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弘来说,这一段时间,好消息不断。
先是在河间亭侯府和清河宣家的带动下,冀州有四五个郡县络续有大家族开义诊医馆,对贫困百姓实行医疗救助。又在汝南陈家的带动下,这股风从北方向南方漫延。
而司隶的豪强们对政治更为敏感,当他们弄清楚带头开义诊医馆的家族的背景后,也慷慨解囊,纷纷开起义诊医馆来了。到后来,司隶各郡县义诊医馆的普及率和覆盖面超过了最先动作的冀州。
现在场面上一些大家豪族见面打招呼时,首先会问“你家开义诊馆了吗”?要是还没开义诊馆,就显得这个家族实力不够,掉档次。
牛弘想在帝国建立医疗卫生保障的设想竟是在这样一种形式下有了初步的眉目。这种形式效率高,比帝国来组织省去了大量的管理成本。缺点是分布不平衡,边远地区还是鞭长莫及。
随着义诊医馆越开越多,医者竟成了眼下帝国最紧俏的人才了。现在聘用一个能够在义诊医馆坐堂接诊的医者,年薪一百石以下根本招不到人。医者在帝国再也不是贱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已经接近中小地主了。
这股潮流导致了帝国人才的第一次分流。原先青年学子上太学、郡学的唯一目标就是出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家境贫寒的学子中有人已经放弃学业,改投名医门下拜师学医了。
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带来人们观念上的改变,富豪的义举在社会各个层面好评如潮。使他们认识到赚钱固然很开心,回馈社会同样是一件既有面子,也很开心的事。而那些守财奴越来越被人看不起。
冀州太平道覆灭的消息让牛弘颇感意外。一道圣旨的下去加上帝国豪强宣家的冲天一怒就能成就这样一件大事,让牛弘感触良多。原来解决危机有很多种办法,武力和屠杀是万不得已情形下的最后手段,而且是社会成本最高的手段。
这件事也让牛弘对士族豪强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不应该是受到后人太多的非议。消灭士族豪强,让中小地主兴起尽管能获得社会发展的某种内在的动力。但消灭他们这个过程所花费的社会成本不见得会大于收益,甚至会得不偿失。士族豪强林立这样一种社会结构在中国大地已存在上千年,是社会演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存在的东西肯定有它的合理性,当一种社会结构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时,它自然会被社会发展的车轮碾碎。
七月初,张奂将军来信。告知已成功地拦截了两个蝗虫群。除了帝国士兵外,还用上了俘获的羌人,斩获颇丰。初步估计,有二十万石蝗虫。正在抓紧凉晒,随大军带回帝都。
太傅深知,张奂将军这封信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暗示帝国应该准备多少钱来收购这批蝗虫。这笔钱,太傅早有准备。少府留下备用的税金足于收购更多的蝗虫。太傅心里对蝗虫喂猪能产生多大效益还是没有底,但他算了另外一笔帐。假如这两个蝗虫群过境三辅地区或并州,造成的粮食损失是一个更大的数字。所以既使这些蝗虫没有用,也值了。
帝国豪族开义诊医馆这件在外面闹得轰动的事,对皇宫内没有什么影响。宫里的人是不需要医疗救助的。事不关己,懒得关心。只有一个多月时间,管霸苏康伏诛这件事也没人再去提它,就象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一样。
董氏对亭侯府出钱开义诊医馆这事,还是有点心疼钱。也许是前半生太不易了,养成的习惯。当他发现自己的儿子越来越有主见时,心就宽了下来。
张让是一个十分机警的人,几个月的观察,他认为小皇帝绝对不简单,君心难测。不过他谁也没告诉,他知道这种情报的巨大价值。关键时侯加以利用,就能取曹节而代之。所以他越来越小心,连老家都派人送信去关照了,这个时侯张家不能让别人抓住把柄。
