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北魏元宛公主 第四章 宛儿小丫

齐庚申年

蓬溪村

十年后的初夏,即齐代刘宋而立的第二年(齐庚申年,公元480年)。齐帝大赦天下,并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

南朝百姓终于从宋末的离乱中地喘了口气,重新安定下来生活,四处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而位于篷溪村李宅经过重新修整,门庭也是焕然一新。

门口,一个挽着童髻十岁左右的女孩在踢着小毽子,旁边门槛上坐着正在纳鞋底的老迈的婆婆。另一个七岁左右的女孩拽着婆婆的衣角:“奶奶,我也要和姐姐一起玩…….”

满面一副知足、幸福模样的老婆婆停下手中的活计:“小丫,乖,你病刚好,身子还有点虚,等全好了再和姐姐一起踢毽子!”

踢着毽子,已经大汗淋漓的稍大一点的小女孩听见后,停下毽子,蹦着走到老婆婆身边,满脸认真的说:“婆婆,让妹妹踢一小会儿吧,我会注意不让她跌倒的!”

“好,好,那你们去玩吧,乖乖的别走远了,婆婆进去做饭了。”老婆婆慈爱的摸摸大一点的女孩的头,又拍了拍闻言后不再噘着嘴的小女孩,转身慢慢迈进了大门。

“噢,来,妹妹,姐姐和你一起踢………”门外,两个小女孩欢快的踢起毽子来。

……….

这个挽童髻的小女孩便是李嫣如的女儿,李宛儿。较小一点的是奶娘的孙女小丫。李嫣如难产去世后,奶娘悄悄从老爷床下取出部分珠宝,郑重的将这位李家大小姐厚葬在老爷夫人的饿墓边。余下的钱,她交给儿子大虎在钱塘县城开了一家粽子店。

或许是憨人有憨福,大虎的粽子店生意越来越好。积攒了一定本钱后,他便将粽子店装潢一新改作饭馆,请了两名师傅、六名伙计,做起了红红火火的生意。

在小宛儿出生后不久,大虎终于迎娶了蓬溪村的王姓闺女。这王氏虽同是小户人家女儿,却生得极为贤惠,把家里一切操持得井井有条,四围邻居无不夸赞。

难能可贵的是,王氏宅心仁厚,虽然随后生下了自己的女儿小丫,仍将小宛儿视同己出,疼爱有加。最近,一家人合计着将李宅主屋翻修一新,日子过得让村人羡慕不已。

……….

孩童天性都是贪玩的。这日,婆婆刚踏进宅门去厨房准备午饭,梳着两个羊角辫的小丫便闹着要姐姐带她去溪边玩。

李宛儿拗不过小丫的苦缠,加上在婆婆的禁足下,自己也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去过蓬溪边了。于是,李宛儿最终还是拉着小丫,往村口的蓬溪跑去。

………

蓬溪是钱江的一条小支流,不知在多少代前就从蓬溪村口蜿蜒流过,蓬溪村也由此而得名。溪水清澈见底,鱼虾丰富,这里的村民无不从小便在这溪中摸爬滚打长大。

然而,近年来却有一人例外,这个孩子就是李宛儿。奶娘这许多年来心中藏着大小姐临终前托付的大秘密,对有着特殊血统的李宛儿看管十分严密,为防万一,不准她像别的孩子那样到蓬溪去戏水摸鱼。

蓬溪有的地方是暗潭,这些年来也陆续发生过孩童溺水的事件。奶娘不容许宛儿在她手中有所闪失。李宛儿便只能每日羡慕的看着别的孩子挎着小鱼篓出村,再装满了收获的小鱼小虾回返。

这日,李宛儿带着小丫来到溪边,只见这儿早已被戏水的顽童们闹翻了天。几个稍微大一点的孩童见此处捕鱼无望,拿了鱼篓准备往上游去捞鱼。

其中一名男孩回头瞧见牵着小丫的李宛儿呆呆站在岸边,停下脚步奇怪的问到:“宛儿、小丫,你们怎么来啦?婆婆知道吗?”

宛儿见是住在隔壁的大牛,拉了拉要说话的小丫:“是婆婆允许我们来的,大牛哥,你们是要去捕鱼吗,带上我们好不好?”一旁的小丫听了,急忙拍手到:“好啊,好啊,大牛哥哥带我们去捉鱼!”

走在前面的男孩已经在催促大牛了:“大牛,快点别磨蹭了,去迟了可赶不上午饭了。”大牛应了声,转过头冲俩人道:“那你们就跟着我吧,但不许乱跑的噢。”

宛儿、小丫急忙点头,牵着手蹦蹦跳跳的跟在了大牛后面。

不一会儿,便到了一处潭边。大牛带着俩小丫头,只远远留在浅水处砌坝拦鱼。但终究抵挡不住潭口边浅水处其余小伙伴摸到大鱼时的欢呼热闹声,慢慢的不知不觉便走近了潭边。

“哎,快看啦,好大一条鱼!游进潭里头了!”一个叫二狗的七、八岁的男童突然喊到:“大牛哥,你水性最好,快扎猛子去把它逮住啊,够吃两天了!”

“大牛哥哥,快呀,鱼儿游到那边了!”眼尖的小丫似乎也看到了鱼,边说边蹦着沿潭边追去。

李宛儿见状拉拽不及,急忙也追了上去:“小丫,小心!”

话音刚落,只见小丫一脚踩空,李宛儿探身拉住了小丫衣角,却已无法稳住身形。“扑通”一声,俩人一起掉进了水潭深水处。

二狗见闯了大祸,瑟缩在潭边一动不动。

其余的孩子也无人敢进深潭,那儿曾淹死过小孩,村里的长辈们常警戒自己的孩子:“不许去深潭,那儿有水魅在找替身!“不知是谁带头,他们惊恐的叫嚷着:“快来救人啊!有人掉进潭里了!”然后,一轰而散。

…………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