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许露带着林妍正在清理炉具。
饭是亲家母和亲家公做的,不能让人家吃了饭再洗碗。
更何况人家还是来做客的。
林妍今天心情大好,听了婆母的话,也在一旁随声附和
“妈你说的对,我看着晴晴确实和从前不一样了。”
以前他跟这个小姑子可是从来没有任何交集。
可现在,她很想跟苏晴搞好关系。
赚不赚钱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更多的还是苏晴的改变。
以前的苏大小姐从来眼高于顶,现在却真的是想跟他们走动,当成一家人。
“都说么操心,我就想着她一定是被李宇那个败类给伤着了。”
许露一提起这件事,心里就觉得难受。
“你们能过的好,我和你爸当然高兴。”
“你爸就是面恶心善,谁也不愿意看到你们被坏人折腾?妍妍,你跟苏晴岁数差不多,你都已经结婚生子了,以后如果遇上什么事儿,你可要包容她,别跟她一般见识。”
“妈,你放心吧,她是我们小妹,我们当然会照顾她。”
吃过午饭,苏晴骑自行车带着二嫂去了工业区。
她们要仔细勘察一下路线,规划一下到底在哪摆摊最合适?
这次出了,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看能不能租一辆能用的二手三轮车。
苏晴今天穿了一件砖红色的瘦腰衬衫,搭配上高一的喇叭裤。
高挑的身材修长的美腿和不盈一握的腰身完美的呈现在众人面前。
他们刚刚到达工厂区,正好中午工厂午休,虽然现在是周末,但是加班的人并不少。
苏晴的气质,身材,样貌样样出众,很快就吸引了很多男青年的目光。
这个时候还没有新世纪那么开放。
广大男同胞在街上看到喜欢的女孩子也只能装作漫不经心的偷偷瞄几眼。
可不敢光明正大的盯着人家看,更不敢上去要电话搭讪。
那些人看上去好像做贼心虚,偷偷摸摸。
苏晴没觉得有什么,她和林妍走到炼钢厂,就看到父亲苏志刚从厂里走了出来,他们两个很自然的上前打招呼。
“你们怎么过来了?”
苏志刚确实是个好领导,即便是周末。
她也会来炼钢厂报道,几乎除了过年那几天都泡在厂子里。
“我和二扫过来转转。”
苏晴简单的回答。
当着爸爸的面,她没敢说是来考察生意的。
苏志江那么看重面子,这个时候如果被别人知道他要在炼钢厂门口摆摊。
她害怕老爷子的面子挂不住。
不知道,也没多想,因为他们妯娌之间出来逛逛,没有再多说什么。
只是叮嘱了几句,早点回家就先回去了。
直到苏志刚走远了,苏晴才缓缓开口。
“二嫂,咱们去那边”
炼钢厂是市里有名的机械大厂。
主要是给各种各样的生产企业提供原料。
隔壁的车床厂和电机厂也都算是配套产业。
这几个工厂距离塑形上班的纺织厂有一段距离。
路过电机厂的时候,苏情怀突然碰到一个老熟人。
这一边季北聿和同事黄健翔刚刚从厂里走出来,正在闲聊身边突然没了声响。
他两道剑眉折叠在一块儿,微微转头。
就看到黄建翔直勾勾的看着不远处发呆,他顺着他的视线看去。
映入眼帘的一抹窈窕倩影惊艳了时光。
他目光更加深邃,句觉得面前的人有点眼熟。
“北聿,你看那姑娘长的可真好看。”
黄健翔说完之后还记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
“别说这姑娘我还真是略知一二,她是隔壁炼钢厂厂长苏志刚的女儿,看她长的真是上天眷顾。”
“不久之前,她跟厂里的一个流氓范处对象,那小白脸不知好歹,找到这么好的对象,还跟别的女人勾勾搭搭,甚至倒卖厂里的资产,苏同志可是饱受流言蜚语。”
季北聿听了这话,也不出声,她对于别人的私事向来不予置评。
“哎哎哎,我看他是不是忘咱们这边来了?”
黄健翔的声音带着焦急,他下意识的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
整个人后背挺的笔直,好像接受领导检阅一般。
季北聿两道剑眉折叠,想直接避而不见,刚刚准备转身离去,却被人叫住。
“这位同志。”
苏晴让林妍推个自行车在一旁等着,自己直奔季北聿而去。
“这位同学,怎么这么巧?原来你是电机厂的工人,”,对于这个身材壮硕的男人,苏晴感官还不错。
她也不知为何总觉得面前的人有些熟悉,让她想起前世在他们家最落魄的时候,对他们是以援手的那位幕后大佬。
和她的热情相比。
季北聿表情淡然,他显然也没忘了面前这个长相明艳的女子。
看她之前摆摊的时候精神饱满,不像是穷苦人家受罪的样子。
略微有些疑惑划过心头季北聿也不深究。
他也没想跟苏晴过从甚密。
怎么说也是两世为人。
苏晴看人的本事还是不错的,她原本只是想过去打个招呼,并无其他。
“上次你走的窗门还没有跟你说声谢谢,以后我就在这摆摊卖盒饭,提供午餐和晚餐,两位要是有时间可以光顾我的小生意。”
正在说话,她瞄了一眼站在季北聿今天的黄建翔,后者面带笑容,一脸的憨态可掬。
“一定一定,必然会给你多多捧场。”
原本以为她只是客套,没想到第二天中午他们从厂里午休走出来,真的看到了苏晴卖盒饭的小餐车。
…
仔细的计划好了路线,苏晴直接去车厂借了一辆三轮车。
在这个年代,汽车还是稀罕物,像他们这样不大不小的县城。
只有个别极为有钱的人家才有四个轮子的汽车。
许多平常人家都是骑自行车,三轮车。
自行车厂专门生产自行车和各种三轮车,厂长是一个中年妇女。
名字叫做崔秀娥。
前世,他们可没少打交道,这女人可是个传奇人物。当时面临着全员下岗的决策。
崔秀娥先行一步。在自行车上倒闭之后,竟然以个人的名义筹了一大笔钱,把厂子买了下来,跟一家正在寻求落地的国外汽车厂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