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气异常的炎热,来到大船的甲板上迎风而立,微风吹过让人易感凉爽。可是在杨杲一来到甲板上,身边的太监就过来劝道:“殿下,皇后娘娘说了,你身子虚弱不能出来随便吹风的”。
杨杲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的身份,对于这个太监小宝的劝说,他松了一下筋骨以示身体的没事。回头问道:“小宝,船队还要多久就到江都了”。
小宝想了一下,道:“殿下,按照上两次陛下南巡的速度来算的话,还要两天就到江都地界了”。
杨杲看了看前面一艘比自己乘坐还要大上许多的船只,问道:“若我要见陛下,怎么过去呀,你有办法吗”。
小宝道:“殿下要去龙船上见陛下当然是乘坐小艇过去了,但是奴婢没有办法,这要皇后娘娘允许的”。
正说着,杨杲看见前面有一只小艇正往自己的这船只靠近,渐渐的近了,他才发现小艇上的人是自己的侄子燕王杨倓。
从记忆中知道杨倓是自己病逝了大哥杨昭的长子,现年才十四岁,比自己大上几岁。杨广在身为太子的杨昭死后,二儿子又被自己囚禁的情况下,便把这个长孙杨倓带在身边作为继承人来培养。
“皇叔身体好了点了吗,怎么出来吹风呢”。杨倓上了船之后爬到甲板上来,对这个比自己还小的皇叔说道。
杨杲记得自己和眼前的这个燕王很是熟悉,虽两人在辈份上有点差距,但是年龄相仿可以说是同龄的玩伴一样。杨杲见他有模有样的给自己行礼,他看了看身后的宫女太监们便挥手叫他们走远一点,笑道:“杨倓你来的正好,我要见陛下,你带我过去吧”。
杨倓看一下走远的太监宫女们,来到杨杲的身边有点尴尬的说道:“看到我过来了都不先支开他们来”。要叫他给比他小的杨杲行晚辈礼,这杨倓总是感觉有点变扭,尤其是在熟悉的宫女太监面前,但是在有人的情况下身为长孙的他又不得不行礼,否则被皇帝知道了又得被训斥一顿。
杨杲向他吐了吐舌头道:“不要岔开话题,我们去龙船,我要见陛下呢”。杨杲说完就往转身下踏板,准备乘坐小艇去了。
杨倓急道:“你不会这么急吧,我刚刚从龙船上过来看你,你就要往龙船上去,这是怎么回事吗”。杨杲回过头来假装生气的说道:“你去不去,不去的话我以后不认识你了”。
杨倓很是无语的叹了口气说道:“去,但是我过来了,起码得去给皇祖母请安问个礼之后在走吧”。
杨杲知道,这杨倓作为晚辈来到这船上,连长辈的萧后都没有去请个安什么的还真说不过去,就点点头道:“那你还站着干嘛,走啊,要请安问礼站在这里请啊”。
杨倓很是无语的摸了摸额头,一脸无奈的迈动步子跟上杨杲的脚步。见萧后的时候,杨杲在杨倓的帮衬下好说歹说终于让她同意自己往龙船上去。
皇帝杨广乘坐的龙船高四十尺,阔四十尺,长百二十余尺。四重,上一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一百六十房,皆饰以丹粉,装以金碧朱翠,雕镂奇丽,缀以流芳、羽葆、朱丝、网络;下一重,长秋、内侍及乘舟水手,以青丝大绦绳六条,两岸引进。其引船人,普名‘殿脚’,一千八百人,并着杂锦、采装、袄子、行缠、鞋袜等。
杨杲不由的感叹,这眼前的高大豪华龙船俨然是一座移动宫殿。杨杲那里知道,杨广现在乘坐的龙船比前两次乘坐的小了许多了,要是他看到在大业九年的时候被造反的杨玄感烧毁的那更大更豪华的龙船,不知道他将会有什么感叹。
来到到龙船上的最上面一层,杨杲发现在大殿前面的空旷甲板上很多身穿赤红官袍的人都在陪着一个头戴通天冠、身穿一身黄色龙袍的杨广,正居高看着河边的两岸景色,仿佛在指点江山一样。
杨杲和杨倓从后面上前,对杨广行礼道:“参加陛下”。
杨广回过头来道:“四郎怎么过来了,你的身体怎么样了”。从杨广的语气神情可以看出此刻的他心情很好。
杨杲在心里想道“我过来还不是想找你,让你给我点兵马和权力让我离开,我才不想和你们一起去江都到时候成为被人的砧板肉呢”。看看四周的大臣,杨杲终究不好在这个时候说出来龙船的真正目的。只好嘴上说道:“我没事,只是想见父皇,就和燕王一起过来了”。
