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过后,杨福森拍拍手示意众人集合,已经了解过他的暴脾气的队员们不敢懈怠,连忙赶到他的面前。
杨福森很满意的看着队员的表现,带头往休息室走去。
休息室里放了十几张凳子,在凳子前面摆放着一个大的白板。
现在杨福森就站在白板旁边,十二个队员正襟危坐的在凳子上。
杨福森见到众人都准备好了之后,从背后变魔法似得掏出一块小的战术板,平常比赛时,暂停期间教练都是用的这种战术板。
杨福森用一个磁铁吸将战术板吸附在白板上,从桌子上拿起一支白板笔,对众人说道:
“你们现在就要为成为一个职业球员而努力了,而作为一个职业球员,不是只有球技好就行的,与球队的战术还要有良好的贴近性,融合进去,成为战术中的一份子,才有可能做到好的地步。”
“现在我就先详细的给你们讲解一下球队中每个位置要发挥的作用。我不希望我的队伍中出现不合群的人。”
“控球后卫(PG)(Point Guard)是球场上拿球机会最多的人。
他要把球从后场安全地带到前场,再把球传给其他队友,这才有让其他人得分的机会。
如果说小前锋是一出戏的主角,那么控球后卫便是这出戏的导演。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控球后卫。
首先,他的运球能力是绝对少不了的,他必须要能够在只有一个人防守他的情况下,毫无问题地将球带过半场。
然后,他还要有很好的传球能力,能够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将球传到球应该要到的地方:有时候是一个可以投篮的空档,有时候是一个更好的导球位置。
简单地说,他要让球流动得顺畅,他要能将球传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进一步地说,他还要组织本队的进攻,让队友的进攻更为流畅。
对于一个控球后卫还有一些其它要求。
在得分方面,控球队员往往是队上最后一个得分者,也就是说除非其他队友都没有好机会出手,否则他是不轻易投篮的。
或者以另一个角度说,他本身有颇强的得分能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坏对方的防守,来替队友制造机会。
总而言之,控球员有一个不变的原则:
当场上有任何队友的机会比他好时,他一定将球交给机会更好的队友。
所以,控球员的出手经常都是很好的投篮时机,自然我们对他的命中率要求也就比较高,一般而言应该要在五成以上,要比小前锋和得分后卫高。
而在得分能力方面,外线和切入是他必备的两项利器。
就这而言,张玉百纳很符合控球后卫这个称号。”
“得分后卫(SG)(Shooting Guard),由其字义不难得知,他以得分为主要任务。
他在场上是仅次于小前锋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练就像小前锋一般的单打身手,因为他经常是由队友帮他找出空档后投篮的。
不过也就因为如此,他的外线准头与稳定性要非常好。
得分后卫经常要做的有两件事,
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档来投外线,因此他的外线准头和稳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队友千辛万苦挡出个好机会,却又投不进去的话,对全队的士气和信心打击颇大。
第二则是要在小小的缝隙中找出空档来投外线,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
一个好的得分后卫总不能企望每次都有这么好的空档,应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机会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一定的水准,如此的话,才能让敌方的防守有所顾忌,必须拉开防守圈,而更利于队友在禁区内的攻势。
如此说,得分后卫的命中率一定要很高罗?
其实不然。
因为我们虽然希望他有较好的准头,但是也别忘了他出手的距离经常都是相当远的,我们总不能希望一个射手投外线要准到比人家篮下打板命中率还高吧!
