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终于觉得爽了。
皇帝太小,自己还是首辅,无论怎么说,整个曹魏帝国,不,是整个中国,自己都应该是第一号人物了。
不过,要是冷静下来想一想,曹爽发现,理想虽然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干,两者的差距,太大了。
先不说内部的明争暗斗,光是外部,曹魏帝国就面临着两个强大的敌人:东吴帝国和蜀汉帝国。在《三国演义》里,为了突出蜀汉帝国将领的鲜明形象,总是把蜀国对魏国的入侵写的特别详细,完全忽视东吴帝国的作用。其实,曹魏帝国现在最大的敌人,就是东吴帝国。因为吴国无论是从军事力量上还是领土面积上,都要大大超过蜀国,对于魏国来说,东吴才是正规军,蜀国只不过是游击队。
前任皇帝曹睿死后不久,东吴就先后对曹魏帝国发动了好几次大规模的入侵。曹爽搞内斗还行,搞外斗的时候还得依靠司马懿去搞定。这么几次下来,曹爽自己都觉得自己窝囊,如果不亲自打几场漂亮仗,还真没人服气。可是和东吴打仗,他心里又实在没底,俗话说柿子要紧软的捏,曹爽的亲信们,不约而同的把目标投向了蜀汉帝国。
这个时候的蜀国,已经离诸葛亮时代过去了整整十年。诸葛亮本身是个细致谨慎的政治家,所以他挑选的继任者们,也都是内政内行,外战外行。诸葛亮经营汉中多年,把这个地方已经打造成了可以独立防御进攻的军事基地,可是他的后任蒋琬、费祎(一),却一泻千里,把大本营搬到了涪县(四川绵阳),只给北大门汉中留了为数不多的防御军队,所以,只要指挥得当,能够迅速攻克汉中,那么一把扼住蜀汉帝国的心脏成都平原,甚至一举消灭蜀汉,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曹魏帝国的大西北,也已经不是司马懿掌控的时代,在他走后,接替他全权掌控大西北的,是一名叫赵俨的老爷子。说起这位老爷子,和司马懿资历不相上下,而且既当过地方长官,又带过兵打过仗,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不过他到了大西北以后,却没做出什么明显的政绩,原因很简单,他太老了,比司马懿还要大将近十岁,以至于到了最后自己都受不了了,主动要求回洛阳安度晚年。这样,曹魏帝国就出现了一个关键的人事空缺,对于曹爽和司马懿来说,谁能把自己的人放在这个位置上,谁就会显著的在朝廷里占据优势。
最终,曹爽一方获得了这个人事空缺,公元243年,曹爽任命夏侯玄担任曹魏帝国征西将军、都督雍凉军事(西北军区总司令),出镇长安。
夏侯玄,字太初,他的父亲,就是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他的妈妈,就是曹爽的姑姑,这么说来,夏侯玄就是曹爽的表弟。
像曹爽身边的那些高参一样,夏侯玄也是一位名士,由于出身皇室,他从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年纪轻轻就已经闻名全国,二十出头就做了散骑黄门侍郎(皇帝骑马侍从),在皇帝曹睿身边当差。
从小就一帆风顺的生活,让夏侯玄感到无比的优越,因此他像很多所谓的名士一样,非常的高傲,只要看谁不顺眼,当时就能表现出来。有一次,他和曹睿的大老婆毛皇后的弟弟毛曾坐在一起,居然当场就表现出看不起毛曾的样子来。当时,毛皇后正受宠,曹睿到哪里,都要和她坐一辆车,毛曾作为毛皇后的亲弟弟,人们巴结还巴结不来,更别说去招惹他们了。夏侯玄这种行为,很快就招致不利后果,毛曾向毛皇后告状,毛皇后就向曹睿告状,曹睿非常气愤夏侯玄这么不给他小舅子面子,立刻把他降了职,但由于夏侯玄毕竟是皇亲国戚,很快就再次得到重用,被任命为散骑常侍(皇帝骑马侍从官)。
夏侯玄虽然号称超凡脱俗的名士,但其实也是故作清高,实际上他是曹魏集团的皇室成员,又是曹爽的表弟,根本不可能脱离政治中心。曹爽掌权以后,把禁卫军牢牢把持在了自己手中,他的弟弟曹义是禁卫军正职中领军,亲信毕轨则担任副职中护军,等毕轨成为司隶校尉(首都军区司令)以后,夏侯玄就成为了新一任的中护军。在中护军任内,夏侯玄重新制订了中央禁卫军的很多规章制度,也提拔任命了很多有才干的人,这些人,后来很多都成为刺史(省长)、太守(市长)。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夏侯玄不光有名士的虚名,他还确实有知人识人的独到眼光,在那个名士具有巨大凝聚力的时代,夏侯玄的名声和知人善任的能力,让他在曹爽集团中脱颖而出,曹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后才决定让夏侯玄,成为大西北新一任的最高军政长官。
