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五
大靖
李敖胜仗归来已有七日,靖王宫中,夜宴群臣,也算为李敖胜仗归来接风洗尘。
正值六月,后花园各色花草,势头皆盛,阵阵幽香入鼻,于此处宫宴,确实别有一番意境。
据说这是朝歌公主母妃,大靖王宠妃苏晚秋的主意。
此番接二连三推陈出新,也难怪盛宠不衰。
大靖皇后,太子昭启生母三年前因病早亡,大靖后位虚待。
大靖国君现任宠妃苏晚秋本有机会为后,只亡故皇后母家,一众陈姓官员联络朝中一众老臣极力反对。以造成整整三年,大靖只有国君没有国母。
只即便如此,高处正座,陪在靖王身边的依旧是宠妃苏晚秋。
此时的苏晚秋于后位,也不过差了一个名分而已。
正座两侧,分立而坐则是太子、众皇子、后宫有阶品的嫔妃次之,再是朝官,以李敖为首顺延而坐。
“一庆我大靖李家军凯旋归来。”
话罢,皇上起身,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贺李将军凯旋归来。”
一众皇子、妃嫔、朝官皆起身,端起酒杯紧随皇上,饮了杯中酒。
“二愿我大靖风调雨顺。”
一杯罢,皇上再举杯,仰头,再饮杯中酒。
“祝我大靖风调雨顺。”
众人再一次紧随皇上后,举杯,饮了杯中酒。
“三愿我大靖,国泰民安。”第二杯罢,皇上三举杯。
“祝我大靖国泰民安。”众人依旧第三次饮了杯中酒,方才重新坐下。
坐毕,皇上转头,朝身边的老太监微微点头。
老太监会意,弯腰点头后遂直了直身子,双手举至右侧,轻拍两下。
丝竹管弦之声骤起,宫中歌姬身着轻薄霓裳,似云霞般自三股路口款款而来,融汇于众人视线之中的一圆形空地。
众歌姬腰身款款,软若无骨。
当众人环成一个圈,似一众百莲花瓣缓缓绽放,一个身附薄纱青衣,挽着灵蛇发髻,轻纱掩面的妙龄女子,团簇于一众白莲之中,美则美矣,妖媚不足。
“好!”皇上大笑,似对这场歌姬舞十分满意。
苏晚秋得体于皇上身侧,脸上看不出半分醋意。皇后生时便是得宠的,向来定是有些手段。
这却没完,只见一众白衣歌姬缓缓散去,独留一青衣歌姬步若生云,直朝靖王去。
斟酒一杯,喂饮皇上,身旁苏晚秋竟也不气,反而目光温和。
斟酒罢,再重新回到空地,转身行至李敖身前。
“将军。”声音含情,双眼自是也如此。
终于,青衣女子纤手拂面,将颊上轻纱取下,竟是朝歌。
众人见此,纷纷起身,叹朝歌公主舞艺超群。
朝歌虽才十四,到底尊为公主,此众星捧月的场合怕是早就司空见惯。
由丫鬟引着,款款落座。
只目光却有意无意,投至李敖身上。
“李将军,战无不胜,臣心中甚是钦佩,敬李将军。”酒过三巡后,众人皆微醺,此时一大臣,端酒行至李敖身前。
李敖忙起身:“苏长史过奖。”
苏长史乃当今宠妃苏晚秋嫡亲兄长,自是知道朝歌与李敖赐婚一事,提前亲近自不必说。
“听说李将军纵使疆场,也不忘风花雪月。歌姬助兴,李家军好福气。”
说话的是新提拔上来的柳州刺史张礼政,与中书侍郎左敬之一脉,都是太子的人。
声音不大,只坐在李敖左右的官员都听的真切。
纷纷转头,看李敖如何反应。毕竟,他可是和公主定下婚约的人。
“我倒觉此乃我大靖之福,歌姬不畏性命安危,疆场随军,娼妓且如此,刺史以为如何?”
只未等李敖答话,张礼正便听身后人替李敖答了。
拆台不成,遂有些恼火,只转身,看见身后人,却面色微变,亦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