对台州的地形和军防很是熟悉,在他的建议下,很快在地图上画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长线来。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