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庙位于皇陵前的一座山上。
山前有一条河。
此时,正有百姓们将折好的纸船,乘上一根蜡烛放入河中。
越过小河,能看到一条通往山顶的石阶。
百姓们正三步一叩首地拾阶而上,为抗倭大将军祈福。
苏秦牵着小铃铛的手,到了山顶国庙前。
门前有一座碑林,记录着国庙中英魂们的生平记事。
在碑林旁。
有一老者坐在一张矮桌之后,上面摆好笔墨纸砚,四周围绕着武国京城的文人才子。
小铃铛拽了拽苏秦的手,指着人群。说道:
“少爷,咱们去那里看看吧!”
苏秦摇了摇头,道:
“你自己去吧,人太多,我容易被认出来!”
小铃铛眼露失望,少爷不去,她也不想去了……
苏秦透过面具看到小铃铛的眼神,暗叹了口气,道:
“好了,随你一起去,不过我会站在人群外!”
小铃铛一对眼睛弯成月牙,蹦跳着拉住苏秦向人群走去。
苏秦暗自摇头,自己的侍女,真是被自己宠坏了。
来到人群外。
小铃铛听了听人们围观的因由,转头道:
“少爷,他们在向抗倭大将军献诗!最为优秀者,会被刻在抗倭大将军的石碑上!”
苏秦道:
“好了,看也看了,咱们快走吧!”
小铃铛连忙挣脱苏秦的手,道:
“少爷等等,奴婢去去就回!”
说罢,钻进人群中,奔到了矮桌旁。
小铃铛从衣怀里快速拿出苏秦写的诗,递给宋孝廉,道:
“老先生,这个给你!”
宋孝廉郑重接过,望着小铃铛的背影,疑惑不解:
莫不是哪位同辈大家差人送来的?不然为何要假面献诗?
其腰间的玉佩做工精美,倒是不常见……
小铃铛跑到苏秦身边,便拉起后者的手,向外走。
苏秦不明所以,跟着离开。
另一头。
宋孝廉带着疑惑,将宣纸展开。
第一眼,便被宣纸上的字,吸引住了!
只见那字笔画瘦硬、撇捺如刀,提勾如剑,颇有宝剑出鞘,锋芒毕露之感!
宋孝廉心中忍不住赞叹一声:
好字!
再看诗句: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宋孝廉的双眼,随着一字一句缓缓睁大,当读到最后一句,嘴巴微微张开,已是忘记合拢。
众文士学子看到宋大儒这般惊讶,不免心中好奇。
纷纷侧头探查。
当所有人读到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时,均是心中升起自愧之感!
文人学子们摇头叹息:
“我们只想着歌颂大将军的丰功伟绩,却忽略了大将军的风骨啊!是我等庸俗了!”
“是啊!大将军若是只求封侯拜将,又怎会蒙面而行,不入朝堂呢?”
“是我等庸俗!是我等庸俗!”
“……”
宋孝廉小心翼翼地将诗文放在矮桌上,最为显眼的位置。
再看其他歌颂抗倭大将军的诗文,觉得索然无味……
宋孝廉在心中暗想:
“好诗啊!就是没有名字!不行,一定要找到书写这首诗的人!”
正在宋大儒思索时。
两位少女从人群中走过,来到矮桌旁。
“爷爷!”
其中一位少女笑着对宋孝廉施礼。
她叫宋诗诗,凭借一对巨大胸怀和稚童面容,名满京城。
安澜之也是恭敬施礼,道:
“见过宋先生!”
宋孝廉手抚胡须,笑着颔首。
宋诗诗问道:
“爷爷,青书哥哥来过了吗?他的诗句在哪里?”
宋孝廉道:
“来过了,在桌案上,自己找吧!”
宋诗诗拉着安澜之的手,走向矮桌,一边走,一边道:
“安姐姐,青书哥哥是京城里有名的才子,不但模样俊美,文采还是非凡的!
这次啊,他的诗词一定会被刻在大将军的石碑上!
而且啊,登云楼诗会,肯定是他拔得头筹!”
安澜之听到这里,脑海中竟闪过苏秦的面容。
她不明所以,心中奇怪为何自己会想起那个纨绔少爷来?!
冷哼一声,道:
“模样俊美有什么用?人品和胸怀才是最重要的!”
宋诗诗点了点头,便拉着安澜之翻看文人才子献上来的诗文。
还没等她们上手翻动,便看到苏秦的诗了。
毕竟,位置太过显眼。
二人一字一字仔细阅读。
同是像其他人那般惊讶!
安澜之和宋诗诗对视一眼,同时向宋孝廉问道:
“爷爷,这首无名诗,是青书哥哥写的吗?!”
“宋先生,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宋孝廉笑着摇了摇头,道:
“不是徐青书所写!这诗的主人,不愿表露真实身份!”
宋诗诗面露失望。
安澜之面露疑惑,这字看起来极为眼熟,与大将军的字很是相似……
诗写的也是极好,若是提上大将军的石碑上,必定名留青史。
如此良机,作者为何要放过?
安澜之道:
“宋先生,这首诗,能否让我抄写一份?”
宋孝廉点点头,道:
“请便!”
安澜之立刻铺纸提笔,不但抄写诗文,甚至临摹字体。
宋孝廉道:
“此人书法个性极重,不可随意临摹,以防坏了自己的根基!”
安澜之愣了一下,连忙躬身弯腰下拜,道:
“多谢宋先生教诲!”
宋孝廉摆摆手,不再理会。
安澜之心中的佩服,越来越深。
能写出这首诗的人,定然是和抗倭大将军拥有一样的心境。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难怪不以真面目示人。
他,也只是为知己送行罢了!
安澜之将宣纸郑重收好。
然后对宋孝廉施礼,问道:
“宋先生,献诗之人,可有什么特征?我想寻到此人,当面致谢!”
宋孝廉想了想,道:
“其腰间的玉佩,倒是很好辨认。
另外,此人的书法很难临摹,即便写出其形,也未必能写出其意,所以,若是再次出现,必定一眼就能认出来!”
一瞬间,宋孝廉的话点醒了安澜之!
她立刻从衣怀里拿出一封书信,展开后放在诗的旁边。
这是抗倭大将军深入倭寇军阵前,留给燕王的最后一封军信!
安澜之一直带在身上!
即便写出其形,也未必能写出其意!
宋孝廉的话,一直在安澜之脑海中回荡!
她一个字一个字的比对,越是对比,心中激动心情越盛!
我真傻!我怎么一开始没发现这两幅字出自同一人之手!
他没死!他没死!他还活着!
“吧嗒!”
安澜之的眼泪夺眶而出,滴落在军信上。
她确定了心中的想法,再也按耐不住激动,抓起苏秦的诗和军信,便向皇宫跑去!
她要将这个消息告诉给陛下!告诉给父王!
抗倭大将军没死!
她,要嫁的是大将军!
而不是苏秦那个纨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