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西晋五十年 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

得到诸葛诞叛变的消息,司马昭一点儿也不感到惊慌,因为他早就准备好了讨伐叛乱的准备。司马昭以皇帝的名义下发诏书,表示皇帝和郭太后要御驾亲征,其实就是司马昭怕皇帝曹髦在自己出征以后又出什么幺蛾子,干脆绑架着他一起走。6月25日,司马昭让亲信把皇帝和郭太后留在大后方项县(河南项城)严加看守,然后自己领主力部队共26万,驻扎在丘头(河南沈丘);让新任命的镇南将军王基,兼任中原、淮河军区总司令,直接包围诸葛诞的老巢寿春。

与此同时,东吴帝国对诸葛诞已经派出援军。因为对于东吴来说,毫不费力的就得到淮河地区司令的效忠,简直就像中了六合彩一样让人感到兴奋。东吴帝国立刻给诸葛诞加官进爵,同时命令毌丘俭叛乱时投降过来的猛将文钦,立刻带领东吴精锐部队共3万人,火速北上赶往寿春支援诸葛诞,在司马昭大军包围寿春前,东吴援军就已经进入寿春,和诸葛诞一起守城;同时,另一路东吴将领朱异率领的机动援军,已经快速抵达安丰(河南固始),跟寿春的诸葛诞形成呼应态势,司马昭集结青州、徐州的精锐部队,才击退了朱异的攻势。

当时,司马昭身边的很多将领怕东吴再派更多援军,所以力劝司马昭马上进攻寿春。可是司马昭认为,寿春城防十分坚固,叛军士气正旺,如果现在进攻,肯定讨不到好处,万一东吴援军再在这个时候出来,正好被打个措手不及。于是,司马昭让大军只包围依山傍水的寿春东西北三门,唯独留下通往淮河南部大平原的南门来吸引东吴援军,陆地上运粮不方便,只要东吴军队来支援,就抄它的粮草,等到把东吴援军打退,再收拾诸葛诞。

7月,东吴帝国实际统治者、大将军孙綝,亲自率领大军抵达巢湖东部。不过和久经沙场的司马昭相比,这位孙綝实在是个彻头彻尾的草包,面对司马昭的主力部队,他自己不亲率大军决一胜负,却让吃了败仗的朱异再带领小股部队前往寿春支援。朱异人少,当然经不住司马昭大军的前后夹攻,结果被打的落花流水,粮草物资也被司马昭的奇袭部队烧了个精光,只好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吃草根、吞树叶逃回孙綝大营。看到朱异如此狼狈的孙綝,仍然命令朱异继续进攻,可是朱异实在需要修养,坚决不肯再去送死,孙綝气得七窍生烟,在9月1日杀掉朱异,然后率领主力部队,居然一声不响的调头撤回东吴了。

而诸葛诞这里,因为被包围的水泄不通,所以完全不知道外界的消息,还在傻呵呵的等着东吴帝国的援军。司马昭为了让诸葛诞继续安心守城而不突围,反而派人散步谣言,说魏军已经粮草不足,而东吴援军马上就要到达。诸葛诞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对粮食消耗不再限制,不久,供寿春城内近20万军队挥霍的粮食终于告急,而诸葛诞也得到了东吴援军已经撤退的消息。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救援无望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寿春城的每一个角落,再不想办法突围,这里就会变成诸葛诞近二十万大军的坟墓。诸葛诞的心腹蒋班、焦彝(咦)跑去苦劝诸葛诞,东吴主力一仗没打就调头撤退,根本不能再指望,应该趁现在士气还很高涨,一鼓作气进行全军突围,兴许还能派出去一部分人,否则都会被活活饿死。可是,以文钦为代表的东吴援军,坚持认为东吴不会扔下他们不管,而且司马昭离开中央太久,大后方一定会发生变化,劝诸葛诞再坚持坚持。

诸葛诞一琢磨自己还有这么多部队,一旦冲去城去就再难集结起来,到时候人单势孤,谁也不会待见自己,所以同意了文钦的意见,而且对力主突围的蒋班、焦彝开始深深戒备,最后干脆想杀掉他们来断绝其他人突围的想法。蒋班、焦彝毕竟在寿春城混了这么长时间,到处都有熟人相好,很快就知道了诸葛诞想拿他们祭旗。两个人一合计,他不仁,咱不义,劝他活命还要被杀,凭什么这么傻呢?11月的一天晚上,诸葛诞的心腹大将蒋班、焦彝从寿春城墙上悄悄溜出,投靠了城外的军队,将诸葛诞各种军事机密一点儿不拉的告诉了司马昭。

