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本想重整旗鼓支援王离军团,没想到在半路上就听到围困巨鹿的王离军团已经覆灭的消息。这仗是怎么打得,几十万军队竟然打不过几万人。
但事实就是如此,章邯只得退守到棘原固守,找机会重新翻盘。
巨鹿解围后,城内的赵歇和张耳才得以出城,设宴答谢项羽以及多国部队援军。
秦军被打败了,这本来是一件大喜事。但在答谢宴会上,张耳责怪陈余救援不及时,而陈余也埋怨张耳不能体谅他兵力不足的苦衷,结果两兄弟因为救援问题闹崩了。
本来是兄弟,却变成了死敌,陈余最终死在了张耳手中。
都说兄弟情很难得,但兄弟也不是那么可靠的。
不过,这场兄弟决裂的闹剧没有影响项羽的好心情。因为他的对手只剩下一个章邯军团,而他的兵力因为多国部队的加入,实力大增。
这么规模庞大的武装集团,若要铲平固守棘原的章邯军团,胜算的几率应该很大。但项羽这次却没有选择进攻,而是选择了对峙。
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要用气势让敌人彻底疯掉。
章邯本以为项羽还会照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棘原,没想到对手竟然一反常态。打又打不过项羽的大军,跑又没地方跑,这让他感到浑身难受。
虽然身处困境,但章邯没有放弃,还是满怀希望。巨鹿之战虽然败了,但他的军团主力还在,有能力和项羽拼个两败俱伤。再说他是爱国的,要为大秦流尽最后一滴血。
身为军人,战场才是章邯的最终归宿。于是,他派出军团参谋司马欣赶赴咸阳汇报战况,请求派兵增援。
此时的大秦,秦二世胡亥已经成为了傀儡,实际掌权者是太监赵高,他因为整倒李斯,立了“大功”,升任为丞相,掌握朝廷和禁内大权,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先行禀报于他。整个秦国没有一个人敢流露出对他一丝不满。赵高很开心,因为他觉得终于一切都太平了。
但天下真的太平了吗?
前线的惨败让赵高不寒而栗,身为丞相,他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但领导者向来都习惯于把下属的好事往自己身上揽,把屎盆子往下属头上扣。赵高也深谙此道,他准备把作战失利的责任推到章邯身上。
毕竟,章邯同志一直在平乱的最前线指挥作战,结果越平越乱,没有丝毫起色。所以,章邯成为背黑锅的最佳人选。
当司马欣带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章邯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他一直梦想着自己能战死沙场,没想到却被秦国抛弃了。
与其被奸人陷害,不如自己了断。
就在章邯即将自刎的最后一刻,一封信打消了他的这个念头。
来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死对头项羽。
此时的项羽实力大增,军队人数达到40多万。本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每天粮食的消耗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让项羽头疼不已。
项羽真想率军立刻攻下棘原,但若想把蜗居在棘原的章邯20万秦军击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己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无论怎么算,这都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左右为难的项羽没有逃过范增的眼睛。好在他的间谍工作做得很到位,在秦国的密探已经传回了秦朝内乱的消息。于是,范增就劝项羽趁章邯摇摆不定时劝降对手。
结果就有了章邯案头的劝降信。
这封劝降信充满了诚意,首先列举了白起和蒙恬,这二位秦国将领战功显赫,却都不得善终。这种不爱惜功臣的政府不值得以死效忠。接着,分析了当前形势,小人赵高在秦国当权,忌贤妒能。章邯对内不能向当权者伸冤,对外又不是项羽的对手,只有死路一条。最后,给章邯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向秦政府倒戈,加入反秦同盟,便能富贵终身。
身为一名老秦人,章邯很不愿意投降,因为投降简直就是一种耻辱。但现在的秦帝国连一点儿希望都看不到,如果这场战争再打下去,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他不仅要为自己负责,更要为手中的20万秦军负责。他要把这些秦人完好无损地带回家乡,不能再为这场没有任何意义的战争卖命了。
于是,走投无路的章邯开始怦然心动,宣布改旗易帜。
就这样,章邯率领军团向项羽投降了。没有了章邯军团的羁绊,项羽火速下令大军开向函谷关,绝对不能让刘邦那小子抢了先机,进入咸阳。
先按下风风火火的项羽不说,看看我们的主人公刘邦的西征军进展如何。
公元前208年闰九月,为了牵制章邯的兵力,刘邦率军从砀县出发(今河南永城东北),向咸阳进发。这支军队收纳了原陈王、项梁部下被击溃的失散兵卒,成了名副其实的杂牌军。这一路上又有不少流散的造反队伍前来投奔,反正大家都是为了混饭吃,刘邦概不拒绝,一律归到了自己帐下。这下,成了杂牌中的杂牌。
不过,这样一来,西征队伍的声势壮大了不小,顺利地攻下城阳、成武等地。但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摆在了刘邦面前:人多了,嘴就多了,粮食不够了。
怎么办?找楚怀王?有些悬乎。这世道,人人都像猴子一样精明,别人是靠不住的,还是靠自己比较踏实。
既然身在秦地,便可以向秦军“借粮”。
于是,刘邦瞄准了一个叫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的城市,这是章邯的一个专门放粮食的后方基地。如果能顺利攻打下来,那粮食问题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刘邦的人缘向来不错,这不,在攻打昌邑城之前,他又结实了一位当地的黑老大——彭越。
彭越曾在大野泽(今山东巨野县)做过强盗,不过他一向喜欢劫富济贫,所以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后,他便也拉起了千余人马,从事反秦的工作。
二人相遇后,喝了几顿酒,吹了几次牛,就结为了莫逆之交。
彭越的千余人马在昌邑一直是小打小闹,从来没有想过要攻打坚固的昌邑城,但听到刘邦要攻打昌邑城时,便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刘邦这一边。
自己有大队人马,再加上对当地非常熟悉的彭越的支持,刘邦对攻下昌邑城信心满满。但是昌邑城内驻扎有章邯的精锐黑色军团,这是一块硬骨头。
结果,刘邦带着他的二流部队猛攻了几次,虽然崩掉了几颗牙,也没有撼动昌邑城。
碰到了这么个钉子,刘邦挠头了。这昌邑城一时半会儿是攻不下来了,如果再这么耗下去,自己的人马不是战死,就是饿死。于是,他向彭越借了些粮草,继续向西开拔。
再看彭越,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并没有跟随刘邦西去,而是继续留在昌邑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