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善继接受了巡抚的招安,成为了福建水师中的一员官员。蔡善继被福建巡抚安排在水师中,也算是物尽其用了,蔡善继带领着那些一起被招安的部下,被编入了水师中抵抗海盗和荷兰人的队伍中。蔡善继受到了重用,对于郑芝龙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于是郑芝龙接受招安一事便再无顾忌,郑芝龙将所有的部下都进行了遍整,之后在福建巡抚的要求下郑芝龙率领部下,对抗在台湾海峡继续横行的海盗倭寇,以及荷兰人。郑芝龙凭借着自己优异的人力,以及自己在人数上的优势,多次的挫败了荷兰人以及当年,那些称兄道弟的海盗的阴谋。
崇祯六年早已经是福建总兵的郑芝龙,再次率领着部下从金门出发,击败了荷兰人的船舰。这次战争被称为,金门海战。在此之前郑芝龙已经返回过了郑氏的老家,福建泉州的南安。郑芝龙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不但迎娶了倭寇女,同时作为海盗被朝廷招安。还能回到老家,郑芝龙这样的海盗式少之又少的。也是因为郑芝龙在泉州从来都是劫富济贫,所有郑氏一族族长,对于郑芝龙并没有厌恶。
郑芝龙自己的人生经历,足以是见得是极其的不同寻常。
靠着当海盗抢夺来的资源,郑芝龙快速的成为了泉州的首富,称霸一方。而作为击败了荷兰人的英雄,郑芝龙获得了从福建到台湾,再到澎湖以及本州的海权。大明王朝自从郑和七下西洋后,航海一事便渐渐地被明朝的其他皇帝所抛弃了。
国库空虚,每年的税收尚且不足以支持国家开支,又怎么还会有剩余的钱财来给他人白送?当商人们发现了海运是一件极其快捷的获取财富的道理后,江南商户七八户闭门出海,剩余两户也是在收集瓷器或者是茶叶。只是朝廷对于商业,从来是采取打压的模式,于是当越来越多的商人要出海后,大明王朝便颁布了禁海令。
沿海住民凡不往内地迁移八十里之人,将会被朝廷处罚。
所有郑芝龙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整个东海,南海的所有海域权,明思宗朱由检为了表示对于郑芝龙的嘉奖,并没有为难郑芝龙的上奏。皇帝很快速的就批阅了郑芝龙的奏折,这也使得已经的郑成功有了与大清朝,对抗的资本。
郑芝龙将自己手下的兄弟,派往南亚等地收取各国的商船船舶的停靠费用,郑芝龙也因为这个原因,财富越积越多。明朝建国初年,江南有一方首富,富可敌国,人称沈万三。如今的郑芝龙,便依靠着这样的商业方式,快速的发家致富。郑芝龙此时此刻,就俨然是成为了闽南地区的海上霸主,就算是此时的福建巡抚,对于郑芝龙也是无可奈何。
而明思宗在燕京城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的帝国中已经有了一个人,在钱财上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皇位的安全。这就是一个封建君主的愚昧,夜郎自大的心理显露无遗。天朝上国的美梦一直没有清醒过来,闭门造车的眼光,总是如此的短浅。
郑芝龙将海盗式商业发展,已经是延续到了不少地方。比如一旦向郑家交了保护费的船只,便会得到一只郑家旗。这种郑家的令旗就是同行的证明。在整个郑芝龙控制的海域,只看郑家令旗。若是没有郑家令旗,只怕是难逃被 抢 的命运。郑芝龙如此翻脸不认人,如此蛮横的做法,领荷兰东印度公司苦不堪言。
于是荷兰人不再满足于,向郑芝龙交付保护 费,以求得到通过。荷兰人想要找到别人,将郑芝龙取而代之,只是郑芝龙的势力在多次的战争和角逐之下,不但是没有任何的消散和减退。反倒是令郑芝龙的队伍更加的壮大不少。荷兰人锲而不舍的联合他人,想要将郑芝龙取而代之,只是荷兰人与其他海盗之间的交流并不是真的很流畅,所有荷兰人多次的出兵,都被郑芝龙打败。
郑芝龙多年财源滚滚,与朝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荷兰人不能打败郑芝龙,反倒是总是被郑芝龙打败。所有荷兰人不得不最后屈服,而大明朝朱氏一族,因为北方尤其是陕北的旱灾没有缓解,朝廷贪墨事件,早已经没有了办法制止。朝廷的赈灾欠款,能够进入灾区的,还不足一分。
官员不作为,百姓怨声载道,在外面的北方燕京城仅仅是几百公里的山海关外,女真族联络着蒙古人贼心不死。对于海外尤其是台湾,明思宗早已鞭长莫及。要是郑芝龙能够很好的将台湾收在自己的手中,对于明思宗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呢?
