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李真光顾着岳飞了,居然没有注意到,岳飞身边还有个孩子,其实这个孩子说是孩子也不尽然,起码和李真相比,看起来就比李真要年长几岁,但是李真在后世那也是二十多岁的人了,虽然现在的身体只有十岁,但是常常带入自己的感觉就是二十多岁的样子,这也是李世民他们认为李真很成熟的原因。
“草民李义府,见过相爷。”
听到李真的问题,岳飞还没回答,他身旁的这个看起来就很小的年轻人就急忙回答道。
“李义府?”
听到这个年轻人自报家门,却是让李真眼睛一亮,顿时多看了他两眼。
现在肯定没有人知道李义府是谁,但是来自后世的李真哪里会不知道,别的不说,就一个,大唐最出名的大奸臣之一,就足够他名留史册了。
当然这个“名”是好是坏,就另当别论了,但是既然能够名留史册,就足够证明他的能力了,现在的他虽然只有十几岁的样子,但是这绝对不能否认他的才能。
以李真知道的历史,李义府虽然既然是微末出身,但是后来可是做到了中书令的位置,中书令什么概念,就举现在的例子来看,目前李世民的中书令可是长孙无忌这个第一大红人,可见中书令是怎样的位高权重,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李义府的出现,倒是让李真有些诧异,毕竟按照李真对历史的了解,李义府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的时间应该是在贞观八年,如今才只不过武德九年,距离贞观八年还有八年之久,不应该此时会出现啊。
不过想到自己的来历,李真就释然了,看来是自己这个小小的蝴蝶所引起的历史变化罢了,只希望这个变化,不要太大,不然自己就没有多大的优势了,李真想道。
既然知道了这个孩子的来历,李真对于他和岳飞是怎么碰上的也没多少兴趣了,而且此时听到岳飞说的山南御史的所作所为,李真还有更大的担忧,更没时间去关心这件小事了,于是只是说了句:
“山南的事情,本相已经知道了,现在我们就立马启程前往山南,鹏举,你也与我一道,去给山南百姓,讨个公道。”
听完李真的话,岳飞也是神色一变,一脸严肃的说道:“只要相爷愿为山南百姓做主,末将愿为相爷冲锋陷阵,死而后已。”
说完,便再次跪倒在李真面前。
李真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让人给岳飞和李义府二人重新准备了马匹,甚至之前缴获的的岳飞的长枪,那位校尉也还给了岳飞,一群人,再次启程往山南赶去。
至于剩下的几个追杀岳飞的人,李真也没有客气,只是说了一句:杀了。便没有去管。
李真之前已经赶了几天的路了,按照李真的感觉,再加上岳飞的介绍,李真确定自己应该已经进入山南境内了,而且,这里应该就是位于岳飞开始逃跑的金州。
金州在唐朝不怎么出名,甚至在历史上也不怎么出名,它主要包括的地方,就是后世的陕西的一些地方。
大约再继续走了一段时间,李真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发现路边有一些灾民了,看到李真他们满车的粮食的时候,李真都能看见他们眼中所冒出的贪婪的眼光,但是当看到李真他们这一对装备精良的将士的时候,他们却丝毫不敢轻举妄动,只是默默地跟着李真他们的车队的后面。
而李真却似乎对这些现象视若无睹,完全没有开始发放粮食的说法,这让岳飞都有些不解,他自然也听说了李真来山南的目的,就是来赈灾的,如今灾民就在眼前,为何李真却没有赈灾的动静呢。
李真听到岳飞的问题,自然给他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原来李真不赈灾的原因,是有更深层的考虑。
这些灾民已经饿了很多天的肚子了,如果现在李真陡然开始发放粮食,很有可能就会引发哗变,甚至灾民开始冲撞军营,而这些将士们肯定不能真的对这百姓动手,到时候这样一来,就很有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别说赈灾了,就连保护自己都很难。
听完李真的解释,岳飞这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所以倒也没多说,反倒是李义府听了李真的话后,眼睛一亮,思考了一下李真说的话中的道理,再然后就用一种崇拜的眼光看向了前方骑在马上的李真的背影。
不知不觉,李真率领的人马已经又赶了一个时辰的路了,此时李真后面的灾民越来越多,并且丝毫没有减少的趋势,这是因为李真在沿路的时候,故意撒了一些粮食,导致这些灾民跟着车队后面,期待着李真再继续掉粮食。
而这也是李真的故意所为,他想要的就是将这些灾民聚集起来,然后到了附近的县城,让当地的县官来处理。
李真的运气还不错,就在李真没有继续走多久,他终于在太阳落山之前,到达了最近的县城:石泉县。
李真是有皇明在身的,虽然这些守城的官兵想要搜查李真他们的车队,但是当李真出示李世民的诏令的时候,他们就全部都跪在了地上,那里还敢过多询问,于是李真就带着岳飞堂而皇之的进了城,并且还住在了石泉县的县衙。
至于石泉县的县令,李真连想要见他的想法都没有,虽然他已经上门来拜访了,但是李真直接交给岳飞,就让他给打发走了。
石泉县令自然知道岳飞的身份的,毕竟山南御史的通缉令也到了他的石泉县境内,但是此刻见到岳飞既然效力于李真的手下,他自然是有多远就躲多远了,这两个都不是自己能惹得起的。
至于岳飞对他的态度,他反而不放在心上,既然李真不愿意见自己,他也不会自讨没趣,只是接了李真给他下发了,去给城外的灾民发放粮食的任务,就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