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果说你陈胜不是一般人,仅有鬼神相助是不行的,还得来点儿实际的行动。陈胜把目标对准了这支押解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将尉,只有砍了他们,这支小股部队才会死心塌地跟着自己造反。
于是,还是吴广出马,他买了好酒好肉送到两位将尉面前,很快便把他灌醉了。然后故意扬言要逃跑,喝得醉醺醺的两位将尉果然被激怒了,责骂和鞭打吴广,引起士兵们不满,群起而哄之。吴广奋起夺下一名将尉佩剑将其杀死,陈胜也乘势杀了另一名将尉。
如果雨停了,大家加把劲儿还可能赶到渔阳。如今把主管的官员也杀了,大家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彻彻底底没有退路可言了。大家如没头的苍蝇一样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是收揽人心的最佳时机。
陈胜乘机开始了他那准备多日的精心演讲。大意是这样的:
各位父老乡亲,我们在这里遇上了大雨,已经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而误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斩杀,即便侥幸不被砍头,戍守边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要送命。横竖都是一个死,大家还不如拼一把,跟着我干,说不定还有条活路。再说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我陈胜不信这个邪。
这番铿锵有力的话说出了大伙的心声,把人们的情绪给煽动了起来,再加上吴广等人的推波助澜,大伙的血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很快就达成了集体造反的协议。
于是陈胜领头,吴广则当了副手,大伙袒露右臂作为标志,筑坛盟誓,诈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宣布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陈胜没读过什么书,怀揣着对富贵生活的无限渴望,仅靠900人,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就敢高举造反大旗,公然和秦国叫板。真是个纯爷们,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让人佩服。
陈胜起义后,附近饱受秦苦的老百姓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加入起义队伍。起义军很快便攻下了大泽乡,接着攻陷了蕲县、铚县、酂县、苦县、柘县、谯县。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一连串意想不到的胜利让造反部队像滚雪球般迅速壮大起来,当陈胜亲率大军进攻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时,部队已经拥有六七百辆战车、千余骑兵、数万步兵。
攻下陈县后,陈胜自封为王,建立了国号“张楚”的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但是从陈胜建立张楚国到灭亡,仅仅存在了6个多月的时间,让人不免深感惋惜。不管怎么说,陈胜实现了当年立下的富贵理想,虽然说只有短短的6个月时间,也算不枉此生了。
陈胜的富贵梦虽然破灭了,但他带头造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就如同陈胜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他的任务就此终结了,但牌局的终点会直指秦国的覆灭。
经过陈胜吴广这么一折腾,天下便乱成一锅粥了。
以前秦始皇嬴政在位时,恨不得和自己过不去的人刀对刀、枪对枪地互砍。可惜,那帮和嬴政尿不到一条裤子里的人却没那么傻,明知道斗不过嬴政,干嘛要往刀口上撞呢?所以更乐意在地下活动,搞个暗杀或恐怖袭击之类的事情。
等嬴政死后,这帮人根本没把胡亥放在眼里,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结果被陈胜抢先放了第一把火。
当时每个反秦的人都有这么一个想法——机会终于来了。
魏国有名的知识分子张耳、陈余都是上过黑名单的人,在嬴政时代便被全国通缉。幸运的是直到嬴政驾崩,也没被碰到一根毫毛,足见这二人的潜伏功力之深,不亚于天津站的余则成。等到陈胜起来造反时,张耳、陈余便前去投靠陈胜。陈胜对于这两位与秦朝死磕的勇士也倍加佩服,便派他们随同自己的手下武臣前往赵地造反夺取地盘。后来,张耳、陈余鼓动武臣自立为赵王。
武臣手下的部将韩广被派到燕地,当地的反抗组织就拥立他为燕王,宣布独立。
狄城人田儋是原齐国王族,这个家族毕竟是战国时代的豪门贵族,虽然齐被灭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架子还没倒,也趁乱在齐地自立为王。
占据魏地的周巿看到天下都在闹革命,自立为王,便也蠢蠢欲动,但由于出身卑微,就立魏宗室弟子魏咎为魏王,他自己则当了宰相。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魏王就是个傀儡,而周巿才是实际的掌权者,就这样,周巿也脱离了陈胜集团。
陈胜部将秦嘉也联合当地的部落贵族长老立景驹为楚王。
这些是割地称王比较有代表性的造反部队,当然还有许多没有割地称王的小股造反队伍,如张良、英布、项梁与项羽、刘邦等众多小集团。
嬴政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刚刚入土也就一年时间,神州大地便又恢复到了统一前的样子,甚至比统一前还要乱。
总之,陈胜的一把火已经把天下搅乱了,此时的刘邦在做什么呢?
前面已经提到刘邦被逼上了芒砀山,所以此刻的他还在大山里当他的山大王呢。
虽然跑路逃窜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但好歹保住了自己的小命。相对于当公务员时的稳定潇洒来说,这种山高皇帝远当大哥的日子,也别有一番风趣。虽然刘邦有时候也想念自己的老婆孩子,但作为一名逃犯,自己照顾自己都够呛,哪里有余力照顾老婆孩子呢,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人活着就要喝水吃饭,在芒砀山喝水不成问题,有的是山泉小溪,吃饭就难了。总不能天天挖草根吃树皮吧。所以,刘邦也少不了带着手下去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没办法,这都是为了活命。
虽然是干着类似于土匪的事情,但刘邦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土匪杀人放火,什么缺德的事情都干,而刘邦这一伙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所以刘邦把自己的“抢劫”行为美其名曰为“借粮”。
在那个年代,能活命并填饱肚子,就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了。
再加上,人们谣传在芒砀山的刘邦每天喝酒吃肉,日子过得逍遥无比。于是,隔三岔五就有人前来投奔刘邦,最后竟然聚集了几百号人。
就这样,刘邦在山林中“憋屈”地生活着,等待着朝廷的大赦,好过上正常人的日子。但天下的风云变幻把他推到了历史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