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山是一座很低调的山峰,它不像昆仑山一样飘渺,也不想蜀山一样雄奇,更没有崆峒山的错综。它就是一座平平淡淡、朴实无华的山峰。在东土广阔的大地上,你可以看到数千座、数万座这样的山峰,纵器飞行,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可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峰,孕育出了七圣宗曾经的辉煌。
那辉煌或许太过久远,早已无人记清,在孤竹山的山头上,门庭冷落,繁华尽灭。
是否一切的繁华落幕,终将是不可避免的烟消云散?
纵器飞行了大概几个时辰,白光、绿光、黑光终于到达了孤竹山,盘旋在山峰之上,感受着山风的清凉。
数千年来,唯一不变的,竟是那片绿竹。
孤竹山上竹山竹海,满眼望去,皆是绿竹,这或许便是它取名“孤竹”的原因,是个人到了这里都会由衷地感叹,“竹子真他妈多!”除了竹子,并不见其他植物。
盘旋一圈你会发现,最外面的竹子清秀、低矮、嫩绿嫩绿的,显然是近几年刚刚生长出来的。越到里面,竹子越粗、越壮、越高、越大,颜色也绿得透了,最高的能达到数十丈,最粗的需要几人合抱,这哪是竹子啊?简直长着长着不知道为什么而长了,完全不像一根正宗的竹子,倒像是其他山头的原始巨木。或许竹子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用地道的竹节向人们宣示,自己是地道的纯竹子。
白光掠过竹海,来到一片空旷之地。空旷之地以一处洞府为中心,洞府前大概有数百丈见方无草木生长的空地,空地皆由花岗石砌成,显得宽大,舒适。
倏忽,白光闪处,何艺现出了身形。
不久,黄袍道人、张旭也现出了身形,还有一只背着包裹的小灰狗。
这座洞府显然被精心打造而成,跟一般的山洞完全不同。石门壮阔,墙面刻有细细的纹路,连洞府两旁的山壁都打磨得相当平整,摸上去会有一种舒适的粗糙感。
山壁高达数百丈,皆是一个粗糙的平面,仔细观察,平面上好像还刻有诡异的图纹,若有若无,若无若有,第一眼看上去有,眨一眨眼睛就没了。
这让张旭联想到了万兽谷中的天梯,以及巨石中的密室,它们虽然在砌石的手法上存在差异,但同样是鬼斧神工之作。难道这些前辈高人到了晚年都会闲得无聊,希望向世人展示展示自己高超的石瓦匠手艺?
张旭微闭上眼睛,情不自禁地感受着山壁上颗粒般的粗糙。
“小心!”黄袍道士急道,伸手拉一把张旭。
只听“嗖”的一声,一支短箭贴着张旭的发梢飞过,“啪”的一声击中百丈之外的青竹,一道纹路以短箭为中心,自上而下裂了开来。
好霸气的暗器!
张旭回想起刚刚的险境,心里一阵后怕,他感激地看了黄袍一眼。
黄袍报之一笑,解释道:“别看孤竹山表面上没什么,其实内在的玄机大得很。尤其在这洞府门外,厉害的暗器多如牛毛,稍有不慎,便会命丧于此。你要看我们如何动作,不要随便走动,也不要随便碰什么东西。”
张旭听了,心中的寒气越发浓重,不敢再乱摸什么东西了,只好紧紧地跟着他们,生怕走错一步,就变成刺猬一般的箭靶子。
何艺不知在洞府门前摸了什么东西,洞府门自中间裂开一道缝,缓缓地向山壁中退去,最后完全没入了山壁。
一条宽敞的大道呈现在眼前,道路笔直,直通向看不见的深处,何艺率先走了进去,黄袍、张旭也跟了进去,身后的石门豁然关闭。石门关闭后,洞内阴暗了一些,可依稀还能看得清道路。
走了不知多久,前方出现一条岔路,何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左手边,接着又出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道路,连两旁的石壁似乎也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太相似了,张旭似乎有一种错觉,他的身后便是刚刚进来的石门。
又走了许久,前方陡然出现了强烈的光源,光源如此明亮,张旭几乎睁不开眼睛。
“何人擅闯七圣宗?”光源背后,有人厉声质问。
张旭勉强睁开了一条缝,只看到那人模糊的身形,看不到他的具体容貌。倘若那人突然发难,以周围的显要位置,只怕无处可躲。
“何艺!”何艺道。
“方邪!”黄袍道士说。
张旭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难道要说“张旭”?可“张旭”似乎不是标准答案,他迟疑了一会儿,并没有开口说话。
所幸那人没有深究,闪身让了过去,眼睛紧紧地盯着他们,笑了笑道:“原来是三师弟和小六子。”张旭走过时,他的目光停留了好一会,问道:“这位是?”
黄袍道士,也就是方邪,也就是小六子,道:“他叫张旭,以后也是我们七圣宗的兄弟,拜托你以后不要再叫我小六子了。”
“哦?为什么?小六子。”那人问。
“什么为什么?”方邪皱起了眉头。
“为什么不要再叫你小六子?你本来就是小六子啊?”那人继续道。
方邪耸了耸肩,一脸无奈道,“哪有什么为什么,就是不要再这样叫了。你叫我方邪也好,叫我六师弟也罢,就是不要再叫我小六子了。”
“那我叫你邪儿可以吗,小六子?”那人道。
何艺干笑两声,过来打圆场道:“二师兄,你就不要再为难小六子,哦不对,是六师弟了。”
方邪快要崩溃了,权衡“邪儿”与“小六子”之间的差异,最终道:“算了,你还是叫我小六子吧。”
张旭看清了,这是一处极为空旷的所在,四面山壁,头顶也有高高的山壁,想必已经到了山腹深处。张旭搞不懂的是,这么大的地方,居然光亮如同白昼,到底光源在哪里?
他四处张望一番,发现山壁上有许多星星点点的荧光物质,光亮正是从那些荧光物质中散发出来的,许多荧光物质聚在一起,便形成了永不枯竭的光源。
不知这又是哪位前辈高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