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大明之猛将无敌 第五十八章风云渐起(二)

俺答汗如约撤军走了,可胆小的仇鸾又怎么会真的安心了。等蒙古骑兵走了之后,他就派了小股的斥候去跟踪他们的去向。深怕蒙古人来个回马枪,到时候可是要吃个大亏了。仇鸾不是将相之才可这点小聪明还是有的。

斥候跟了几天,发现蒙古大军并没有回撤河套以东的草原而是沿着阳原县奔袭宣化一线去了。等到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仇鸾之后,他是彻底傻眼了。这俺答汗,打的好算盘啊。我收了你的钱可以不打你大同,可我还可以打别的地方。宣化过去没有任何遮掩,就的北京城了。到了宣化就等于到了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大同不打就去了宣化,这帐一算他这个三边总督也就是做到头了。

一想到这里仇鸾就急了,连忙召集起手下的幕僚开始商讨对策。最后那个给俺答汗送礼的师爷想出了一个妙计。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不错的馊主意。不去理会宣化,直接奔袭去北京城守卫。

这个好办法被仇鸾欣然同意了:“哈哈,含章真不亏是我的诸葛孔明!速度安排下去,今日本总督就亲自挂帅,驰援京师!再去给我召集乡勇,务必声势浩大。”

众人听了仇鸾命令,都依着吩咐去召集士兵和乡勇。整个大同府都开始在仇鸾的命令中运作了起来。整个大同府因为是军师重镇,其实兵力不弱。前次在城外两军厮杀损失了数千人,可其实这并不算是伤筋动骨。因为大部分兵力都掌握在仇鸾的手中,战死的那些不过是跟着张达和林椿的亲卫而已。

可以说张达和林椿死后他仇鸾才真的在这大同的一亩三分地上只手遮天了。

听说召集乡勇铁柱和他的舅舅赵虎都满腔热血的应召了。明朝的卫所制,也就是说当兵就的父传子,子再传子,一家子几代人都是吃这碗饭。乡勇不过是临时召集的壮丁而已。好男不当兵这是代代人口口相传的,这种杀头的买卖虽然是吃皇粮可哪一天死了连尸骨都没有办法入土的也是比比皆是。

乡勇的招募工作很快就结束了,除了一些无赖剥皮,光棍汉外根本就没有几个是愿意的。就是这几百个里还有一大半是硬拉来的,不来就处死。这才算是完成了仇鸾布置下来的任务。所有乡勇中想铁柱和赵虎这般有了还算殷实的家业还加入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士兵则有三万余人,还有两万老弱残兵镇守大同。如果铁柱知道这件事,就不知道是不是还会这么毅然的加入了。经过统计这次召集的乡勇一共有八百多人。铁柱和赵虎在这个八百人的队伍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铁柱用的一根长柄狼牙棒,木质的手柄,狼牙棒上尖锐的倒钩密布是马战的兵器,可他们这队伍哪里会有马匹?赵虎则是拿着他的成名兵器乌金大环刀。黑色的刀身,银色的刀刃,刀背上有五个一指粗的环扣。

大队一集合,就要出发了。铁柱和赵虎只有匆匆和家人告了个别就跟着仇鸾的大军出发了。出发前,连个像样的誓师大会都没有举行,时间紧迫必须绕路比俺答汗的部队先一步到达京城。

俺答汗的队伍五天的日夜奔袭,直接就把宣化给攻占了。掳掠烧杀是他们蒙古骑兵的一贯作风,这次俺答汗的目标更大,就离宣化不远的大明首脑北京城。这座大明朝的王城,他俺答汗要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饮马京城。

在宣化劫掠了一日一夜的蒙古骑兵在俺答汗的命令下,带着明显厚实了几倍的行囊再次踏上了征程。北京城是元灭之后,每一个蒙古人都想踏足的地方。

北京城中,西苑永寿宫道君皇帝嘉靖刚刚吞食了一粒鲜红色的仙丹。这是昨夜陶天师刚刚炼制出来的一炉,据说吃了之后可以让人寒暑不侵。这一炉只成丹六粒,所以连他最宠幸的首辅大臣严嵩都没有赐下一粒。

嘉靖自然是相信陶天师的炼丹的本事的,用凌晨收集起来的露水吞服过后就闭目打起了八极游身坐。这种运气的法门,不可以受到外人的打扰。因此就连在永寿宫中多余的小太监都被赶了出去,就留下随身侍候的李芳。

守在宫门的小太监也把永寿宫的大门给关上了,就连其他的秉笔太监也不能进去。在这宫里面嘉靖就是这些太监的天,而李芳就是这站在这天底下最高的人。

锦衣卫指挥使陆柄为一年前的事情被嘉靖好好的骂了一通。那洛阳之行他们锦衣卫也是损失惨重,洛阳的锦衣卫和北镇抚司就损失了近百人还好万幸的是张泰完好的逃了出来。邵子羽在地宫中失踪,这件事也被定为甲级档案给封存了起来。这几日陶仲文炼制了一炉仙丹,他也是知道的。还好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自从嘉靖开始有事没事打神游八极坐后,他这个特务头子想要见上一面还得要李芳这个老太监来传话。

