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执政基石:村官李家庚的故事. §十六 跟我来,请都跟我来

贫困好像是一个怪圈,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走,好像都没有出路。但是,当有一个领路人带着你突出重围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李家庚养猪挣了三万块钱,消息像春风一样刮开了。没有谁动员,人们就纷纷找上门来,当月,就有二十多户人家建了猪场,他们的猪圈里已经奔跑着小猪崽了。李家庚养猪的成功带动了乡亲们的养猪热情。实际上,在李家庚建猪场的时候,村里有些党员已经行动了,他们纷纷建起了自家的养猪场。有钱的人家建起了养猪场,可是,英武山没钱的人家多呀,他们想养猪咋办?

李家庚马上想到帮助贫困户到银行小额贷款。为此,上庄坨乡信用社成了他常去的地方。他要跟人家套近乎、联络感情。这一个时期,他先后为四十五户群众争取了信用贷款四十八万元,帮助二十五户协调养猪占地,帮助三十多户购进猪崽,为二十四户解决了猪舍木料问题,倾尽全力为群众养猪提供后勤保障。全村先后有四十八户村民建起了养猪场,其中五十头以上的猪场就有二十五个。村民王东想建一个存栏二百头的养猪场,资金有了困难,李家庚听说后,马上带他到上庄坨乡信用社,以小额贷款的方式贷了三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村民王东和高秀英两口子,一直在外打工搞装修,妻子高秀英在一次干活儿时从高凳上摔了下来,身受重伤,夫妇俩只好回家种田。李家庚走进王东的家,号召他们养猪,从建猪圈、选猪型到跑贷款,李家庚全包下了。英武山养猪走在了石门寨镇的前列,为此,李家庚还多了一个头衔,他被选为石门寨镇养猪协会会长。

在李家庚的记忆里,贷款过程中,最让他费劲劳神的是给韩德全家贷款。上庄坨乡信用社的信贷员石统江,曾经到英武山作过调查,凭韩德全家的现有条件,完全不符合贷款条件。这让韩德全夫妇十分尴尬,也让李家庚感到为难。

韩德全一家极为贫困,李家庚那次在韩继涛面前落泪,其中就有韩德全家境的因素。韩德全一家有着八千元的外债,他的儿子娶不上媳妇儿,那年从东北给儿子买了个媳妇儿,结果在他家没待上几天就走了。当时韩继涛描述的一段话,直到今天都让李家庚鼻子发酸。韩德全的儿子喜欢那个东北妞,她走后,他儿子就躺在炕上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眼看着人要毁了,韩德全夫妇想尽了所有办法,儿子也不说话。最后,老两口跪在儿子身边哭着哀求:“儿啊,人活低了就得照低的来呀,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咱自个儿长志气,长志气吧!”至今他儿子还打着光棍儿,有个媒婆在外村给找了个缺心眼儿的姑娘,请孩子“倒插门”。正当韩德全夫妇犯难的时候,李家庚出山当了支书,韩德全夫妇看到了希望,所以对儿子说,咱不走了,英武山有希望啦!所以,韩德全想致富的心情比村里任何人都急切。最初动员养猪的时候,李家庚就先想到了韩德全家。韩德全夫妇不敢养猪,李家庚再三说服,可是,到现在他们家还没有一点儿动静,李家庚很是生气。

实际上,他们看着周围的乡亲们都养猪挣了钱,也心急火燎的,他们盼着自家建起猪场,购进一批活蹦乱跳的小猪崽。吃苦,受累,这都不在话下。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信用社不给他们贷款。没有本钱,一切都是空谈哪!

这天上午,阳光破云而出,普照着田野山峦,把村舍照得暖融融的。李家庚走进了韩德全的家,儿子上山坡干农活儿去了,他看见韩德全两口子正在院里搓玉米棒子。一串串金黄的玉米挂满了墙头,在阳光里闪烁着细碎的动感。

韩德全夫妇看见李家庚来了,急忙让他到屋里坐。李家庚没有进屋,而是弯腰坐在一个小板凳上,跟韩德全夫妇一块搓着玉米棒子。李家庚明显地感觉手掌没劲儿了,搓了几粒手就抖起来。自从有病以后,他试了几次,手掌没有一点儿握力。

韩德全看在眼里,非常伤感:“家庚啊,你快别搓了。你是大支书,这样的活儿咋好让你干呢?”

韩德全媳妇儿受宠若惊地说:“家庚啊,你看咱村里这家建猪圈,那家跑贷款,近来把你给忙坏了吧?身体还吃得消吗?”

李家庚淡淡一笑:“没事儿,累是累点儿,大伙养猪挣钱了,我这心里高兴,心里一高兴病就好了三分!您说是吧?”

