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家庚的灌输下,英武山的老百姓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如今干啥都离不开科技。过去土里刨食儿,技术的因素不是很大;如今养猪、种树和建沼气池,哪一样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李家庚在英武山专门成立了农民技术学校,他多次到抚宁县城、秦皇岛市邀请技术人员来英武山农民技校上课,讲农作物、林果生产、生猪养殖、沼气池操作维修等科技知识,受到了英武山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技术员们也非常愿意来英武山,一是英武山的风景美丽,二是英武山的乡亲们求知欲强,三是李家庚支书热情好客。他们每次来都在李家庚家吃住,技术员们跟李家庚一家人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如今,英武山已经有自己的技术骨干二十多人,养猪这一方面,就有五位水平很高的技术员。村里猪场如果发现病情,或是出现其他险情,这几个土专家一出面就能基本解决问题。
英武山几乎家家建起了沼气池。沼气在偏远山区非常实用,养猪的粪便和一些杂物放进池子里,产生的热力既能做饭,还改善了村里的卫生状况。建一个沼气池价格在五百元左右,一般的农户都能承受。但是,修建和使用沼气是要专门技术人员来指导和培训的。李家庚给村里请来了研究沼气池的土专家汪庆文。
汪庆文今年四十九岁,高高的个子,背微微驼着,一脸憨厚、朴实的样子。尽管李家庚是从县科技局把他请来的,但是,他的身份还是一个农民。他是县科技局专门培养的沼气土专家,精通沼气池的设计、施工和维修。他夜晚在村技校给村民讲课,白天到各家各户查看沼气池的使用运转情况。哪家沼气出问题了,汪庆文就过去,他不仅尽快排除故障,而且还耐心地跟村民讲解发生故障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汪师傅是英武山最受欢迎的人。
汪师傅从2004年3月2号来到英武山,就一直在李家庚家里吃住,粗略一算也有半年多了。李家庚一家人对他很好,他几乎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了。李家庚家里用餐的人很多,但是,老母亲格外对汪师傅好,因为老母亲分明看出来,李家庚对汪师傅高看一眼。吃饭的时候,李家庚母亲会多给他碗里夹肉,晚上睡觉的时候,老母亲就到他的房里,看看被子是不是潮了,房间里有没有蚊子。汪师傅对李家庚十分佩服,对李家老少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尽管李家庚长得很普通,可他有一个特点,他的一举一动比任何人都潇洒、热情,他能把汪师傅这样拘谨的人慢慢融化掉。在自家都不大声说话的汪师傅,在李家庚家里却有说有笑的。有一次他开玩笑说:“你们这样对我,我都不想回家了!”李家庚听后笑了。每当“五一”、“十一”国家放长假的时候,李家庚就催促汪师傅回家看一看,因为汪师傅的家在抚宁北部山区吕梁峪,离英武山还有一百七十里的路程,而且路非常难走。今年“十一”,汪师傅回到自家的大山深处。因为李家庚出了名,他在村里也被乡亲们围住了,请他讲一讲李家庚给百姓办事的故事。汪师傅讲得有声有色,因为那都是他亲眼所见的呀。乡亲们真诚地说:“要是咱们村也出个李家庚支书,那该多好哇!”
李家庚每次都是开着夏利车接送他。去汪师傅的老家,有一段又险又陡的盘山路要走,有一天,李家庚接汪师傅的汽车抛锚了,而且挡风玻璃也坏了!李家庚截住了一辆过路汽车,把修车的师傅喊来,修好汽车回到英武山,已经是半夜了。由于汽车的挡风玻璃一直没有修好,李家庚被冻感冒了!汪师傅非常清楚李家庚的病,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激之情。他暗暗地想:自己应该好好向李家庚学习,一心一意为英武山老百姓做事,等他把英武山的徒弟带出来了,英武山的沼气问题都解决了,自己离开英武山的时候,心里会平衡一些,不然会觉得对不住李家庚。
夏天的一个中午,英武山格外闷热,英沙河两岸的知了燥叫不止。李家庚觉得这天气竟然热出了烂苹果一般的味道。他闻着这种味道忙活了一上午的事儿。村里的杂事真多,今天也邪了,修路的专家、镇里的工作组、县里的卫生考察人员,来了一拨又一拨,而且中午都在李家庚家里吃饭。李家庚粗搂一下有四十多人,至少要摆四桌,加上家里人有五桌。这些都是冲他李家庚来的客人,而且都是英武山的功臣,一定不能怠慢。李家庚让妻子、妹妹都来帮助老妈做饭,不仅饭菜丰盛,而且还要热情周到。吃饭的人被李家庚领来了。地下两桌,炕上两桌,人们吃着、喝着、说着、笑着,一个个脸上都汗津津的。
可是,吃到兴头上才发觉把汪师傅给丢了!