不过如果这炉丹药如果真有这么神奇的功效的话,他陆柄也是有功之臣。这千人份的处女天葵水可是他手下的锦衣卫帮着找齐的。不过想到堂堂的锦衣卫指挥使竟然也要做这些事情,陆柄就不由得重重叹了一口气。伴君如伴虎,就算是乃兄弟还不是一样。君与臣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陶府陶仲文将丹药呈送给了嘉靖之后就回到了陶府。连续四十九天的炼制让他也有些吃不消。陶府因为一年前的事情之后,就更门庭冷清了。陶茜熙、蓝道行陪同邵子羽比严世蕃更先一步进到地宫的事情,被直接写成了奏章呈到了嘉靖的面前。有内阁的,有严世蕃的,有锦衣卫的仿佛一夜间朝堂内外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他们天师府。

还好因为陶仲文一贯兢兢业业为嘉靖炼制丹药,也从不参与朝堂之上的斗争。嘉靖还是选择相信陶仲文的话,因为这件事情的本身就是他的一封信引出来的。不过既没有得到仙丹也没有拿到丹方让嘉靖还是很郁闷的。皇帝郁闷了臣子就得哄着,现在因为仙丹郁闷了他陶仲文就得哄。

好在陶茜熙在翻阅了无数道藏典籍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西晋时期的一个方子。据说服食之后有不可以肆意的功效,可以让人拥有寒暑不侵之体。当然这丹药不是五石散。五石散这种下角料后作用无穷,他陶仲文又怎么可以将其献给当今圣上呢。世人皆知,服食五石散的话还需要行气,这让帝王之尊有何颜面。

当陶茜熙把丹方告诉了陶仲文之后,他就紧锣密鼓的准备了起来。其他都还好,阳性的药材如人参之类大内就有着存货,不过那至阴的处女天葵水可就难以弄到了。这事不知道怎么被锦衣卫知道了,陆柄主动就找上了门。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陶仲文一到家,就见到不成器的儿子陶世同一个人花园里面饮酒。陶仲文连看都不去看他,不过不去花街酒巷惹是生非已经是万幸之事了。

管家跟在陶仲文的身后,他对这位天师老爷可是敬畏异常。

“茜熙这几日在干什么?”陶仲文看似不经意间的询问,却面带着忧色。

管家连忙道:“回老爷,小姐还是跟从前一样将自己藏在经楼之中,除了睡觉之几乎不出来。”

“嗯,你去忙吧。”陶仲文往后面挥了挥手。

管家告退之后,陶仲文叹了口气:“红尘劫起可惜只是孽缘一场。”所有人都认为邵子羽已经死了,陶仲文却不这么认为。他观过邵子羽的面相不是早夭之人,更何况还是身负龙气之人。

地宫之中最后的事情,陶茜熙和蓝道行都不知道。蓝道行索性是只记得自己被水鬼拦在青铜门外。陶茜熙则只记得自己被白青光给打昏了过去。现在上清宫下的地宫也都坍塌了,上面的入口上也被封存,造起了上清殿。

陶茜熙回来之后就被锦衣卫东厂的审问了三天,最后嘉靖下旨才放了出来。蓝道行也是同样不过受到了苦楚就只有和着血往肚子里吞了。龙脉的事情他是一个字都没有吐露出来。还好如此不然可要许多人一起人头落地了。

陶茜熙回府之后就将自己关在了藏经楼里面。藏经楼是陶仲文将皇宫中的一部分道藏和那些手下道士送来的典籍一起收藏的地方。一个三层的塔形小楼在陶府的西北角。她每天都在研习各种道法因为他觉得邵子羽死在地宫里面都是因为自己道法不济事。不然也不会被白青光给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对于父亲的劝说也不再理会,她要学习更加高深的道术,也许将来有一天他可以为邵子羽报仇。

蓝道行被崂山上清宫的掌门带人给抓了回去。原来他是偷跑出来的,还带着镇派之宝,就是那把一直被他包裹在布条里,背在后面的宝剑。

不过当崂山上清宫掌教找到他的时候,蓝道行已经将这把镇派的宝剑给弄丢了。气得上清宫的掌教当场就要替祖师爷清理门户了。还好蓝道行在上清宫里面人缘不错,再加上陶仲文为之求情,才保住了性命。不过上清宫是回不去了,被逐出门墙的蓝道行和以前一样寄居在天师府中。

水鬼也被他带了出来就住在蓝道行厢房前的一个水潭里。陶仲文知道的时候也很是惊异,还命下人每隔三日就要往池塘里投放活鱼。天师府中人喜欢吃鱼的传闻也在京城传了开来。那些无知妇孺还以为吃鱼能延年益寿,让京城的鱼市一阵火爆。

荒宅古井下的邵子羽还是在痛苦沉睡。黑衣女子和小黑猫每天都要在他的身上烤熟好几条鱼……

(很开心签约章也撮了,不过现在我在岳父岳母家,没宽带互访什么的就押后了。300MB的流量就够我开个热点传下章节了。因为要帮着卖桃子可能要个把月,我竟然不拖更吧。)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