但在这个事儿上,曹爽一个人说了并不算。大西北是司马懿的传统势力范围,把夏侯玄弄到大西北,无疑侵犯了这位老伙计的核心利益,所以需要和他商量。曹爽其实不想和司马懿商量,他想自己说了算,但是在东吴、蜀汉一直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他需要司马懿去领兵打仗,就在这年的年底,东吴又从寿春(安徽寿县)发动了进攻,还是靠着司马懿,才击退了吴军,这件事儿让曹爽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就因为大西北和司马懿翻脸,对整个国家都是不利的,他不能冒这个险。
曹爽找到了司马懿,向他摊牌,说他想要把夏侯玄调到大西北,作为交换,曹爽让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接替夏侯玄做中护军,进入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
司马懿当然知道曹爽是什么意思,但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和他翻脸,对于国家、对于双方都是很不利的,何况让儿子打入禁卫军,对于自己一方也是很有利的。最终,双方达成谅解,夏侯玄到大西北光荣上任,司马师则成为了新一任的禁卫军副职中护军。
为了加强夏侯玄的力量,曹爽派了自己的亲信李胜做了他的长史(首席副官),同时派夏侯霸为讨蜀护军,辅佐夏侯玄。夏侯霸是夏侯渊的儿子,因为老爸被蜀汉杀掉,所以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坚持在对蜀作战的前线,这个经历,也让他成了目前曹魏帝国皇室中极少数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人。曹爽这么做,实际上是让夏侯玄执行一项重要的计划,就是要执行大举进攻蜀国,充当伐蜀计划的调研员。
众所周知,曹爽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像司马懿那样有什么像样的军功,他自己没有这两下子,那帮名士出身的高参们也没这两下子,所以曹爽只能又嫉妒又眼热的看着论岁数都能当自己爷爷的司马懿在战场上抖擞威风,而自己却像一个老爷爷一样,呆在洛阳城里看热闹。对于一个首辅大臣来说,没有军功,就不能镇得住军队,军队人心不服,首辅的地位就根本不可能稳当,所以,曹爽集团的所有成员,都希望通过灭蜀,来建立盖世奇功,来成就曹爽在军队中的绝对威信。
夏侯玄当然明白曹爽的心思,他一到长安,就立刻对蜀国形势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不久,他就和李胜联络在尚书的邓飏,一起写了一封公开信,劝曹爽伐蜀。
曹爽一得到夏侯玄等人的求战书,立刻打起了精神,命人马上积极组织对蜀作战的准备工作,公元244年3月,也就是夏侯玄出镇大西北顶多一年之后,曹爽就留下何晏守备洛阳,带领另一位高参邓飏,集结十多万人的庞大军队,到达了长安。之后,曹爽和夏侯玄的西北军汇合,从骆口(陕西周至)南下,直逼蜀国北方第一重镇汉中。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显示平衡和司马懿的关系,曹爽还特别任命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为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手,参加了这次战役。
