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飞跟在孙侍郎身后,不时抬头看向他的背影。
从心底讲,胡飞虽然对这孙大人不了解,但却有一丝好感,不管他对自己说那些话是何用意,那态度肯定是认真的,在樊城时,胡飞听秦太监说当年胡家是附属在孙家之下的,刚才孙大人又点破了这一层,他们应该不会害自己吧?
还没来得及深思下去,他的心思就被眼前的一片片建筑吸引了过去,此时的他,无论心中如何提醒自己,却也始终脱不去一副土包子模样,更像是刘姥姥头次进那大观园,满眼都是新鲜。
这皇宫威严壮阔,气势非凡。胡飞打眼望去,只见一座座宫殿矗立在前方,那般高贵,那般宁静,又像是诸神的俯视,冰冷,严肃。
每行几十步,便有一排台阶,这也让他的目光不由得从平视变为仰望。
胡飞踏着阶梯,心中猜测着不知几千几万年来,有多少书生武子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权柄和那心中追求的梦想跪倒在这台阶上呐喊,又不知有多少文官武将终日穿梭,为了当初的欲望和追求,便把一生都奉献于此,伏地嗟叹。
只有那道路两旁的侍卫,有如雕像,妆容肃穆,或许只有他们才真正领悟了兴衰。岁月穿梭,王朝更替,不变的是那权威是那欲望,改变的或许只是那路人的眼神,还有那眼神下变化万千的心肠。
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拐了多少弯,二人终于在一个宫殿门口停了下来。
孙侍郎嘱咐了一声稍等片刻,便进了宫殿,留下胡飞一人孤零零站在外面。
胡飞站在外面,环顾四周,旁边到处都站着侍卫,而胡飞却是很不舒服。
那群侍卫个个都目光直视,旁若无人,可胡飞就是感觉这些人无时无刻都在盯着自己,这让他好不自在,浑身都像是长了虫子,想挠却下不了手,不挠又痒的厉害。
幸好孙侍郎这时走了出来,胡飞急忙贴了上去,想和孙侍郎说话。
孙侍郎哪顾得胡飞此时的感受,出来不容胡飞说话,便道:“圣上诏你进去回话,切记不要惹得陛下不高兴。”
话刚说完,孙侍郎就朝远处走去,想必是公事已了,回家去了。
胡飞平静了思绪,定了心神,大口吸了几口空气,便走进了眼前的宫殿。
与胡飞所预想的相反,这座宫殿内部并不奢华,若不是面积大了些,胡飞简直把这里当做了军中的营帐。
殿中有一床榻,床榻前有一小桌,桌子上有一堆纸张折子,一个穿着黄色袍子,身材细长,有些瘦弱的男人正拿着笔勾勾画画。
胡飞急忙跪下,口中喊道:“罪民胡飞,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那桌旁之人闻言,也不看他,继续拿着笔不知写着什么,嘴中却开口说话:“胡飞,朕自听到你杀了那布林,就一直盼着你,想和你聊上一聊。你且等朕片刻,这奏章批完了再说。”
说完,皇帝也不理胡飞,就任凭他跪在地上。
听了皇帝的话,胡飞也不敢起身,他只好抬起头,仔细观看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
胡飞看的出来,这皇帝本应该是眉清目秀的俊朗男人模样,至少有那底子,脸上的皮肉有些松懈,但不失硬朗,身子稍有驼背,但他时不时的便不自觉的直起了腰杆,那手更是有些瘦的不成模样,像是几根铁钎子,套了层薄纸,但却是下笔有力,笔笔有如注下千斤。
时不时的有宫女奉上茶水,旁边的小太监则在旁边不停的研墨。
胡飞看的出来,这个皇帝,正在认真的履行着皇帝的本职,他认真的处理桌子上的每一个折子,表情时而凝重,时而喜悦,时而愤怒,时而平静。
胡飞看着眼前的皇帝,这个叫李梦峰的男人,心中忽然有种凄凉的感觉,听闻他做了三十五年的皇子,等他的哥哥叛逃之后,他又做了近十四年的太子,胡飞心想,他一定活得很不容易。
也不知跪了多久,胡飞只觉得腿也酸了,腰也麻了,这皇帝陛下才放下纸笔,伸了一个懒腰,看向自己。
胡飞也不胆怯,目光平静的望向皇帝,他自问没有对不起眼前的皇帝,虽然在樊城杀胡子不是自愿的,但毕竟,他对这个国家问心无愧,于是这二人就对眼儿看了起来。
忽然,皇帝笑了一下,对着胡飞说:“你不知道这样盯着我是死罪么?”
