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这个南安候负责南明所有的军事,隆武帝也仅仅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而已。一时间郑芝龙的权势达到了顶峰,郑芝龙权倾朝野也是不为过的。隆武皇帝并不甘心自己是汉献帝,而郑芝龙是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
只是郑芝龙才是掌握了实权的人,郑芝龙并没有要与顺治皇帝争夺天下的野心,郑芝龙一点都不赞同隆武皇帝的要求,于是郑芝龙拒绝了隆武皇帝的要求。郑芝龙一点都不希望,自己赚的钱财,就这样毫无好处的就,白白的被消耗了。
顺治三年,年幼的顺治皇帝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扶持之下,早已经是入主了燕京城,顺治皇帝在崇祯十七年就已经到了紫禁城。郑芝龙作为掌握南明军权的人,自然是明白自己与女真人之间的差距。看见南明王朝多次被击败后,郑芝龙就已经是萌生退意。对于郑芝龙来说,只要能够抱住自己的富贵,是朱家人当皇帝,还是别人跟自己都是毫无关系的。
郑芝龙见南明朝根本不能抵抗清朝,于是便萌生了要投靠清朝的意思,郑芝龙与清朝的人暗中接触,谈判自己若是投降,究竟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只是这件事就算是暗中进行,也到底还是没有能够瞒住郑芝龙的长子郑成功。
郑成功自然是不会赞成自己父亲的话,经过多次的劝说,郑成功并没有成功。汉人尤其是书生,一向都是极其喜欢拜祭孔子。于是郑成功便前往孔庙哭诉,之后返回郑府郑成功对自己的父亲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父亲大人要原谅孩儿的不孝。”郑成功便在第二日带领着自己的部下,前往台湾。
郑成功这些年作为长子,郑芝龙一直都是有心栽培的,所以郑成功在郑家军中的威望,一点也不低。郑成功虽然是不赞同父亲的举动,但是郑成功也是明白的,南明王朝内讧不断。各个王爷中,并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王者。所以,郑成功并不选择在福建继续抗击清军。
郑成功选择前往台湾,养精蓄锐。
顺治三年,清军南下攻克了福建,其中有郑芝龙的不小功劳。隆武皇帝被清军擒获,后来史书记载“福京之亡,亡于郑芝龙之通款。”投降清朝的郑芝龙却遭到了清朝南征主帅的毁约。郑芝龙并没有得到自己所以为的能够被封王拜官,反倒是被押送到了燕京。
郑芝龙一辈子并没有进过燕京,到了晚年不但是舍弃了名声,还成为了阶下囚。郑芝龙作为一方名人,摄政王多尔衮考虑到其子郑成功还在台湾,于是郑芝龙以及郑家的其他家眷,被安置在燕京。郑芝龙被编入汉军正红旗,被顺治皇帝册封为子爵。
郑芝龙与南征的主帅商议的是,自己归降清朝是可以的,但是却必须待在福建。只是到底,最后郑芝龙也没有如愿,顺治十年郑芝龙被顺治皇帝晋封为同安侯。与郑芝龙相反的是,郑成功这个儿子在台湾,收复了不少的旧势力。渐渐地郑成功成为了那个,反抗清军最积极,最主要的势力。
郑芝龙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不会听从自己的话,“父亲若是执意如此,若父亲一去不复返,孩儿来日自当为父报仇。”自己的儿子,郑芝龙当然是了解的,只是到底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若是顺治皇帝的话,郑芝龙知道希望渺茫依旧还是去做了。
为了安抚郑成功,顺治皇帝也好,孝庄皇太后也罢对于郑芝龙一直都是礼遇有加的。郑芝龙比起其他投降的汉军,郑芝龙已经是优待有佳了。郑芝龙也知道自己如今的地位,与自己儿子息息相关。一方面,郑芝龙希望自己这个逆子不要投降,另外一方面,郑芝龙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投降。
郑芝龙多次的写不少的家书给自己这个儿子,但是郑成功从来没有回过一封信。顺治十二年郑芝龙被弹劾,纵子叛国。这是清朝对于郑芝龙失去耐心的表现了,这件事一度的闹得满城风雨。顺治皇帝希望郑成功能够顾念自己这个父亲,但是顺治皇帝或许还没有明白,在儒家书生眼中,投降清朝那就是一件折腰的事情。
郑成功当年哭祭孔庙,整个福建书生都是知道的,这个时候郑成功怎么会作出来那张打脸的事情?当年的郑芝龙在无形之间得罪了不少的人,墙倒众人推都是有道理的。郑芝龙下狱后,一样是明朝的降将,提督黄梧就上书顺治皇帝“叛臣家眷应当逐出燕京,发配盛京宁古塔。”