而没过几天,寿春城内的东吴援军也出现了重大问题。蒋班、焦彝出城投降以后,东吴援军逐渐成为主力作战部队,因为东吴官兵的亲人们都在东吴,所以他们没有什么退路,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他们必须打赢这场仗,才能回到家乡。而跟随文钦进入寿春的军队,最主要的就是以全怿、全端堂兄弟为首的全家军,可是这支部队,也因为司马昭的计谋,出现了重大问题:

全怿的两个侄子全辉、全仪,因为家庭矛盾,干脆带着他们的老娘和私人部队几十家人,一起投奔了曹魏帝国。司马昭得到了这个消息,马上按照亲信钟会的计策,一面好生照顾全辉兄弟,一面暗中派人模仿他们的笔迹,给还被困在寿春的全怿送去了一封密信,说东吴帝国因为东吴将领们不能解救寿春,打算把他们的家人全部杀掉作为惩罚,所以全辉兄弟才逃了出来。全怿一看确实是自己侄子的笔迹,所以一点儿也不怀疑信的内容,一琢磨反正家里人也活不成了,这么卖命还有什么意义,干脆在12月的一天,打开自己负责守卫的城门,带着全家军几千亲兵,投降了司马昭。司马昭对于全家军的投降非常欢迎,任命全怿当平东将军,封临湘侯,其他人也都各有封赏。

就这样,寿春城内的士兵和百姓们,在精神极度恐慌和粮食极度匮乏的状态下,度过了公元258年的元旦佳节。

寿春城内,文钦在和诸葛诞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文钦说:“蒋班、焦彝一开始劝我们突围,我们没有听他们的,现在全家军又出城投降,情况确实已经相当不妙。然而越是这样,司马昭就越松懈,我们应该趁这个机会,集结全力突围,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诸葛诞也深表同意,于是命令大军从面对东吴帝国方向的南门出城,对司马昭阵地发动猛烈攻击。

战况在霎那间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司马昭和诸葛诞的将士们同时在经受着自战争以来最大的考验。

一连四五天,诸葛诞的军队就像蝗虫一样,接连不断的涌出南门,不分白天和黑夜。而司马昭的士兵也像蝗虫一样,接连不断的支援南门阵地。司马昭命令士兵在南门建立起高墙壁垒,在上面架上炮车,上面装上大石块和火箭,只要诸葛诞一攻击,就马上发射。石块和火箭像下雨一样从天而降,到处都是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遍地都是死尸和伤员,连防御进攻的战壕里都塞满了尸体,护城河里流的水都被染成了红色。然而诸葛诞最终还是没有能够突围成功,司马昭耗掉了能堆成一座山的石块和成捆成捆的弓箭,硬是把诸葛诞又给堵了回去。

城里现在真正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原本足够吃一年的粮食,因为之前毫无限制的损耗,已经所剩无几。百姓和士兵们吃不饱,只好陆陆续续逃出城去,前前后后已经有数万人。面对这种困境,文钦又给诸葛诞出了个主意,就是把寿春城内的魏国人全部赶出城去,只留下自己带来的东吴军队守城,这样不是就把粮食省下来了吗?

看着在自己面前吐沫星子满天飞的文钦,诸葛诞的脸色逐渐发青。就是这个人,当初兵精粮足的时候劝自己不突围,结果弄的众叛亲离,现在又劝自己把手下都赶出去,只留下东吴人。他们都出城去了,我这个将军还混个屁啊!

