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心想,为了一帮远房的亲戚,还有一些根本不认识的人,失去皇上的信任值得吗?当下有了决断。
二人道:臣等受奸人蒙蔽,使臣等犯下如此大错,臣有罪,请皇上降罪。
由检道:魏国公和成国公都是我大明英烈之后,是与国同休的,国之重臣。既然是受奸人蒙蔽,朕就既往不咎。
臣等谢过皇上。原为我大明出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人道。
由检道:朕准备成立军事改革委员会,朕亲任委员长。英国公张世泽任副委员长,内阁大臣,蓟辽总督孙承宗任副委员长,魏国公徐弘基,成国公朱纯臣,提督京师戎政孙传庭,辽东巡抚袁崇焕,任委员。
三人道:皇上不知军事改革委员会主要做什么!
由检道:改革军备,以直隶山东河南为试点。废除卫所制改为,义务兵制,凡年满十五岁岁青年男子都有参军的义务。为期十年。十年之后放还回乡。满三年的士兵发放饷银,月发银五钱。满五年发银八钱。为保证军队战力,所有满四十岁的普通士兵全部裁撤。
改革方式参照京营模式。士兵征召必定要严格要求。凡家有当兵者,免除家中徭役。战死者地方政府负责照顾其父母,子女。并免其税赋。并发放抚恤金。你们一定要好好宣传。我大明士兵的福利。朕决定出银五百年两?用于军事改革。但丑话说道前面。任何吃空饷,贪污军费者朕必杀之。
三人道:臣等明白。
由检道:明天早朝,你们就报上来吧。下去吧
臣等告退。三人道。
第二天早朝
韩爌道:臣弹劾户部尚书温体仁又娼妓、收受贿赂、夺人家产等诸多不法的事情。
由检道:可有证据,
韩爌道:证据确凿。
由检道:温体仁你可有话讲。
温体仁道:臣冤枉,“因为钱谦益的缘故,攻击我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为我辩护,我的孤立由此可见。
由检道:免去温体仁户部尚书之职。着刑部大理寺,吏部,会审。如果你是清白的朕定能还你清白,如若却有此事,必将严惩。
温体仁大急:他们这是诬陷为臣。是打击报复。臣冤枉啊!
由检面有不耐:来人把温体仁。暂关刑部大牢。
这时英国公道:臣有本奏。
由检道:讲。
张世泽道:启禀皇上,如今卫所制名存实亡。军人生活困苦,逃兵甚多,洪武初年即有逃兵,至洪武三年十一月,逃亡者计47986人,[9]因此有“根补”、“勾补”等方法。根补即抓回逃军,勾补则由其户中以丁补,但此举既扰民又扰官,亦有军官藉此贪污,迫害人民,使乡里间痛苦不堪。而且逃兵有增无减。
如今各地卫所军户不足开国时的一半。同时战力低下,臣以为应收卫所之地予国。给现有军户分地。废除军户。如今我大明主要军队也是使用的募兵制,臣以为还要实行义务兵制,一家只要有一人当兵就免除其家人徭役,满四十岁,发银遣还回乡,凡满十五岁之年轻男子,皆有守土之责。
如此才可才可保证,军队战力,保持我大明的长治久安。
由检道:英国公所言,有理。卿等以为呢。
魏国公,徐弘基道:臣以为英国公,所言极是,如今卫所名存实亡,不能承担,为我大明守土之责。朝廷每年因募兵制费银巨大。如今国库空虚。然后跪到皇上,变则存,不变则亡啊皇上!
成国公站出来道:臣附议!
永康侯徐锡胤道:臣附议!
徐光启道:臣附议。
兵部左侍郎于明启:臣以为不妥。此乃太祖所定,实乃我大明长治久安之法,不可擅改!不然国将不国啊!皇上!
刑部尚书徐石麒:臣以为于侍郎所言甚是。祖宗之法不可擅动。贸然改革,会使军心不稳。与国无利。请皇上三思,
兵部右侍郎金三羽:臣附议!
礼部尚书高心明:臣附议!
韩爌:臣以为,贸然改制实乃不妥。改制应当徐徐渐进。方为上策。
由检道:如今卫所制度败坏,募兵制费银巨大。国库空虚,各地军官多为吃空饷,喝兵血之人。如今已到不变不行的时候。
朕决定成立军事改革委员会。负责军制改革之事,朕亲任委员长,英国公张世泽,蓟辽总督,内阁大臣。孙承宗任副委员长。辽东巡抚调入京城任兵部尚书。同时和,魏国公徐弘基,成国公朱纯臣,提督京师戎政孙传庭,担军事改革委员会委员。
如今京营改革初见成效。朕决定现在北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先实行改革。朕亲自负责。
目前北直隶南直隶,税务局三月共收的白银五百万两。除去各种支出地方截流还余三百五十万两。二百万用于军备改革。一百五十两,存入户部。此事证明改革的正确性。商税的征收下一步扩展到山东和河南两地,与军事改革同步,同时召谕二省各级官员。
朕决定成立京师大学堂,和讲武堂,京师大学堂主授儒家经典,算农业,水利,以及西洋物理。讲武堂主要培训低级军官。传授兵法战术。
朕亲任院长,调李之藻担任京师大学堂副校长。周延儒任教务主任。英国公张世泽任讲武堂副校长。户部拨款五万两用于筹建讲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讲师一律待遇从优。
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一字我存,号凉庵居士,又号凉庵逸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科学家,学识渊博,娴于天文历算、数学。“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与徐光启、杨廷筠齐名。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跟随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接受天主教教义,于三十八年受洗入天主教。翌年奔父丧回乡,邀郭居静、金尼阁两教士同往杭州。四十一年,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奏上西方历法。天启元年(1621)辽沈失陷,明廷急于守战需制炮术,由徐光启推荐,任光禄寺少卿,兼管工部都水清吏司部郎中事。崇祯二年(1629)朝廷开设历局,与徐光启同为监督,和龙华民(niccolo longobardi,1559年-1654年)、汤若望等教士译书修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