这个时候汉中的守将,是蜀汉帝国末期名将王平,当曹爽十多万大军打过来的时候,他手下只有三万弟兄。曹爽看到自己的兵力大大超过蜀军,满心欢喜,自认为蜀军一定吓得屁滚尿流,绝对不敢主动迎战,于是,他就打算实行了分割包围的战略,一举踏平汉中,然后再直插成都平原,直接威胁蜀国的心脏地区。
曹爽的计划,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可以说是非常可行的。当时,蜀军的大本营涪县距离汉中足足三百多公里,一时半会儿根本来不及救援,守卫汉中的蜀军将领们都认为曹爽过于强大,不敢应战,打算放弃关卡,固守城池等待救援。可是,王平认为汉中靠的就是关卡,如果龟缩在城池里,关卡保不住不说,最后恐怕援军还来不及赶到,就连城池也丢了。最后,王平说服大伙儿,把部队分成几拨,轮流跟曹爽打起了游击战,就在你来我往之间,蜀国涪县基地的大批援军已经快要赶到了。
曹爽又不爽了,不仅不爽,而且还陷入了进退不能的危险局面。由于汉中是个山区,部队后勤给养十分困难,全靠牛马驮在背上走山路运。由于给养困难,人没饿死,牛马倒是先饿死了,牛马大批死亡就没法运粮,这样下去,人也要饿死了。负责运输的士兵们、百姓们守着动物的尸体,急得哭天抹泪。司马昭看到这种情况,敏锐的感到形势将要逆转,立刻找到夏侯玄说:“费祎现在占据险要来抗拒我们,而我们是交战无对手,强攻又损失太大,应该赶快退兵,以后再战不迟。”然而,司马昭不是曹爽一方的人,对于拼命想要建立军功的曹爽来说,司马昭的建议,注定不能被采纳。
但情况确实已经万分危急,连曹爽一方的人都看出来了。曹爽的参军(参谋)杨伟就警告曹爽,如果不马上撤退,很可能全军覆灭。曹爽身边的高参邓飏、李胜,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曹爽必须得打胜仗,如果就这么回去,面子往哪儿摆?怎么向国人交待?杨伟听着这两个混蛋信口雌黄,气得大骂说:“邓飏、李胜这么做会坏了国家大事,应该杀头!”看着两方意见严重对立、互不相让,曹爽一下觉得好没面子,他虽然觉得杨伟这么做让自己非常下不来台,但心里也清楚说的是实情,憋着一肚子的火儿,也不敢当场发作,杨伟虽然没有被曹爽当面骂一阵,但是意见也没有被采纳。曹爽哥儿几个一合计,决定死撑,继续呆在汉中,找机会打个大胜仗。
远在首都的司马懿,透过儿子司马昭和众多的老部下的信件,已经把曹爽这边的一切情况都掌握了。
局势即将失控。
虽然曹爽让司马懿十分不爽,可是如果曹爽在汉中战场失败,给他陪葬的将是曹魏帝国整个西北军区和首都军区的十多万精锐部队,这对于曹魏帝国,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在再三权衡之下,司马懿决定劝曹爽撤退。如果任由他和他那几个名士高参继续胡搞下去,整个西北地区、甚至整个国家,将陷入巨大的危险之中。
不过现在有个难题,如果直接给曹爽写信,曹爽死撑面子,一定不会撤退,所以只有给他既信任、又能听别人劝的人写信。目前符合这些标准的,只有曹爽的表弟夏侯玄了。
不久,在汉中陪着曹爽一起焦头烂额的夏侯玄,接到司马懿的来信:“打是亲,骂是爱,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药利于病。从前,咱们的老祖宗曹操和刘备在汉中大打一场,结果损兵折将,当时你爸爸夏侯尚亲自参加过这场战斗,相信你应该清楚事情的全过程。如今,汉中地势凶险,四周全是山路小道,敌人正面严防死守,背面再截断退路,正好包饺子,到时候全军覆灭,你怎么交待?”
夏侯玄看完信,惊出一身冷汗,马上力劝曹爽撤退,但曹爽仍然犹豫不决。
5月,果然像司马懿预料的那样,蜀军抄小路,截断了曹爽的退路,曹爽发现自己腹背受敌,这才命令大军全线撤退,拼死和蜀军争夺退路,由于蜀军已经占据险要地形,曹爽只好拿人硬往上顶,在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之后,才逃回长安。经过这次战争,司马懿镇守西北时候攒下的这点儿兵力和粮草,全都被折腾完了,此后一直到曹魏帝国灭亡前夕,曹魏帝国的将领都不敢轻言灭蜀。曹爽和他的高参们以他们的愚蠢和固执,造成了曹魏帝国西北战场一次巨大的失败,曹家从此永远失去了灭蜀的机会和胆量。曹爽精心策划的伐蜀之战,就这样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