更何况,得分后卫有时也得要自己找机会单打出手、或是在人缝中找空档,所以他的命中率不会太高,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而言,能到四成七、四成八就算是不错了,五成以上已是上上之选。
当然,像邢云鹏和吴罗本都是锋卫摇摆人,也就是可以打小前锋和得分后卫两个位置。他们俩上场时可以看情况随时互换角色。”
“小前锋(SF)(Small Forward)乃是球队中最重要的得分者。
对小前锋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较远距离的得分。
小前锋一接到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把球往篮框里塞。
他可能会抓篮板,但并不必要;
他可能很会传球,但也不必要;
他可能弹跳很好,但仍不必要;
他可能防守极佳,但还是不必要。
小前锋的基本工作,就是得分、得分、再得分。
小前锋乃是对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个位置,一般而言只要四成五就算得上合格,而四成以上都可以接受。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他要能得分。
如果一个小前锋每场球得个七、八分,命中率还只有四成的话,那还不如叫他去坐板凳算了。
话说回来,为什么小前锋的命中率可以比较低呢?
因为他是队上主要得分者,他经常要积极找机会投篮,要在某些时刻稳定军心,甚或以较困难的方式单打对手来提升士气,乃至于给对手下马威,给予敌方迎头痛击等。
因此小前锋会有较多的机会出手,而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容许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的话。”
“大前锋(PF)(Power Forward)在队上担任的任务几乎都是以苦工为主,要抢篮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篮、得分,他却经常是最后一个。
所以说,大前锋可以算是篮球场上最不起眼的角色了。大前锋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篮板球。
大前锋通常都是队上篮板抢得最多的人,他在禁区卡位,与中锋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队的篮板重任。
而在进攻时,他又常常帮队友挡人,然后在队友出手后设法挤进去抓篮板,做第二波的进攻。
通常仅有少数的时间,会要求大前锋沉底单打,这时候他便在禁区附近来个翻身、小勾射之类的,做些近距离的进攻。
既然大前锋一般较少出手,而其投篮的位置又经常很靠近篮框,那么对其投篮的命中率自然要求也较高了。
以场上五个位置来说,大前锋应该是命中率最高的一位了,不错的大前锋应该达到五成五以上。
不过由于得分不是他的强项,所以他的得分可以不多,但是篮板就一定要抓得多。
此外,防守时的火锅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锋所必备的,因为他要巩固禁区,防守当然重要。
其实说穿了,大前锋就是要做好两件事:
篮板和防守。
以往,大前锋往往就是要做苦工的,在场上他们少有接球单打的机会。
但是现在篮球观念日新月异,大前锋也就慢慢在进攻方面有所加强了,这也正是大前锋今昔最大的差别。
不过,一个好的大前锋,还是要以在禁区的苦工为主的。
一个能抓篮板能防守,但是进攻能力不佳的球员,我们会称他是好的大前锋,但是一个很能得分却在篮板、防守上失职的球员,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大前锋。
其实现在大前锋和中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像诺维斯基,防守很弱,但进攻极强,照样可以当全明星。
我们队的丰田和乔峰都是能攻善守的内线,内线问题不用考虑。”
“中锋(C)中锋(Center)顾名思义乃是一个球队的中心人物。
他多数的时间是要待在禁区里卖劳力、卖身材的,他在攻在守,都是球队的枢钮,故名之为中锋。
中锋要做哪些工作呢?
