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从万历到永历 第十七章 最后的辉煌

宁锦战役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捷,是明朝末年军事上的一个亮点,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夜空,炫丽夺目。

在宁锦战役中,无论是保卫城池还是野战争锋,明军都取得了货真价实,不带水分的胜利,这场激烈的战役可谓碧血横飞,浩气四塞,扭转了明军多年来连战连败的颓废局面,明朝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

宁锦战役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和当时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

天启和魏忠贤平息了朝中衣冠之乱后,朝政逐步走上正轨,辽东战事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前线吸取了“文武不和,河东沦于腥膻,经抚不和,河西鞠为臻莽”的惨痛教训,以往文臣武将相互构陷,相互挤兑的局面得到好转,将领们表现了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大局意识。

尤其是在派出监军太监之后,军纪严明,上下团结一心,将士用命,士气很高,以往兵骄将懦,临阵脱逃的状况得到抑制,将士们表现出了可喜的临危不惧的勇气和较强的战斗力。

这场战役中有两个人需要隆重推介,一个是中流砥柱的良将赵率教,一个是力挽狂澜的英雄满桂。

锦州守将赵率教身临险境却英勇无畏,不仅击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还抓住战机主动出击,配合支援友军,体现了良好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可贵的大局观念。

大英雄满桂先后两次与敌人进行野战,在人数并不占优的情况下重创敌军。他身先士卒,作战勇猛,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不怕死,敢打硬仗的将领。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基本上没人敢与后金军野战争锋,满桂是第一个。满桂不仅打了,而且打赢了。

满桂的胜利,含金量极高。

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窝,强将手下无弱兵。在满桂和赵率教率先垂范的影响下,在长达一个月时间的战斗中,明军普通士兵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在激烈的战斗中,也有一部分人没能上火线,比如袁崇焕。

袁崇焕守卫宁远,但由于满桂在城外野战,敌人没有兵临城下攻击宁远城,袁崇焕没有和敌人发生接触,连敌人长什么样都没见着。

然而人们在提到宁锦大捷时,总是归功到袁崇焕头上,并以此认定袁崇焕是民族英雄,对于真正的功臣赵教率和满桂却决口不提,甚至连赵率教和满桂是谁都不知道。

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我们都知道,领导总是将属下的功劳据为己有,这不算过分。

但是如果一个领导平时压制排挤属下,不让属下干工作,关键时候属下取得一点成绩,还据为己有,这就太过分了。

宁锦战役前,袁崇焕竭力排挤满桂,不仅不让他留在前线,甚至不让他呆在后方,执意要将他驱逐出辽东军区,为此与辽东督师王之臣闹得不可开交,两人都以辞职相威胁。最后在辽东督师王之臣的力保下,满桂才得以呆在山海关后方。

如果袁崇焕当初真的把满桂赶走,宁锦战役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很难说,历史恐怕要重写。

袁崇焕在宁锦战役中无所作为,之前还逐驱名将,差点造成恶果,战后却成了宁锦战役的大功臣,成了民族英雄,这是哪家的道理?

其实我们并不缺少民族英雄,而是缺少发现。

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民族英雄是什么样的。

先说赵率教。

赵率教以弱旅守孤城,不为敌人威逼利诱所动,艰难支撑,他期待袁崇焕会从宁远发兵来救他,在苦等援兵不至的情况下,没有动摇,也没有抱怨,继续坚持战斗。

在敌兵主力转移攻打宁远的时候,他并没有因为袁崇焕没有救他就不支援宁远,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而是果断出击敌人后方,支持宁远。

难道他不知道出击有风险?难道他不知道出击会招来敌人的报复?他当然知道,可是为了大局,他选择了宽容,选择了义无返顾。

再看满大将军。

袁崇焕与满桂的矛盾前面己经说过,满桂不计前嫌,拼死守卫宁远。这是其一。

其二,满桂与赵率教有瑜亮情结。在当年的宁远战役中,后方的赵率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亲自增援满桂驻守的宁远,而且救援比较迟缓,满桂一怒之下拒绝援兵入城。战后赵率教欲分功,满桂极力阻止,两人为此积怨很深,争执一度惊动了皇帝,天启亲自下旨劝止。

在宁锦战役中,满桂不计前嫌,亲自带兵从前屯出发前往锦州救援赵率教,半路上与后金军发生激战,不得己折向宁远,后因敌兵主力攻打宁远,就在宁远展开决战,没有前去锦州。虽然满桂没有到达锦州,但是他己经尽了力。

满桂和赵率教不仅立了大功,而且他们表现出的大度令人敬佩,与某些将江山而泄私愤的人不同,他们是为江山而化私愤,在他们看来,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恩怨微不足道。

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请记住他们的名字——满桂和赵率教。

另外还有一些为人们所不齿的人——太监,在宁锦战役中,我认为他们起到了监督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锦州,皇太极多次劝降监军太监纪用,都被纪用严辞拒绝。在整个宁锦战役中,明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和顽强,与监军太监的坐镇有相当的关系。

对于太监,我还是那句话——你可以看不起太监,但是你不能看不起他们的工作,也不能抹杀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

也许有人会说,满桂和赵率教之所以能够取胜,是因为袁崇焕修筑了坚固的宁锦防线。

那我们就来厘清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是,宁远是孙承宗修的,不是袁崇焕修的。况且满桂在宁远城外进行野战取胜,宁远城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锦州是袁崇焕修的,而且没有被攻下,但是锦州并没有起到防守的作用,后金骑兵越过锦州南下,进攻宁远,锦州反而成了后方,因此锦州是标准的马其诺防线,是大漏勺。

况且后金没有拿下锦州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并不能说明锦州牢不可破。

后来的战争证明,锦州很容易被敌人包围,成为敌兵围点打援的理想场所,在松锦大战中,后金正是利用包围锦州进行围点打援,歼灭了明军的主力,奠定了明朝灭亡的基础。袁崇焕付出巨大代价修筑的锦州城,不过是在为明朝掘墓而己。

宁锦战役虽然取胜了,但却成了袁崇焕的滑铁卢。

袁崇焕致力于和后金议和,结果却招来了两场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袁崇焕既没有救援朝鲜,又没有救援锦州,表现畏缩,被朝廷鉴定为“暮气难鼓”。宁锦战役后不久,袁崇焕被免职回乡。

以积极进取关外的勇气上台的袁崇焕却以胆小畏战下台。这是辩证?是悖论?还是另有原因?我看是像雾,像雨,又像风。

不过袁崇焕也不必太沮丧,因为他还没有走到家,就又重新回来,而且位极人臣。

这不是因为天启改变了主意,因为天启再也不会有主意了——他死了。

1627年8月,天启病死,崇祯皇帝继位,一切又将重新开始,宁锦战役的胜利果实也因这场变故荡然无存。

仰望历史的天空,宁锦大捷就像一朵灿烂的礼花,美丽而又短暂,照在明末黑暗的夜空上,展现了谢幕前的最后一个辉煌,最终将和这片天空一起,化为灰烬。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