李家庚率先发现了这个问题。汪师傅去了哪里了?他十分焦急,放下手中的筷子就走出去了,为此他还跟妻子撂了脸子,埋怨妻子没能想起汪师傅。李家庚知道汪师傅面软,他很可能被今天的阵势吓住了。也许担心人多坐不下,才悄悄躲开了。但是,李家庚不能原谅自己,怎么把汪师傅给忘了呢?人家汪师傅是村里请来的技术员,是英武山最尊贵的客人,况且,汪师傅这几天还生了病,热伤风导致鼻炎。一个病人不吃饭怎么行呢?他不能让汪师傅在英武山受一点儿委屈。李家庚沉着脸,走到村委会办公室,拧开了扩音器按钮,对着麦克风猛喊起来:“汪庆文师傅,你在哪里?请你听到广播后到家里吃饭!你听到了没有?汪庆文师傅,赶紧跟我联系!”
汪庆文听到广播的时候,正悄悄躲在下英武的一个角落里啃着方便面。因为找不到开水,他只能干巴巴地嚼着。他装工具的兜子里时常备着方便面。他蹲在一棵杨树的阴影里,听李家庚在喇叭里喊他,心里激动了。他想,李家庚现在肯定是很着急的,他站立起来,想赶紧告诉他。但是,他又犹豫了,现在不能去了,如果见到李家庚自己咋说?他到那个乱哄哄的桌上重新坐下来吗?他很腼腆,不愿意跟那些官员吃吃喝喝。所以,汪庆文重新在杨树底下坐了下来。李家庚喊了一阵就不喊了,小村闷热的中午又沉静下来。汪庆文的病还没好,感觉有些头晕,上午给一家修理沼气池的时候,就险些栽倒在地。他倚着树身坐下,大口喘息了一会儿,两手狠狠地掐住太阳穴,强令自己打起精神。但是,他浑身无力,眯着眼进入晕晕乎乎的浅睡眠状态。
过了一会儿,河岸的小路上传来轻软而急促的脚步声。李家庚被一个村妇带着找来了。李家庚看见汪庆文师傅靠着老树睡着了,他慢慢蹲下身,又不忍心叫醒他。这时,汪师傅自己睁开了眼睛。
李家庚使劲摇着他的肩膀:“哎呀,汪师傅,你还病着呢,咋睡在这儿呢?还没吃饭吧,赶紧跟我回家吃饭!”
汪庆文师傅喃喃地说:“家庚书记,我看您今天够忙的了,就别惦记我了。我看你家今天得有四十多号人,够难为你的了,家里人也跟着你操心费力。我吃过了,真的!”
“你骗我,你还病着呢!”李家庚火了。
汪师傅抬手指了指地上的康师傅方便面盒子:“这,我吃得挺好。”
李家庚眼睛红了:“唉,让你遭罪了!”
汪师傅黑瘦的脸憋得通红,继而又慢慢变青:“家庚兄弟,我在您家里住了这么长时间了,谁跟谁呀?你去忙吧,人家都是奔你来的客人,可别怠慢了人家呀!”
李家庚拉起汪师傅的手:“那你得跟我回家午休,在这儿会感冒的,你已经得了热伤风了。走,跟我回去吃药,休息!”
汪师傅还是不走。李家庚只好把他安排到村委会办公室休息。
在李家庚离开之前,汪师傅还跟李家庚说了说目前村里沼气池的安装情况。李家庚非常重视汪师傅,非常看中沼气的普及,是有他深层考虑的。除了节省能源,还有一个村容村貌的问题。目前河北省积极倡导文明生态村,各地对村容村貌抓得很紧。春天的时候,县里镇里领导还到了唐山,参观了那里的文明生态村建设。领导回来就给他们这些村官开会,对此作了具体部署。生活环境美了,这是造福百姓的事情。李家庚从心眼儿里赞同。沼气池的普及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干净卫生,直接关系着村容村貌,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李家庚听说村里还有一些死角,就叮嘱汪师傅说:“您帮我招呼着,多给那些没安沼气池的人家讲讲,让他们的榆木脑袋也开开窍儿。拜托啦!”