首先,他既然是在禁区里面混饭吃,那么篮板球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再来,禁区又是各队的兵家必争之地,当然不能让对手轻易攻到这里面来,所以阻攻、盖火锅的能力也少不得。
而在进攻时,中锋经常有机会站在靠近罚球线的禁区内(此乃整个进攻场的中心位置)接球,此时他也应具备不错的导球能力,将球往较适当的角落送出。
以上三项,是中锋应具备的基础技能。
而在球队中,中锋也经常身负得分之责,他是主要的内线得分者,与小前锋里外对应。
因为他要能单打,所以在命中率上的要求可以低些,但他出手的位置又往往较接近篮框,所以命中率又应该高些,大致来说,五成二可以作为一个标准。
对中锋命中率的要求,是仅次于大前锋的。
一名好的中锋还得多才多艺。在进攻方面,中锋在接近篮框的位置要有单打的能力,他要能背对着篮框做单打动作,转身投篮是最常见的一项,而跳勾、勾射则是更难防守的得分方式。
防守上,要称为一个好的中锋,那除了守好自己该看的球员之外,适时帮忙队友的防守是必须的。
简单地说,若敌方的球员晃过了队友的防守而往篮下进来,中锋便要有一夫当关之勇,守住己方的禁区。
当然,不是说每回都能滴水不漏,但总是要有"能帮忙"的能力,若一个中锋只能守住自己的人,那是不够的(除非对方是超强的进攻中锋)。
中锋有一种变形,也就是所谓的外线中锋。
他与正常中锋的差别在于,他的进攻主要是跑到外面去投外线,而少做禁区单打的工作。
由于中锋的个头高,其他矮个子根本守不住,所以到外线投篮可以把对方的中锋引出来,故其在前锋较强时也相当管用,而在防守时,他就与一般中锋无异,照样防守对方中锋,照样地抓篮板。”
“你们觉得高中里还有比乔峰高的球员么?如果有,也很少吧。甚至比丰田高的也没有多少。”杨福森如是说道。
“都看过火箭队的比赛吧?现在我就是要打造一只跟火箭队类似的球队。乔峰担当站桩中锋,进攻时只负责在低位单打,剩下的都要靠你们来执行。
我的目标是:在整个高中联赛里,我们球队,不会被逼得让乔峰使出全力,甚至不会让所有人都使出全力。
我和老周这几天连夜制定出一份战术初稿。
我们的想法是,训练时主练两种战法,
一种是乔峰使出全力的最强阵容,还有一种就是乔峰镇守内线,其余四人外线牵扯。”
说着,杨福森在战术板上划出一条条行进线,
“当全力进攻时,我们就主打跑轰!所谓“跑轰”,指的是以高速流畅的轮转运动为主要战术特点、强调攻防转换的速度而部分牺牲半场阵地攻防能力的一种篮球战术思想。
跑轰,英文叫做 run and gun ,大概就是半场开放式进攻体系,跑轰球员不断通过移动和传导制造出手机会,任何队员可以在任何地点任意时机自己选择认为合适的出手,这样的球队多半依赖外线手感,而且4号位多为可以投射的球员或者善长下快攻的速度型,像太阳的Marion奇才的Jamison都是投射远至3分线且跑跳能力出色。
衡量方法
衡量一支球队是否“跑轰”,主要看它的得分方式是以运动快攻为主还是以稳固的半场阵地进攻为主(注意,是“为主”);
它的防守战术是以点对点的人盯人为主还是以区域包夹联防为主;
它的攻防转换节奏是快是慢等等。
战术特点追求速度
“跑轰”的第一个追求目标是速度。
不知疲惫的奔跑是拖垮敌人的利器——起码在你狂轰滥炸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确实如此。
很少有人能跟得上一支“跑轰”队的节奏,除非它也一样的“跑轰”。
这种以攻为守的战术往往能打出精彩异常的比赛,以大比分狂胜对手——这也是票房的有力保证。
在常规赛中,这个战术是可行的——没有哪支传统的球队会为了一场短跑比赛的胜利去改变阵容,而一旦你打乱了它们的节奏,就已经得到了三分之二的胜利了。
但是在欣赏火爆比赛的同时,人们往往容易忘记,速度也是一柄双刃剑,在拖累敌人的同时,也会拖垮自己。
在手风很顺的时候,疲惫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而追赶者的体力问题总是最先体现出来;
但如果对手早有防备,如果从一开始就用坚韧的防守抑制你的攻击速度,让速攻者降低频率、改变节奏,那么最先垮掉的就是“跑轰”队。
