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西晋五十年 3 、空有其名的国学宗师

西晋第一位太傅,是号称国学大师的郑冲。

郑冲,字文和,荥阳郡开封县人(河南开封南),他是西晋王朝一品大臣中极少数出身贫寒的人之一。

虽然出身贫寒,但是郑冲从小就清心寡欲,为人处事也非常忠厚仁义。

郑冲没有什么爱好,他只爱好历史和古代学者的著作,对儒家、道家很多古代学派的知识都有深入的研究。据说,郑冲非常帅,而且举止行为完全遵循礼仪道德,在那个儒家名士最容易出名的时代,郑冲却一直没有什么名气,因为他从来不追求名气,只是老老实实的读书、学习,很长时间里,他所在的州里郡里都没有发现还有这么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

曹丕刚当上太子的时候,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提拔了很多出身低微但又确实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直到这个时候,郑冲才脱离了平民身份,成为了曹丕的文学(文化顾问)。随着曹丕成为皇帝,郑冲也终于成为正式的政府官员,多次升迁以后,成为尚书郎(***司局长),之后按照惯例,到陈留郡(河南开封)当了太守。

客观的说,郑冲是一个合格的学者,但是他不擅长做学问以外的任何事儿。在陈留,郑冲的政绩乏善可陈,总之就是,陈留在他来之前是什么样儿,现在还是什么样儿,根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即使是这样,郑冲却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理由就是他在掌管一个郡的时候,从来没有利用权力给自己搞钱,只是吃饱穿暖就满足了。这么一位清廉的官员,在当时简直是个奇迹,郑冲就这样打出了自己的名声,当然,这名声只限于他的道德修养方面。

从东汉末年一直到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名士的威力和前途都是无限的。只要他有一个名士的名声,即使毫无实际能力,也能平步青云,谋个高官厚禄。郑冲的人品,确实没得说,但就像曹操重新启用贪污成性的丁斐时说的那样,我并不是不知道丁斐是个贪官,可是我用他,就好比养一条既会抓老鼠又偷吃家里粮食的狗,虽然粮食也会少一些,但总是比老鼠都吃了强啊!

曹操的话,可以说是对提拔官员标准的一个经典描述。不做事的人永远不会犯错,如果只是以是否犯错为标准评价一个官员,就只能在人们中间造成一个错觉:混日子比干活儿强,混日子的观念一旦确定下来,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就是终生难改了。这样看来,只会做官不会做事的官员,对国家和百姓利益的损害,比会做事但是不老实的官员更大,因为他们除了使国家权力运行失调,还会造成官场风气乃至整个国家精神的颓废。

但是在那个年代,郑冲这样的名士却被人们视为人中龙凤。曹爽辅政以后,把名满天下的郑冲请来做自己的从事中郎(参谋长),又让他担任散骑常侍(皇帝骑马侍从官)、光禄勋(名义上的皇宫禁卫军司令),成为皇帝曹芳的近臣。郑冲没有什么本事,他只会做学问,所以他就和曹爽的首席高参何晏、弟弟曹义、名士荀顗(以)、孙邕(拥)合写了一本书叫做《论语集解》,既显示出了他的学问,又通过写书和何晏、曹义结下了一定的友谊。

曹爽重用郑冲,多半儿也是利用他这个名士的名声来附庸一下风雅,所以也不给他什么实际的事情去做。在司马懿的政变中,郑冲因为根本也没做过什么事情,就没有受到任何打击。在曹爽死后,郑冲迅速的向司马家族靠拢,在公元251年,也就是司马懿去世前后,他被任命为一品大臣司空。

在曹魏帝国时代,司空只是一个尊贵的虚职,没有任何实权。事实上这种职位,也最适合郑冲这样只会做学问的正人君子,曹髦即位以后,郑冲和另一位国学大师郑小同一起给他讲解儒家经典著作、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史书--《尚书》。公元263年12月19日,曹奂即位以后,郑冲升任太保(皇帝老师之一),被封为寿光侯爵。