当初文钦在魏国的时候,本来和诸葛诞的关系就十分恶劣,这次被派来支援诸葛诞,本来因为大敌当前,才被迫合作。可是文钦给诸葛诞每次出的主意没有一次灵验,反而让诸葛诞不断受到巨大损失,新仇旧恨一起发作,让精神高度紧张的诸葛诞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在寿春城墙突出的小城上,文钦像超人一样勇猛的儿子文鸯和弟弟文虎,正在专心守城,突然得到一个噩耗:爸爸文钦到诸葛诞那里参加会议,结果就在会议室里被杀。虽然知道爸爸和诸葛诞有些不和,但文鸯文虎还是感到难以接受,老爸英勇一世,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却死在友军的刀下。又悲又恨的文鸯、文虎,抄起家伙,叫上手下就要找诸葛诞复仇,可是没人敢跟着一起去送死。万般无奈,文鸯干脆领着文虎,立刻打开城门,骑着马就出城去了。

知道直接害死大哥司马师的文鸯来投奔,司马昭陷入了深思之中。旁边的军法官强烈要求把文鸯杀掉,以祭奠司马师的在天之灵,而司马昭却说:“文钦罪不可赦,他的儿子当然也应该死。但是如今他们走投无路来投降,如果杀了他们,就会断了寿春守军投降的念想,我们攻城就更困难。”于是,文鸯、文虎不仅被无罪赦免,还都被封为将军、关内侯。

为了再动摇一下寿春城里其他人守城的决心,司马昭让文鸯、文虎领着几百个骑兵,绕着寿春城来回跑,向城内大声喊:“文钦的儿子投降都没事,你们还怕什么?”城里饿的前心贴后背的人们一看这种情况,又高兴又羡慕。不久,司马昭亲自到寿春城下去巡视,看到城头上的士兵光拿着弓箭比划,却不朝自己射击,心里不禁一阵狂喜,对旁边的人说:“寿春可以攻下了!”

公元258年2月20日,司马昭命令围城各路大军对寿春发动总攻,在震天的战鼓声和喊杀声中,司马昭的士兵从四面八方登上城墙,杀进城中。

诸葛诞不甘心,他在心里一万遍的诅咒该死的司马昭、该死的东吴援军,还有那该死的文钦。二十万大军,就这样分崩离析,然而不甘心也没办法,尽管心里痛苦万分,还是逃命要紧。诸葛诞骑上马,带着几个亲信逃到小城,想从偏门里出去,结果正好被攻进城的士兵发现,一刀结果了性命。和毌丘俭一样,这位曾经伟曹魏帝国驰骋多年的猛将,也一样落的这么惨的下场。不过还好,诸葛诞不是一个孤零零的死去,因为有几百个忠于他的士兵,在被俘以后也坚决不肯投降,行刑队每杀一个,就问下一个肯不肯投降,结果到了最后,也没有一个服软。

然而,身体是肉的,大刀是铁的,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没有必要跟着诸葛诞一同殉葬。绝大多数的东吴将士,都主动向司马昭军队投降,各种武器像小山一样堆在地上。

进入寿春城的司马昭,看着不到10年而连续三次被战争洗劫的寿春城,不禁感慨万千。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三次叛乱的大本营,都设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城市,每一次司马家族讨伐反对者胜利之后,寿春城都会遭受一次大屠杀,从司马懿,到司马师,而现在轮到自己决定,该对这些叛乱的人如何处置了。

有人向司马昭建议,淮南不断发生叛变,形势依然很危险,而东吴降兵的家属仍然在东吴,恐怕不会诚心归顺,应该把他们都杀掉以绝后患。司马昭说:“古人用兵作战,从不消灭敌人的国家,而只是把领头的除掉而已,东吴降兵即使逃走,也足以显示我们的胸怀。”结果,投降的东吴士兵一个人都没有被杀,全部被安置在首都洛阳附近;对于投降过来的东吴将军,司马昭也分别给予封号;而凡是跟随诸葛诞叛乱的淮河军团将士,一律被赦免;对于被诸葛诞杀死的文钦,司马昭允许已经被封官加爵的文鸯、文虎给他收尸,然后由司马昭赠送一辆牛车,拉回老家谯县(安徽毫县)的祖坟入土为安。总之一句话,宽大宽大再宽大。

至此,淮河军区的第三次叛乱,也彻底平息,司马昭所施展出来的各种手腕,让曹魏帝国、甚至是敌国的士兵、百姓们,都深深折服。从此以后,淮河军区、乃至整个曹魏帝国,再也没有发生过反对司马家族的叛乱。通过这次战争,以司马昭为代表的司马家族,赢得了整个曹魏帝国将领们的一致敬畏和效忠,英雄辈出的中国大地,正在迎来司马家族称霸的新时代。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