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于老师的恋爱时代. §二

想不到事情果然如月儿所料,于老师真的和秀芳谈起了对象,村长再三向于老师解释,他说是自己搞错了,搞错了可以承认错误,还要改正错误,于老师不应该为了他村长的面子错上加错的,村长又说,于老师的事情包在他身上,他立刻出发再去寻找新的对象,等等。但是于老师说,村长啊,既然你已经把我的对象领到我的面前了,你就退出去吧,这件事情已经跟你没有关系了。

咦,咦咦?于老师的话倒把村长弄得一头雾水,搞不明白了。

你再挤在里边多事,你变成第三者了,现在于老师居然变得能说会道,把村长和别人都顶得说不出话来了。

村民们也都不可理解地议论着,最普遍的想法当然是说于老师饿狠了,饥不择食了。

这种想法和说法也是顺理成章的。

只是大家不理解归不理解,毕竟这不是他们的事情,于老师一定要和秀芳谈,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的。

后来就发生了月儿和于老师吵架的事情。

你不喜欢她,月儿说。

喜欢的。

不喜欢。

喜欢的。

他们争执着,并没有很多的话,就这么两个字,反过来绕过去地讲,虽然像绕口令,但是到底有个谁赢谁输的问题,于老师平时是个极好说话的人,月儿从小到大,于老师都是让着她的,以月儿的性格,欺负欺负于老师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今天在这件事情上,于老师却是寸步不让,针锋相对的。

你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我是对自己负责任。

你是捡在篮里就是菜。

我是捡在篮里就是菜。

你是——

我是——

于老师好像有点嬉皮笑脸的,面皮很厚的样子,这不符合于老师的性格的,他是一个认真的人,什么事情都不会玩世不恭的,但是现在于老师好像变了一个人,他好像是抱定了什么宗旨,月儿说他什么,他就承认什么,你是什么,我是什么,反正对象是一定要谈的。

月儿无可奈何,再换一个话题进攻。

你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你心里根本就没有我。

你从小到大就不喜欢我。

你最好我早一点离开你的家。

你想把我赶走。

于老师终于中计了,他觉得月儿变得很莫名其妙,简直是无理取闹,因此于老师生气地说,跟你有什么关系,是你找对象还是我找对象?

你找对象也是我的事情,月儿理直气壮地说。

我找对象就不用你管。

我就是要管。

不要你管。

我要管,我就是要管,管到底,管死你,管……月儿咬牙切齿地说着说着,突然哭了起来。

换了是任何时候,月儿一哭,于老师立刻就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去迁就月儿的,所以在月儿的哭声中,于老师愣了一愣,他大概想说,好了好了,别哭了,这么大的姑娘,哭起来真难听,如果月儿还在哭,他就会说,好了好了,听你的,你说怎么就怎么,好了吧,笑一笑吧。

这要是在平时,定准是这样的,所以月儿一边哭一边等着于老师的这句话呢,但是于老师在愣了一愣以后,却偏偏没有朝这个方向走,你哭好了,他说。

月儿发现自己这一招竟然没有管用,拔腿就往外跑,她认为于老师会追她的,因为许多年来,这也是月儿惯用的一招,而且是屡试不爽的,她跑出去,于老师必定是要追的,追上了,就哄她,她的什么要求于老师都能答应,所以月儿一招不行又用另一招,哪知于老师又没有吃她的老套,他说,你跑好了。

应该说于老师是铁了心要和秀芳谈对象了。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其实也不复杂,很明显,于老师为了让月儿安心高考、考上大学,才决定和一个他并没有看中的人谈对象,而月儿呢,当时介于考大学和陪伴于老师的矛盾之中,十分痛苦。

在那家幽静的咖啡馆里,老庞听着我的叙述。

于老师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不奇怪的,老庞一边说一边掸了一截灰烬在烟缸里。

咖啡馆里人不少,但是声音不大,很多人到这里来,是为了享受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缺少的那一份宁静,所以他们是轻轻地喝咖啡和茶,轻轻地说话,甚至不说话,但是我和老庞呢,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知道什么呢?