汪师傅诚挚地说:“您放心吧,今天我还给你们原先村主任的老婆讲了半天呢。她说也要建沼气池。”
李家庚笑了:“谢谢您哪!我先回去了,等客人走后,我让孩子来把你接回家,让我老妈给你再做一碗肉丝鸡蛋汤。”
李家庚刚走到村委会门口,就碰上了原村主任的媳妇儿。
李家庚跟原村主任的媳妇儿不是很熟,他很陌生地打量了她一眼。这眼神让她的心着实很冷地停跳了一下。原村主任媳妇儿亲热地说:“家庚书记,你不认识我啦?”
李家庚纯正的目光露出疑惑的神色:“你是——”
当她说出自己是原村主任的媳妇儿时,李家庚脸色一沉,就问她有啥事儿。
“我想跟您商量一个事儿!”原村主任媳妇儿像一切精明的女人一样,有着最敏捷最现实的计算。自从她的男人在选举村支书现场骂过李家庚父子之后,她和男人就彻底没了人缘。村主任选举也结束了,李家庚支书、主任一肩挑,她的男人彻底退出了英武山的政治舞台。但是,他们还得在英武山生活呀!现在李家庚势力越来越强大,把李家庚伤了有她家啥好儿?所以,她必须背着男人搞好夫人外交,把闹僵的关系缓和下来。所以,她开始甜言蜜语地夸奖了一番李家庚。
李家庚有点儿急了:“有啥事儿你就快说吧,我家里还有几拨儿客人呢!”
“我家男人对不住你,我替他跟您赔个不是!他不该骂您家老爷子啊!”原村主任媳妇儿说着,羞愧和懊悔使她的容颜着实庄重起来,“看着你干得这么好,他正在家里上火呢,他让我替他给您道个歉。”
“就这事儿?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没啥!”李家庚脸色依然严肃,“跟你说呀,兄弟媳妇,那天要不是我表态,马上就会有人揍他!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你捎个话儿给他,甭上火,往后自个儿给自个儿长回脸,好好把自家的事情干好!”
“是啊,是啊!”原村主任媳妇儿点着头,“我一定跟他说。不过,我们还有一个事情求您哪!”
李家庚冷冷地说:“你说吧!”
原村主任媳妇儿说他家响应村里号召建沼气池,但是,现在家里钱紧,过去村委会还欠他男人五百块的补助费。他男人的村主任被灰溜溜地选下来了,这钱就一直没有拿到手,请求李家庚还给他们这笔建沼气池的钱。她很会说话,一脸无地自容的样子,尽量把话说得自然而圆熟,得体而动听。
可是,李家庚听了心里别提多别扭。你男人当权的时候,都拿不走补助,而且还给村里集体经济留了个“窟窿”,现在到我这里要钱来了,是不是拿我李家庚的“土”呢?新班子凭啥给你这笔钱?你们不是不知道,村里干的好多事都是我李家庚个人掏钱,现在亏你们还能说得出口!
看着李家庚恼怒了,原村主任媳妇儿就掩着脸啜泣起来。
李家庚最见不得女人的哭。这年代做人难,当村干部更难。按照党性原则办吧,难;违背自己良心办吧,也难。多数的时候,村干部遇事都是马马虎虎,一推,二拖,三许愿,也就搪塞过去了!可是,后患隐伏下了!李家庚不是这样的做事原则,遇事就得果断解决!然而,理虽说是那么个理,人,究竟不是石头。既然这对夫妇认错了,就原谅他们吧!李家庚想了想,爽快地说:“行,这钱我给你们,把沼气池子建起来吧!”然后他把在办公室里休息的汪师傅喊了出来。
让汪师傅跟原村主任媳妇儿接了头,李家庚的手机响了,是家里那些客人喊他呢!李家庚转脸跟汪师傅叮嘱了一句:“赶紧给她家安个沼气池啊!”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汪师傅把原村主任媳妇儿领进村委会,详细商量建沼气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