“对对对,不过,谁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你可得多注意点儿。眼瞅着秋凉了,早晚得多穿点儿衣裳啊!”韩德全媳妇儿微笑着说。

李家庚心里很感动,乡亲们惦念着他,比啥都金贵。他抬头望了望墙壁上悬挂的玉米棒子,问:“今年收成咋样?”

韩德全憨厚地点头:“挺好,挺好。”

“咋好,也不如养猪哇!这一缸的玉米能值几个钱?你就是堆一屋子玉米,也换不来个媳妇!”李家庚提高了声音,“我今天找你们来,还是养猪的事儿!”

“哪有钱哪!”韩德全一想到钱,突然感觉到自己竟是这样软弱无力,同时又是这样孤立无援。他失望地摇了摇头,“信用社的小石来过,他回话了,俺家不符合贷款条件。俺们好话说了一火车,人家就是不答应啊!”

韩德全老伴儿继续搓着玉米棒子,玉米粒刷刷地落着,老人的眼泪也跟着落。这样的响声如泣如诉,让人心里发凉。

李家庚想了想,有些生气地问:“是小石——石统江来的吧?好吧,我再去找找他,我还要找他们的何主任,一定把小额贷款办下来!啥叫不符合条件?事在人为,生猪形势这么好,养上一茬猪,票子就到手啦!”

李家庚说完就走了。

韩德全夫妇送出门来,望着李家庚钻进了自己的夏利车。红色的夏利车消失在英沙河畔,直到最后啥也看不见了,他们才回到院里继续搓玉米。他们没有说话,尽管有李家庚出面,但是,心里仍然悬吊吊的。

李家庚来到上庄坨乡信用社,找到了信用社何瑞林主任和信贷员石统江。李家庚来的路上还是一肚子的气,可是见到了两位财神爷,火气就消了。他得感激这两位财神爷,英武山的养猪贷款都是经他们的手发出去的。他们每半个月来一趟英武山,他们不吃英武山一顿饭,不抽英武山一支烟,但是,他们跟李家庚是好朋友。

何主任和小石够给李家庚面子的了,他们给英武山吃了不少偏饭。他们敬佩李家庚的为人,更被他一心为民的事迹所感染。他们英武山谁家能贷款,贷多少,几乎是李家庚说了算。李家庚之所以能得到信用社如此信任,还在于他体察民情,有战略眼光,在贷款问题上从不给信用社留后患。但是今天,李家庚要给他们出难题了:“何主任,小石兄弟,今天我专门来找你们两位财神爷,是求你们犯个小错误。如果这个小错误不给你们找太大的麻烦,就请你们给我个面子,圆了这个场儿!”

石统江与何主任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感到有些意外。

“你们给我们英武山帮了大忙了,我李家庚心里有数,英武山的乡亲们心里都有数。我们感激你们哪!没有你们的支持,英武山养猪这一块儿,绝对没有今天的局面哪!”李家庚由衷地把他们夸奖了一通,憨厚的脸庞带着笑意。

何瑞林主任说:“别夸我们了,有啥话你就直说吧!”

李家庚说:“我们村的韩德全,他家小额贷款的事儿,你们是不是给成全喽?”

何瑞林主任说:“小石调查过了,他们家有八千块钱的外债,而且儿子还没说上媳妇儿,不符合贷款条件哪!”

李家庚眼睛眨了眨,撒谎说:“实话跟你们说,他们的外债是欠我李家庚的,我不追他们要。你们就给我个面子,贷给他们吧!”

何瑞林不相信:“别逗了,我们知道底细。”

李家庚尴尬地一笑:“我看你们是福尔摩斯啊!”

石统江摇着头:“不行,这样一放口子,就不好收了!一是我们怕他养猪赔了;二是赚了钱,逼债的人抢了先,还贷就成了问题。”

李家庚说:“我给他家担保,他家还不上款,我李家庚替他还!”

何主任和小石感觉出李家庚是动真格的了,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马上答应,说研究研究再给回话。过了两天,李家庚又去上庄坨了,拉开架势不厌其烦地做工作。何主任和石统江终于被他说动了。

韩德全拿到了贷款,很快建起了猪场。

2004年8月25日,韩德全家五头肥猪出栏。一个过去穷家薄业的人,很快就露出发家的势头。一手交猪,一手拿钱,韩德全夫妇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没有李家庚,我们哪有今天的日子啊!有人说家庚书记带着我们致富,这还不对,我说是拽着我们致富!你不富都不行!”

韩德全家的七个猪圈养满了六十头猪,到年底还能出栏六十头,不仅能还上贷款,还有两万的剩余,远村的一个亲戚还从他家借走了三千块钱呢。几辈子都是韩家向别人借钱,现在他们第一次借给别人钱!这哪里是钱的事儿啊,他们这一辈儿,是在改写韩家的历史啊!如今,他的儿子也娶上了一个漂亮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