胡飞闻言心中一惊,谁他娘的能想到和皇帝对眼儿就是死罪了,但他也面不改色,心中也不相信这个瘦弱却认真的皇帝是个昏庸无道的老头子,于是他面色一正,说道:
“陛下恕罪,罪民不曾听说过此罪状,罪民只知一心报国,问心无愧。”
皇帝听了他的话,又是一乐,抬手从桌子上的一堆糕点盘中拿起一块糕点,放在嘴了,咀嚼起来。
又向旁边的太监宫女使了一个眼色,那太监急忙端起一个盘子,走到胡飞身边,放了下来。宫女又从宫殿角落提过一个凳子,放在了胡飞旁边。
皇帝嘴中有东西,声音有些怪异,说道:“你也跪了一阵子,先起身吃点东西,朕也有些饿了。”
胡飞一愣,不知该如何是好,但随即一想,皇帝让我如何,我便如何好了。于是端住盘子,站起身,坐在凳子上吃了起来。
虽然他身子不壮,但毕竟军戎十载,胃口却是极大,只几口,一盘子糕点就光光如也。
皇帝看了展颜一笑,于是又向身旁的太监使了一个眼色,那太监几步快走给胡飞又端来两个盘子。
胡飞也不想装样子,左右开弓,两手不停抓着糕点往嘴里送,他确实饿了,不说他这大半天天只是早上吃了几个包子,就单是刚才背着王本初一阵长跑,换做一般人的话只怕也早饿的肚子咕咕叫了。
等吃光了糕点,皇帝终于也停了下来,他看了胡飞片刻,才说道:“以前有人说你是马平的亲信,才获得建功的机会,不过依朕看,单凭你吃东西的样子,定是吃过苦受过营训的军士。”
胡飞擦了擦嘴,也不说话,他知道这皇帝必定有下文。
皇帝接着说:“你们在樊城吃苦了,是朝廷亏了你们,朕的旨意想必早已到了樊城,不知中军士反应如何?”
胡飞连忙回答:“樊城官兵,无不感念陛下恩德,全城将士听到陛下赦令,都南向而跪,齐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皇帝已经从床榻上站了起来,听到胡飞的话点了点头,接着走向旁边的一个柜子,在一堆书中翻了起来,好似是在找寻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皇帝找到一本书册,看了几眼,口呼一声:“就是它。”
旋即他看向胡飞,慢悠悠说道:“这是夏人所著的一部史书,专讲他们与胡人作战的历史,著书之人得意的狠,书中详细描述了柳氏皇朝如何了得,魏庭兵士如何勇猛,又是如何把胡人打的一分为二……你这次打败西胡,也算给朕长了脸面,朕想问的是胡人兵士与我魏人相比,到底孰强孰弱?”
胡飞听到问话,心中惶然,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孙侍郎的提醒,让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不会言语的傻子。
皇帝看他面色凝重,便语气和缓的说:“你尽可以直说,不必顾虑。”
胡飞心中权衡一番,觉得皇帝肯定也不是傻子,于是他面色平静的答道:“若是论单兵战力,我魏军远不如胡人。”
皇帝却也不生气,更像是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点了下头,又沉思片刻,才接着问道:“那我魏人若想一举接触北方忧患,可有希望?”
胡飞万万没想到这皇帝竟然问这问题,他原本以为皇帝会问魏人和胡人优劣势的具体细节,又或者问自己与布林一战的状况,哪想到这皇帝思维跳跃的更远,竟然直接问到了战争胜负的问题。
胡飞再次看向皇帝,只见皇帝陛下一脸的淡定自若,又夹杂着一丝期盼,忽然,他有种心潮澎湃的感觉,一股浓浓的战意升上心头,于是他坚定的点点头,大声回到:“我大魏于胡人,人口千倍之,国力千倍之,若凝心一战,必胜之。”
皇帝听到胡飞此言,顿时拍手称快,一边把手中的书丢给胡飞,一边说道:“好,你回去写个折子,拟个方略,这本书算是个参考……后日在朝上与那几个尚书侍郎好好辩上一辩,朕总是说不过他们。”
闻言,胡飞顿时眉心紧锁,面如死灰,他觉得自己好像被算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