现代生活的花样和节奏已经隆隆驶过乡村的原野,穿透各种各样的欲望和诱惑来到我们面前,但是于老师好像从来就没有移动过他的位置。

他一直站在那里,看我们走远。

月儿已经大了,老庞说,于老师也开始老了。

老庞的这种情绪,后来都渗透到他的剧本里了。

黄昏,于老师的灶间。

于老师穿着布鞋的脚从灶前站起来,移动开去,接着,一只手揭开了大铁锅的铁盖,水已经烧滚了,热气腾上来,于老师呛了一下,咳嗽了几声,他把一只木水桶提到灶上,一勺一勺往水桶里舀热水,很快,热腾腾的蒸汽弥漫了一屋子。

屋外院子里,月儿手里捧着一本书,但是她神思并不集中,有点恍惚,她口中虽然念念有词地背着英语单词,但是不时地朝灶屋看看,又看看,欲说什么,却又不说,又重新背刚才背过的单词。

于老师的水桶渐渐地满起来……

院子里的月儿听到于老师在里边说:月儿,水好了,把澡盆搬到屋里洗吧。

不,月儿大声地说,屋里闷死了。

于老师那边没有声音了,于老师继续默默地舀水,水桶已经快满了……

片刻之后,于老师出来了,黄昏的院子里,背稍驼的于老师提着一桶冒着热气的清水往澡盆里加进去,澡盆边上,搁着一张小凳,凳上搁着肥皂和月儿换洗的干净衣服,水加满以后,水桶搁在地上,于老师的脚往教室走去。

月儿的脚浸入水中。

于老师推开教室的门,教室里空荡荡的,于老师想了想,便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写了起来。

熟能生巧,于老师写了这四个字,看了看,觉得不满意,擦掉了,然后重新再写,还是熟能生巧,再看看,还是不满意,又擦了,于老师到讲台上拿起一本字帖,干脆对照着写了起来,又写了好几遍,最后又退后着看,总算点了点头,放下了粉笔。

熟能生巧四个大字很有力地站在黑板上。

现在于老师又没事干了,他四处看看,最后走到后窗前,往外看着,后窗外是一片田野,夏日黄昏的田野充满了烟火气息,有几只鸡在觅食,一只狗趴在一边温情地看着鸡们。

月儿洗澡的哗哗的水声。

于老师唱起歌来: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鸡们停止了觅食,歪着脑袋听于老师唱歌,那只狗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说不清的东西……

老庞曾经再三地问过我,于老师有没有什么习惯动作,就是经常性地喜欢做什么。

我想了又想,摇了摇头。

老庞以为我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他又说,比如像《列宁在十月》电影里的卫队长,喜欢拿小梳子梳头的。

没有,我最后确定地说,于老师没有什么习惯动作的。

那么口头禅呢,老庞说,就是经常挂在嘴上的,经常说的,有没有这样的话?

不等我回答,老庞忽然自己醒悟了,有的,有的,他说,熟能生巧。

后来老庞在写电影剧本的时候,为于老师设计的习惯动作就是唱歌。生活中的于老师是不会唱歌的,他不仅背不出任何一首歌的歌词,而且是五音不全的。

老庞的电影几经周折,最后是拍成功了的,我在看老庞的电影的过程中,三番五次地被感动,尤其是贯穿全剧的田野小河边的音乐,一次又一次让我在心中掀起波澜。但是尽管如此,当我在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我仍然无法用电影来取代或填补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情,老庞的电影可以感动我,打动我,但它毕竟只是从我的心头掠过,而只有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才是永远固守在我的心底最深处的。

现在的于老师又进入恋爱季节了。你们大概早已经看出来,于老师的这一次恋爱,并不是为他自己谈的,于老师是为了月儿,他要月儿安心复习,顺利地通过高考,去读大学,这就是于老师当时的全部目的。其实于老师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一目了然的,而我们在当时之所以并不太明白,完全是因为我们是当事者,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被焦急和不安蒙蔽了双眼。

一般说来,于老师是经不起大事情的,平时他常常会沉不住气的,但是这一次与往常大不一样,面对月儿的反复再三的作骨头,于老师竟然能够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行我素,于老师变了一个人。

事后好多年,我们回忆起当时的事情,都会产生种种假设,比如说,我们假设于老师和秀芳的恋爱进行下去了,进行到底了,当然就是开花结果。于老师和秀芳结了婚,也许事情就是朝着一个正常的方向发展,尽管这个正常是建立在于老师并不喜欢秀芳的前提下的,但是毕竟于老师也结婚了,过了一年,于老师就会有一个孩子,也许是儿子,也许是女儿,都一样的,于老师都会很喜欢他们的,这样于老师经过了十多年的耽误,最后也还是过上了正常的人生生活了。

但是生活到底不是假设,于老师和秀芳的恋爱到底是没有能够进行下去,更不要说结出什么果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