太后窦妙越来越有上位者的气势了。心腹郑飒隔三差五地向她汇报尚书台的日常琐事时,她常常显得心不在焉。在她看来,现在大局已定,再杯弓蛇影地疑神疑鬼完全没有必要。只需留意一些重大的事情既可。
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党人的心情。他们越来越失望,心情坏到了极点。几个大的沙龙里谈起时局又人情激愤起来。一些偏激的党人主要集中在太仆杜密和尚书令尹勋家的沙龙。他们在痛斥宦官的专权,甚至背地里议论起大将军窦武来。
大将军窦武还没有清静几天,跑到家里来报怨的人又多了起来。话说得越来越难听,越来越多的人在失望之下已经不怕言语间得罪太将军了。李膺更是跑到大将军府中以弃职相威胁,要求大将军领头清除宦官势力。
相对于女儿的稳坐钓鱼台,窦家的几个儿子和侄子显得特别衰。安排了这么好的位置却没有取得应有的影响力。同僚都在跟他们打哈哈,关键时侯没人帮他们出力或出谋划策的。窦武的宝贝儿子窦机尽管官拜侍中,却常常没有小黄门管用,关键时侯总是慢了半拍。
窦武现在越来越难求见自己的女儿了。有时见着了,父女俩竟打起官腔来了,让窦武的心凉了半截。这哪儿象父女见面,简直是朝中的对手过招。只有谈到窦妙的母亲时,太后才会流露出关怀。
帝都洛阳又掀起了一股清议之风。党人和太学生毫无顾忌地对朝政说三道四,朝议中一些很小的事情都会引来大批的人议论,使得帝国很多具体事务议而不决。窦武知道,党人和太学生是冲着自己来的,逼着自己下决心对付宦官。要不然,帝国的朝政就要瘫痪了。
七月二十日,皇家劝农庄庄主周赢派人来宫中报信。庄中大型牧场已完工,第一批两百头小猪,两千只小鸡和两千只小鸭已经开始喂养了。
牛弘又是一喜,自己的农业实验基地要开工了。预计再过十天半月,张奂将军捕获的蝗虫就能运到农庄,时间上衔接得上。
牛弘决定自己去看一看,还要带上帝国的大臣们。这是一种最好的推广造势,比下诏书还管用。跟太傅商量后,定在二十六日,参观劝农庄牧场。
党人和太学生对天子的事情到是没有非议,反而是叫好声一片。
牛弘忽然想到吃蝗虫一事,也作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不闹出洋相,牛弘还专门请教了太医。因为牛弘知道,有些品种的蝗虫人吃了会过敏。
太后窦妙知道了这事,也决定去看看。现在太后没什么可操心的,她要借机出去走一走,看看自己的干儿子又弄出什么花样。
二十六日,太后的马车在前,牛弘在后,后面还有百官,大队人马在羽林的护卫下直奔皇家劝农庄。天上有些薄云,牛弘坐在马车上还是觉得热。但车队一进入洛河旁的官道,就凉快起来。道旁有大树遮阴,还有丝丝凉风。
一到劝农庄,庄主周赢早等在大门口迎接。象这种活动,到是不讲究太多的礼仪。周赢领着一行人参观,羽林在场边护卫。
这么大的规模,真让大臣们开了眼界。帝国原来大家族中养猪,十来头猪的规模已经算大了。要是都从猪舍里放出来,肯定有草原牧群那种感觉了。只是草原牧群有羊牛马,可没有牧猪的。
太后窦妙今天特别兴奋。特别是看到毛绒绒的小鸡小鸭,喜欢得不得了,笑声不断。
看着参观的差不多了,牛弘叫张让去跟周赢打招呼,今天的另一出重头戏要上演了。
没多久,一盘盘由御厨精心制作的蝗虫端了上来。因为牛弘事先没有说,所以太后跟大臣们不知道是什么食物。但御厨的水平还真不一般,有几个大臣看到食物的色和香,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不过太后跟牛弘没开始,大臣们还是不敢先动手的。
窦妙笑呵呵地问牛弘:“皇儿,这是什么食物?这么香?”
牛弘说道:“这可是天下美味,蝗虫!”
一听说是蝗虫,窦妙一惊,有点反应不过来。
旁边的太傅知道以前牛弘说过,“陛下,真的要吃蝗虫呀”,太傅问道。
“当然,这么好的人间美味不吃,就太对不起老天的恩赐了。”牛弘说着,拿筷子夹起蝗虫,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看到牛弘吃的香,太后窦妙可不是那种故作秀气的小女子,也夹起蝗虫吃了起来。边吃边说:“香,真好吃”。
这下大臣们也跟着吃了起来。开始还是有种被天子太后逼着吃的感觉,到后来竟抢了起来。一会儿功夫就把蝗虫吃个精光。
几天以后,松脆蝗虫这道菜就上了洛阳城大小馆子的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