杨广对于这个小儿子那是宠爱的不得了,不像对于要培养成自己继承人的孙子杨倓一样总是板着个脸。这时见杨杲说只是想见自己,就更是溺爱的说道:“来,四郎,到朕的身边来,听听众位大臣学士怎么吟诗的”。
杨杲很是乖巧的站到杨广的身边,凭栏看着前面浩浩荡荡的船只,密密麻麻的小船在自己的俯视下更显瘦小,杨杲不由的咏唱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杨广听罢一愣,然后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四郎有此一句真的是有当年朕的稍许模样,不过眼前的可不是众山而船只,哈哈哈”。大家见杨广快怀大笑,便纷纷用“殿下聪慧、神似陛下”一类拐弯抹角拍杨广龙屁一废话,不过这倒弄得杨广更是开心。
随后,杨广和众位大臣就谈笑有加,几个大臣学士分别作了几首诗歌,大家分别评说并加以改正。作的好的像內史侍郎虞世基和学士陈子良,杨广就分别赏赐了东西是以嘉奖。在一片欢乐的下,大家都请杨广也作诗一首。
杨广在历史上虽据骂名,但是他的才能是史书也不能否认的。他曾十岁的时候在灞上作诗一首,后流传于长安街头,给他赢来“神童”之名。长大成年之后,更是学习当代大儒,在诗词歌赋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杨广曾经自负的对人说,“天下人都认为朕是因为继承先帝事业才能拥有四海,事实上,即使我跟士大夫们竞争,也一样会是天子”。
众位请杨广作诗,只是想让杨广给他们一个拍马屁的机会。杨广转身背着大家,双手扶着栏杆,目光深邃,看着远方。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复来。
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
乌击初移树,鱼寒欲隐苔。
断雾时通日,残云尚作雷。
杨广的诗有一股淡淡的忧伤,这是大家始料不及的。一时间憋足了劲打算好好夸杨广诗的大臣都在杨广的背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谁也不主动站出来评上几句了。最了解杨广心思的宇文述不在,大家一时间很难懂皇帝眼下的心理想什么,本着拍不了马屁也不能犯错的原则,大家一时间就都沉默了。
杨杲看着旁边的杨广,他很难从这个看起来英俊威武的外表上找到那个记忆中隋炀帝的影子。在他凭栏咏唱出诗歌的那一刻,杨杲觉得眼前的杨广真的不像是一个记忆中昏庸的皇帝,倒像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
大家怕说错话而不敢乱说,但是杨杲不怕,他甚至希望自己多在杨广面前表现一下,这对于自己要求杨杲离开江都多少有点益处的。于是他便道:“父皇忧心国事,作出来的诗也带着淡淡的忧愁,四郎闻听也不由悲从中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加冠难。”
杨广有点愕然的回过头来看着这个几天不见的儿子,感觉这儿子怎么像是长大了似的,而且作出来的词是如此的惊人。听了杨杲的词后,便急急叫人写下,然后拿着反复念了几遍,笑道:“四郎有心,但是不要忧伤你虽然未及弱冠,但是将来还是有机会沙场点兵的”。
接下来,众位大臣也是拼命从脑海中收集词汇来夸奖杨杲,同时拐弯抹角拍杨广的龙屁。倒是几个懂诗词的学士拿着写了杨杲刚刚念出来的诗词,交头接耳的在评说。这些个学士都很是震惊,小小年纪的赵王居然能写出这么牛逼的词来,有几个心里开始自叹不如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