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
我问九岁的儿子,过年你开心吗?
儿子无动于衷地看了我一眼,说,开心的。
嘴上虽说开心,那表情,那语气却是勉勉强强,或者至少是平平静静,没有激情,也没有什么感情。我不由感叹,想近些年来,许多大人都开始有了怕过年、烦过年、过年没劲的想法,我也多少有些同感。回想小的时候,对于过年的那种期盼,热望,如今已不再回来,我们将过去丢失在哪里了?我们还能将它追寻回来吗?
感叹之余,便有些想法,觉得过年过年,讲究一个新字,所以大家都把过年叫作过新年。过新年就应该有新的东西,如果一切都是去年的重复,人们便会失去对过年的热情,再没有什么新鲜感。过年的时候,我们大家都看中央台的春节晚会,希望每年的春节晚会都有新的形式和内容,一旦晚会走入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成为一种老套子,没有了新意,人们就开始疲倦,也就不再像从前那样,等待晚会开始时的那种激动渐渐消失,也许这种激情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的低落了,只要有了一个新字,激动便会重现,这大概不用怀疑。我们过新年的时候,每年都希望有新的娱乐,新的玩意儿。但是年年重复着的却是没有多少新意的内容:麻将都已打成油子;出门走走也没有很多新的感觉,园林里游人如织,看山看水,更多的是看人,还有扔得遍地都是的垃圾;走亲访友基本上也是老一套,拿别人送的一盒奶油蛋糕,再加些营养品,鳖精、多宝什么,带上门去,亲友再拿了别的亲友送的东西还过来,连礼品也不是新的……渐渐地,大人的情绪也感染了孩子,其实孩子也和大人一样,也需要新,再好的东西一旦失去新意,连孩子们也不会再感兴趣。想我们小的时候之所以对过年那么的投入,那么的充满激动,盖因过年就是过新年,过年的时候一切都是新的:除夕之夜的炮仗,远不如现在的焰火精彩,却能把孩子逗得心花怒放;初一早晨醒来,听着零星的炮仗声,突然发现枕边有一包东西,急急地打开来,花生,柿饼,几颗水果糖;也许还有为数不多的压岁钱,一块钱,甚至更少,却是一种莫大的意外的惊喜。想起来,一切都因为一个新字。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玩平时玩不到的,便有了新鲜感,有了很大的兴趣。现在的孩子,平时好玩的也玩尽了,游戏机,动画片,各式玩具,公园园林也都走遍,真不知还有什么新的东西能引起他们的乐趣。好吃的东西恐怕也都能吃到,本来就已经厌食,过年吃的东西多,连正眼看一眼的情绪也没有。这真让人说不出话来,社会的进步让人们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想玩什么就能玩,这真是好,但同时却使人们失去一份珍贵的值得回味的感受。
虽然如此,人们却还是年年要过年,因为过年总能给人带来一些新的联想新的希望。毕竟是新的一年开始,大家在新年开始的时候,就希望这一年有新的创造新的进步新的成绩。于是人们在新年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创造新意,从除夕之夜就开始改革,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到饭店去吃团圆饭,这使几千年来传下来的一成不变的年夜饭有了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我不敢说这种办法到底有多好,并且我们家也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改革,但是我想,这至少算是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新的开始罢。虽然我没有切身的体验,但是我相信走出家门吃年夜饭的人们,一定会有他们的新的感受,有了新的感受,一切才有活力。
过年是过新年,有了新意才有过年的乐趣,生活也是如此,新的生活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