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院大一新生报到第一天,医学院里所有的学生都在教学楼门口排着队听着学生会主席的讲话,导员葛老师在旁边面带微笑的用目光扫视了一下排出去七八米的队伍,最终将目光定格在女生队里个子最高的李小苒身上。
“李小苒,体检完了之后去一下我的办公室。”
旁边的同学齐刷刷地对着李小苒传送来了“看来此人有后门”的目光,忽略掉那些很有内涵的眼神,抬着头微微笑了笑,李小苒乖巧的点了点头。
没有参加过中考,以提前录取第四十名的成绩考入了县里一所重点中学,在实验班里吊车尾了三年,最后考入了一所有姑父同学在这里教学的医学院,李小苒听从家人的安排选择了一个团支书的职位,在火车上度过了八个小时之后终于独自站在了这座北方以北的城市里。
四面环山的城市,和想象中的的确不太一样。
选择医学并非是深思熟虑,当同班同学还在全家总动员的翻着报考志愿指导书时,李小苒已经在目标范围内选择好了心仪的学校和专业。算不上是传统的医学世家,根据目前的了解,李小苒家这个分支很大成员很广的家族里连着三代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小的头疼脑热发烧感冒在自家就可以处理,从开始换牙起就经常跑去市里的医院拔掉不老实长出来的牙齿,见多了穿着白大褂的帅气医生,习惯了家人聚在一起时话题总会转移到医学,甚至母后大人也在老爸的影响下学会了输液,李小苒真的没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和医生没有缘分。
除了录取的时候,专业方向一不小心就从临床被调剂到了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据说这是一个新的专业,而且发展前景非常好,虽然现在是冷门不过发展的趋势已经变得十分灼热。哭肿了眼睛,说哑了嗓子,在和最喜欢的初中数学老师谈了一个小时之后,李小苒终于放弃了在高中三年里支撑她的那个信念。
“i want to be a doctor who is able to cure any diseases.”
从杂志上看来的句子,成为了座右铭之后,还是被现实和老师一句女孩子不要总想着做什么女强人给打败了。
果然梦想,很多人只是用来想想。
“血型a型,乙肝分析结果还要稍等,拿着这张表到对面盖一个章,你的所有检查就结束了。”
大三的学姐很温柔的把体检表签了字递过来,李小苒用棉签按住胳膊上被采血的地方,礼貌的说了句“谢谢”。新生体检的场面和报到的时候一样壮观,各种项目的检查都需要由青协的社团人员以及高年级的学长协助老师完成,明亮的灯光有点晃眼,满眼的白大褂和蓝色口罩让拥挤的空气变得更闷热。
抱着刚刚买的白大褂和英语听力的耳机,穿过拥挤的队伍交了表,李小苒的头又开始间歇性的跳着痛。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也不是不会装作乖巧听话,人的心思其实很好猜透,只是和所谓的大人逢场作戏实在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两秒钟后,防盗铁门里传来了一声轻柔的“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