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贵阳、周宏春主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6万字,2021年12月第1版,58元)
△12章: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及概念内涵;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路径;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基础;碳达峰碳中和的投资需求;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创新;碳达峰碳中和下的消费变革;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社会综合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碳定价机制;碳达峰碳中和的城市引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协同;碳汇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球合作。
〇中国已经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1”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n”是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方案,包括能源绿色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等。中国将统筹低碳转型和民生需要,处理好发展同减排关系,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〇气候科学愈加明确,人类活动很可能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也增加了极端高温、降水、干旱和热带气旋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危及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给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威胁。为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国际温控目标从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2℃过渡到1.5℃,要求全球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
〇碳达峰是指经济体内生产生活活动因消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达到峰值,之后进入平台期并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平稳下降的过程。碳达峰包括以下因素:达峰路径、达峰时间点和目标值以及达峰后的减排路径。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实现零排放。简单地说,就是人为造成的排放源和吸收汇之间达到平衡,使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
〇意义:打造生态文明发展新范式,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引领经济绿色复苏。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〇德国立法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化。英国以市场力量助推“去煤”进程。美国依托产业、资源基础优化能源效率和消费结构。
〇低碳消费: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低碳消费实践:衣食住行用。
〇工业主导型、消费主导型、综合发展型、生态优先型之城市。
〇草原、湿地、海洋、林业碳汇。
(2022年7月17日下午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