在NBA中季后赛的系列赛很长,对手们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你的节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为了胜利,他们值得这样做。
跑轰战术中远投篮
其次“跑轰”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轰”,也就是对中远投的依赖。
投篮是件有趣的事情,有的时候,你有很好的位置、很好的空间、很好的节奏和很好的时机,在出手的一刹那,连你自己都要为自己柔顺的手感喝彩,可是,球弹框而出,我们管这种情况叫做“运气不好”。
一个人运气不好是很普通的,而当一支球队都在遭遇这种情况时,噩梦就降临了;
而糟糕的是,这种情况似乎是会传染的,往往一个主力球员的低迷会带动所有的队友一起低迷,怎么投怎么没有。”
直到把乔峰他们听的晕晕乎乎,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打阵地战。
快攻战术 以最快的速度发动进攻,创造以多攻少的投篮机会的战术。
发动快攻有 4个时机,即抢得篮板球时、抢得或断得球时、掷界外球时和跳球得球时。
快攻的组织形式有长传快攻和短传快攻。
现在快攻战术已从 2~3人参加发展为5人全体参加。
因此,使快攻和阵地进攻联成了一个完整进攻战术体系。
目前一些国家的强队,在快攻和阵地进攻配合之间创造了一种“衔接段进攻”配合打法,即在快攻结束阶段未能获得以多打少的投篮机会时,乘对方防守立足未稳,立即发动阵地进攻配合。
人盯人防守时的进攻战术 以落位阵形的不同,分为
“2—3”、“2—1—2”、“2—2—1”落位单中锋进攻法;
“1—3—1”、“1—2—2”、“1—4”落位双中锋进攻法;
“ 1—2—2”(马蹄形)落位机动中锋策应进攻法。
无论采用哪种落位阵形,发动配合后一般都是由传切、掩护、策应、突破分球等基础配合贯穿于全队配合之中,或以某一种基础配合为主,组成全队战术配合。
究竟应以哪种基础配合为主?
这既要根据本队内外线队员的身高和技术特点等具体条件,又要针对对方防守情况而定。
如对方扩大防区,可多用策应、传切、突破分球配合;
对方缩小防区,可多用掩护配合,创造中距离投篮机会。
当前,针对半场人盯人防守已发展为既有盯人又有联防优点的综合性防守战术,世界强队新发展了以连续传切、掩护为主的“移动进攻法”。
区域联防时的进攻战术 应首先采用快攻突击。
对方联防布阵之后,则要针对防守阵形的薄弱地区决定进攻落位阵形,
例如用“1—3—1” 落位进攻“2—1—2”和“2—3”联防;
用“2—1—2” 落位进攻“1—3—1”联防。
进攻联防时的配合,有时采用快速而有节奏的传球,破坏防守阵形,利用出现漏洞的机会进行投篮;
或运用插角、溜底线空切,形成局部防守队员负担过重,以多攻少;
也可用中锋策应、掩护和突破分球配合,打乱对方防守阵形,进行攻击。
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时的进攻战术 应多采用无球掩护配合,斜插中路策应配合和拉空后场运球突破。
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时的进攻战术 应多采用随球跟进向回传球、空切反跑、中路策应和侧对防守人、慢速运球将球安全推进到前场等配合,少用快速运球突破,以免被夹击断球。
混合防守时的进攻战术 被盯人防守的进攻队员,应主动利用同伴作定位掩护,或给同伴作掩护配合,以摆脱防守者,创造有利的投篮机会。”
终于,杨福森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说道:
“现在就只给你们讲一个大概,好,全体去训练馆,练习防守,然后全队战术合练。”
“先进行运球上篮时的盖帽练习。进攻队员成一路纵队站在罚球延长线的边线上,一人在篮前防守,进攻队员运球上篮,防守者移动选位,看准时机起跳封盖。投篮后进攻队员将球传给下一队员。防守者连续练习盖帽一轮后,调换一人练习。都听明白了么?”
在训练馆内,杨福森大声吼道。
“记住了,盖帽前要判断对手起点,及时移动起跳,封盖时要向上伸展手臂扑球,或干扰投球弧线,避免身体接触而造成犯规。”
乔峰他们积极训练着,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