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登基为帝后,大赦天下,封赏诸位有功之臣。原相国府长史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司马刘文静为纳言,司录窦威为内史令,李纲为礼部尚书、参掌选事,殷开山为吏部侍郎,赵慈景为兵部侍郎,韦义节为礼部侍郎。然而对此自己的儿子的封赏,李渊却很头疼。
让李渊最为头疼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俩。李建成为嫡长子,而李世民在晋阳起兵时功勋卓越。立谁为大唐的太子,李渊有些举棋不定了,遂召裴寂和刘文静二人前来商议。
李渊开门见山地问道:“大唐新建,国无储君,朕的诸子之中,谁可当大事?”
李渊虽然没有明说,但裴寂和刘文静都知道,他指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个人。
裴寂和刘文静对视一眼,裴寂说道:“此等大事,臣不敢答。”
“你等从太原就一直追随朕,朕早已将你们看作自家亲人。”李渊说道,“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刘文静自然是支持李世民的,他率先说道:“秦公在晋阳起兵时,结交侠士,出力最多。后征战天下,身先士卒,战功赫赫。陛下,臣以为,秦公劳苦功高,能担大事。”
李渊听后没有说话,他转而问裴寂,“裴监,你有何见地?”
“自古长幼有序,皇家立储,不是立嫡,便是立长。陛下既然有嫡长子,自然是天命有归。”裴寂说道。
刘文静疑惑地看了一眼裴寂,没想到裴寂竟然支持的是李建成。
“贤者当国,才是天命。”刘文静辩道。
“世子也上过战场,立下过战功。”裴寂说道,“刘大人,难道你认为,世子不贤?”
“我没有这样说过。”刘文静急忙解释道,“可是,秦公的功劳,裴大人你也是有目共睹的。”
刘文静心想,当初要不是李世民,李渊甚至不敢起兵。李世民不仅仅是军功,在晋阳起兵一事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是刘文静不知道的是,李渊才是真正的幕后指挥者。刘文静这番争辩,在李渊眼中,和争权争功无疑。
“秦公功劳是大,那是因为世子还没有锻炼的机会。”裴寂说道,“陛下,世子虽无大功,也无大过。跳过长子而立次子,天下不安啊。”
“二位的意思,朕知道了。”李渊制止他们二人的争论,“你们先退下,朕自有主张。”
刘文静回去后,立刻找到李世民,说起了这事。李世民急道:“父亲是何意,难道他想立大哥为太子吗?”
“恐怕……十有八九定了。”刘文静惭愧道,“臣有负秦公重托,太过冒失,请秦公恕罪。”
“不怪你,只是裴叔为何会支持大哥?”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裴寂为什么没有站在自己这一边。
毕竟在太原时,李世民、刘文静、裴寂三人一直共事,一起出谋划策。没想到现在李渊登基了,他们三人却要分道扬镳了。
可是李世民忽略了一点,裴寂和李渊才是几十年的旧交,裴寂虽然也很看重李世民的能力,但是他一切都以李渊的意愿为主。当时李渊感慨杨广和杨勇俩兄弟时,裴寂就猜到,李渊想要立长子为储君。
“谁知道他们何时相熟的。”刘文静也不明白,他遗憾道,“事已如此,多说无益。秦公,如今我们只能以退为进,静观其变。”
“就看着大哥当太子吗?”李世民不服气地说道,“一旦立了太子,废弃谈何容易。大哥生性警惕,指望他犯错是不可能的。”
“那只有秦公多立军功了。”刘文静说道,“还记得当时进长安,臣说过的话吗?只有多多立下军功,才能让陛下回心转意。”
“肇仁兄就不怕我功高震主吗?”
刘文静摇头道:“不会。陛下不是滥杀功臣之人,而且天下未定,陛下需要秦公。秦公只需多多请战,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大唐。”
李世民躬身一揖,“我明白了,多谢肇仁兄。”
武德元年,六月,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长孙顺德、长孙无忌、刘弘基等人都大吃一惊,刘文静和裴寂对此结果心知肚明。李建成内心欣喜,外在则显得荣辱不惊。李世民则有些郁郁寡欢,但没有流露出对李渊的决定有任何反对不满的态度。
长孙无忌得知后,不好直接问李世民,只好去见自己的妹妹长孙无垢。他问道:“陛下封二公子为秦王,他可有说什么?”
长孙无垢跟着李世民多年,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单纯天真的女孩子了。她不动声色地说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如今父亲已经登基为帝,他不止是我们的父亲,更是君主。夫君自然要服从父亲的所有命令,毫无怨言。”
长孙无忌听懂了妹妹的话,接着道:“陛下立长,按说也没什么错。可惜秦王劳心劳力打下天下,却给他人做嫁衣了。”
“哥哥慎言。”长孙无垢说道,“李家兄弟,向来同心同德,哥哥莫要挑拨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是么?”长孙无忌笑道,“最近郑氏可有找你叙旧,自从你去了太原,和她很久没有见面了吧?”
长孙无忌说的是李建成妻子郑观音。长孙无垢说道:“哥哥,她现在是太子妃了,不可直呼其名。再说,她刚当太子妃,东宫还有很多事情要她处理呢。”
“妹妹,你甘心,我是心有不甘啊。”长孙无忌长叹道。他看自己的妹妹心甘情愿做一个秦王妃,可是他不想只当一个秦王府的小小谋臣。
面对哥哥的抱怨,长孙无垢什么话都没有说。她不是那种贪图虚荣的女子,无论将来自己的夫君有何抉择,她只愿默默站在李世民的身后,守护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