只是孝庄皇太后不允许,对于郑芝龙这件事孝庄皇太后依旧还是抱着希望。孝庄皇太后觉得,郑芝龙一定还是会有一定的仁心,对于自己的父亲汉人向来是注重孝道,郑成功不会不管自己的父亲的。顺治皇帝夺去了郑芝龙的爵位,郑芝龙自己一个人一直都在燕京生活。
直到顺治十七年,孝庄太后也是不再抱着过多的希望了,这个时候又正好有福建巡抚拦截了不少的信件,声称是郑芝龙与其子郑成功的私信。自从被夺去爵位后,郑芝龙就已经是真正的阶下囚了,别说是给郑成功写信了,就算是出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这件事的真假但凡事知道事情始末的人,都是明白的。
也无非就是郑芝龙被顺治皇帝厌恶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将郑芝龙以叛国罪处斩。之后,顺治皇帝又下诏将斩监后改判为,流放宁古塔。于是,郑芝龙便踏上了北国边陲之地。郑芝龙被流放,顺治皇帝特意公告天下,就算是远在台湾的郑成功也是能够知道的,只是到底郑成功还是放弃了与清朝谈判。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紫禁城,作为被皇帝任命的四大辅政之一的苏克萨哈便下令,处决在燕京囚禁的郑氏族人。而郑芝龙则是被就地在宁古塔处死。
郑芝龙被处死,而郑成功则在同一年三月于金门祭奠海军誓师,郑成功出征台湾荷兰人,这也是后来郑芝龙被发配之后,郑氏以一族人最后被处死的原因。郑成功出师台湾,清朝的议政王大臣很快的就明白了,郑氏一族人这是要以台湾为据点一直抵抗清军啊。
如此清朝又怎么能够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不论是为了震慑郑成功也好,还是为了给其他投降的汉军警告也罢,郑芝龙必死无疑。
三月出海四月中旬郑家军就已经攻占了岛屿的安平镇,荷兰人在台南的驻守官兵一直没有增加,依旧还是不足五千人,两座修建好的堡垒。郑成功率领部下首先进攻台南,荷兰人一路是溃不成军,从人数上来说郑成功有着绝对的优势。而当年因为郑家缘故,定居在台湾的汉人有不少人是将荷兰人的情况,秘密地告诉了郑成功的。
这也是郑成功能够快速攻占台南的第二个原因,得民心。攻占了台南后郑成功开始休养生息,而不是意味的追求快速,到了五月郑成功攻占了台湾的东都,将东都改名为承天府。至此,整个岛屿全部归为郑成功统治。郑氏一族人便开始了,漫长的抗击清军,反清复明的路途。
从弘光皇帝被清朝豫亲王多铎攻陷扬州,在福建抓获后,郑成功就一直在江南一带躲避,也多次率领着部下与清朝的势力抗衡,郑芝龙投降清朝后,郑成功得到了隆武皇帝的重用。隆武皇帝眼中郑成功这个儿子比,郑芝龙这个父亲更加的让人放心。
与郑芝龙一直表现出来的不愿意,或者是推诿不同,郑成功一直对于反清复明是积极的。所以隆武皇帝对于郑成功一直都是非常喜欢的,隆武皇帝不但将郑成功赐国姓朱,还给郑成功加官进爵。
只是一切的发展都是不利于郑成功的,三省王爵足以让郑芝龙这个只要有荣华富贵的人安心,但是郑成功却不是这样认为的。隆武皇帝并没有比弘光皇帝幸运多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隆武皇帝也被清军围剿。郑成功只能逃亡他处,从清顺治皇帝三年开始,到顺治十八年,因为对于女真人“留发不留头”剃头令的不满。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反清复明的斗争之中。
而郑成功就是其中最为厉害的一只队伍,多年里郑成功一直在江南,尤其是在福建的金门多地活动,顺治皇帝年间郑成功一直没有放弃与清朝之间的对抗。直到顺治十八年,郑成功听从了谋士的建议,以台湾为据点,这样才有一个后方粮源之地。
也是因为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人侵占了三十多年的台湾,所以郑成功之子郑经才有了后来,十多年继续抗清的根本所在。
平定三藩中,郑氏一族乘机在沿海的福安,金门等多地出兵,一度的占领了泉州等地。当初耿精忠叛变后,便一度的以书信联络郑经,希望郑经能够出兵攻占福建。后来耿精忠与郑经之间的合作,一直分分合合。耿精忠一度的认为郑经兵力太少,难成大器。这个时候两支队伍的矛盾,越演越烈。反倒是后来康熙皇帝得到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