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静萱便起床了,农家人一般都是如此,哪怕没什么事情,每天都会早早的起来。
静芫家的地在三婶家的帮助下,已经全部种上了豆子。黄豆生长期较短,等收了豆子还可以再种上一季油菜籽,这样家里也能不用买菜油了。
如今地里整的差不多了,浇水施肥可以慢慢来,静萱也能清闲一下。王氏的腿还得好好休养。静芫的胳膊还没好全就已经四处奔波了。家里家外的,让静萱看着觉得心里难受。
收拾好自己,静萱就端着一盆衣服往河边去了。
静萱刚出去没多久,志高志远俩兄弟也跟起身了,志高与静萱是双生子,同样觉得家里这番景象,还要七岁多的妹妹四处奔波,让自己这个做长子做大哥的感到内疚。早早的叫起二弟一块扛着锄头和肥,出去了。
静芫现在是整天构思着要如何才能让自家的面做的好吃,要让人吃了还想再吃。因此到一直躺在床上未起身。
七月已经快过来,马上就是八月了。自家的店可以赶在中秋开张,一根长面,长寿,吉祥平安,和中秋佳节的团团圆圆倒是一样寓意不错。自家大舅舅是个屠夫,家里的猪头,猪骨,猪下水的要可以让他留给自家。这样便宜些又可以帮阿舅做些生意。
“对了”还得做两口大汤锅。想着这静芫躺不住了,翻身从床上麻溜的起来,穿好衣服往林晋华的书房跑去。翻出笔墨动手把自己想要的汤锅样式画出来。静芫想的锅和平常 的锅不一样,这锅是深桶平底状的,不像家用的大圆锅。这锅要比圆锅装的多些。画好后,静芫想起这两天自己可能不会去镇上,又闷闷的把图纸收好,放在荷包里。
静芫娘王氏,娘家有两兄弟和一个妹妹,哥哥为生计,从小就给人做学徒,自从成家后才自己挑担子单干,每日送肉去镇上的一些酒楼餐馆,嫂子则在家零卖,生有三子一女。弟弟是个实诚的庄稼人,和妻子育有两女一子,弟媳的肚子里又揣了个。妹妹嫁的人家有些远隔了个镇,平日里往来没有这么方便,因此来往不多。
静萱端着衣服进门便看到自家妹妹坐在院子里,手拄着下巴发呆。几步走到竹竿下边晾衣服边问道:“芫姐儿这是怎么了,一副闷闷不乐的,林洛没来找你出去玩?”
“不是,他爱来不来,我是在想,怎样做出来面好吃,”静芫起身帮阿姐一起晾衣服,“阿姐,你说要怎样才可以让面条细腻,劲道,有嚼劲。让人吃了还想吃”。
“你可以试试再面里加点鸡蛋什么的一起,你以前不是最爱吃娘做的鸡蛋面吗?怎想吃,可是家里的鸡蛋都要拿去卖钱,你还一直埋怨阿娘来着”静萱 摸着静芫的头安慰着。
静芫想了想,记得以前是有这么一回事,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觉着自己那时太无理取闹了,明知道自家的情况还天天闹腾,还让阿娘难过了好久来着。越发觉得自己要努力,一定要让王氏过上好日子,不再为了几个鸡蛋黯然伤神。
“阿姐,我要出去找洛哥哥了,朝食不用等我用了,不想吃”。边说边大步跑了出去。
“芫姐儿,小心点,别跑太远了”静萱见状只能在后面喊道
“知道啦,阿姐”。
望着风一般跑远的妹妹,静萱无奈的摇头,加快手中的动作。晾好衣服,放好木盆,开始打扫院子里的卫生,帮妹妹喂了兔子,大虫二虫。这才转身进了灶房准备朝食。
一如以前,林家的朝食只是简单玉米面饼子,面疙瘩汤。做好朝食,静萱便要伺候王氏起身,因为地里是不多,静萱就不打算下地了。扶着王氏慢慢挪到院子。“阿娘,芫姐儿想在镇上开间铺子,你知道吗?这两天啊她要么就是和林洛出去疯,要么就闷闷不乐愁眉苦脸的,我看着想着了魔怔似的”。
王氏停下步子,摸着扶着自己的长女的手,看着静萱“萱姐儿,芫姐儿自打我跌断了腿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往前慢慢挪动“才七岁就往深山里钻,哎,是阿娘的错,苦了你们这群孩子,也不怪芫姐儿有这想法,只是我们家哪有这些银钱来开铺子。又哪懂这生意之道。”
“哎,阿娘没用,你阿爹也是那样子...”
“阿娘,我只是问你芫姐儿开店的事,瞧瞧你,又开始念叨这些。芫姐儿最近再烦要怎么做面条,阿娘你有什么诀窍吗?要是有就帮帮芫姐儿。”
“这做面条哪有什么诀窍,只要面揉的好饧的好就可以了,”王氏这大半辈子都是这样做的,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秘诀之说。
静萱知道自己是白问了,也不搭言,只是扶着王氏坐下。进屋帮三妹穿衣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