郑芝龙就这样在朝廷默许的情况下,得到了整个南洋一片海域的霸权。
除了东洋的日本之外,还有就是南洋的吕宋岛,旧港等不少的地方都是郑芝龙活的的区域。而除了那些年跟随郑芝龙自己的海盗之外,郑芝龙一直都明白自己一直不能被打败,是因为自己拥有足够多的兵力。除了早些年的海盗,郑芝龙一直扩大自己的编制,包括有朝鲜人,倭寇、南岛语人,一些孔武有力的黑人。
郑芝龙一直都在发展,壮大。从几百人到几千人,再到如今横行霸道的上万人的兵力,船只从几艘到几百艘,再到三千艘大小不一样的舰船。郑芝龙的船队是,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明思宗知道郑芝龙的野心,但是到底还是皇帝,所以明思宗想要坐收渔人之利。
郑芝龙再次击败了荷兰人后,明思宗以福建周边海盗猖獗为由,给郑芝龙一纸诏书,令郑芝龙在福建率领水师剿灭海盗。除了郑芝龙之外,南洋势力中佼佼者还有一个刘香。明思宗不知道郑芝龙的舰队是足够的强悍,以至于在虎门郑芝龙将刘香的势力全部歼灭。
郑芝龙的声望经过这场虎门战役后,再次声名鹊起。明思宗只能安抚郑芝龙,将郑芝龙授予官职,官拜福建都督。都督这个职位,在三国里乃东吴将军周瑜的官衔,虽然只是一个福建都督。可是依旧还是可以看出来,郑芝龙在福建也好在大明朝皇帝心中也罢。一定也是一个足以让人忌惮的人物。明思宗朱由检生性好猜忌,不然也不会再与努尔哈赤作战中,怀疑袁崇焕,使得大明朝兵败如山。
郑芝龙在明思宗的心目中,定然也不会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崇祯三年在陕北蔓延的旱灾,一路南下到了江南以东的福建。整个福建谷雨没有,到了小暑时节更是没有半点梅雨的样子。福建干旱让百姓怨声载道,官府救济救救不至。到了下半年整个田地颗粒无收。福建大半百姓陷入贫困,郑芝龙的军事书生建议,将福建的百姓迁移到台湾。
这个时候荷兰人已经被郑芝龙所用武力震慑了,所以在台湾荷兰人依旧存在,但是也要给郑芝龙三分颜面才是。荷兰人在台南整个地界驻防也只有区区两千人,而郑芝龙凭借着自己船舰的优势,将近万人迁移到了台湾的其他地区。
得到了郑芝龙的恩惠的人,怎么会不感念郑芝龙在这个时候伸出来的援助之手呢?郑家在台湾那就是皇帝一样的存在,台湾无郑氏不立。
郑芝龙除了把持了南洋的商业贸易之外,更是建立了整个闽南地区与本州岛的贸易联系。在本州岛统治的德川幕府官僚,与大明王朝一样的实行闭关锁国。不允许除了东周之外的其他人在本州岛停泊,郑芝龙本来就迎娶了德川幕府官僚中一员的女儿。与其他人相比郑芝龙在幕府中更加受到欢迎。
除了对郑芝龙开放港口,荷兰人因为打败了西班牙人统治了台湾以南的台南地区,使得台男与本州岛更加近。所以荷兰人也有机会在本州岛的港口上交易。只是,到底还是比不上郑芝龙那么受信任。郑芝龙依靠着于幕府之间的商业交易,再依靠着南洋整片海域的保护费的收取。财富的积累,以可以看见的速度在增长着。
郑芝龙的财富在积累,人也更加的富有。
崇祯十三年,皇太极带领着部下攻占了锦州,明朝主力军将领带着部下投降皇太极。至此,大明朝驻军退守山海关。一旦皇太极强攻山海关,大明王朝的国都覆灭,就在顷刻之间。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大明朝灭亡明思宗朱由检自缢煤山,为大明王朝殉葬。李自成攻占燕京不过四十一日,因为没有统治也因为起义军之间内部的矛盾,大顺军耀武扬威的进入了燕京。然而到了一个月后因为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叛变,大清朝摄政王孝庄皇太后从山海关进入,李自成逃离燕京城。
明思宗自缢,大明王朝覆灭,并不影响郑芝龙在福建的地位,反倒是因为郑芝龙有权,有财也有兵力。所以逃亡南方建立了南明企图与清朝继续对抗的,朱氏皇族更加要依靠郑成功。南明弘光皇帝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镇守福建。全权负责福建全省的抗击清兵事物。
大清挥兵南下,而南明王朝内部一点也不安稳,反倒是争斗不断。最后郑芝龙反而支持了唐王称帝登基,唐王登基称帝年号隆武。因为从龙之功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候,从伯到侯这是郑芝龙政 治 博弈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