钟会邓艾事件之后,司马昭已经完全做好取代曹魏皇室的准备,开始叫贾充、羊祜这些亲信制定晋王朝的礼仪、法律,为了保证这些条文都能做到规范有序,司马昭让贾充把所有制定好的规章制度,全都交给郑冲审核一遍,只有郑冲认为符合古代礼仪,然后才颁布发行。

司马炎逼迫曹奂让位之后,曹奂派郑冲手捧着让位诏书送给司马炎。等到司马炎称帝,郑冲被任命为西晋王朝的太傅(皇帝老师),晋升为公爵。曹丕担任魏王太子的时候,是公元217年,而司马炎称帝的时候,是公元265年,也就是说,从曹丕领入官场的郑冲,这个时候已经从政将近五十年,由于他出身贫寒,我们不知道他出生的确切年份,但即使假设他二十岁就到了曹丕身边,那么在这个时候,他也已经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

和司马孚、何曾、荀顗(以)这些西晋建国初期的顶级大臣一样,郑冲也是极少的一位能够横跨整个三国时代的老寿星。在西晋建立的时候,这些开国功臣,都已经年老多病,进入了人生的晚年。当时的司隶校尉(首都军区司令)李熹、御史中丞(大监察长)侯史光就给司马炎写信,说郑冲这些人已经老得掉渣儿了,根本不能正常上班,应该让他们光荣退休、回家养老去。郑冲非常识相,一听说人家想要赶他,就立刻派人交还印章,司马炎不允许,他就又请求辞官,但是司马炎还是不同意。

公元270年,司马炎颁布了一道诏书,特别在郑冲、何曾、荀顗、王沈、羊祜五个人的封地里设置郎中令(警卫司令),待遇等同公爵,他们的老婆、爵位继承人也都被授予印章,享受这五个人薪水的三分之一。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官位、爵位、待遇,郑冲都已经达到顶峰,对于一个只会做学问的贫寒出身的人来说,这已经几乎成为一个奇迹了。郑冲感到自己已经功成名就,不应该再继续占着官位不放手,在公元273年,他又一次给司马炎写信,坚决请求辞职。司马炎看到郑冲也确实年老多病,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赏赐给他很多好东西,如果他省着点儿花,下辈子也花不完。

公元274年1月11日,郑冲去世。司马炎亲自在皇宫大殿为他举行葬礼,赏赐给他贵族用的棺材一套、朝服一件、官服一件,三十万铜钱,布一百匹(约900米)。等到公元277年左右,郑冲和司马孚等等十二位开国元勋的事迹,都被刻在太常寺(国家纪念堂)里的石碑上,他们的牌位,也都被放进皇家寺庙里享受祭祀。郑冲没有儿子,为了让这位开国元勋有后,司马炎就让他的侄子郑徽继承了爵位,郑徽死后,儿子郑简继承爵位,在郑简之后,郑冲一家的故事,再也没有任何记载了。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说,在政治生活里,郑冲是个毫无品德、也毫无能力的人。郑冲毫无执政能力,这一点连比较护短的《晋书》也明确的提出来了,他唯一被人们称道的,就是他的品德和学识。然而,实际上在曹爽倒台以后,他就立刻倒向司马家族;在他的皇帝学生曹髦被杀以后,不见他有一点儿难过的言语和行为;在曹奂让他向司马炎交让位诏书的时候,不见他有任何忧伤和难堪。

郑冲唯一可以自豪的,就是学了那么多的礼仪,读了那么多的书。他一直以道德高尚的高官学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然而说他道德高尚,我们却看不到一点儿忠臣的影子;看他是个高官,我们却明明白白的知道他不是一个实干的官员;说他一肚子学问,他又仅仅和别人合出过一本儿书。郑冲的一生,只是为了性命和虚名而随波逐流,他既没有什么道德,也没有什么能力和学识,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去当皇帝的老师呢?

然而明知道他什么能力也没有,司马炎还是要给与他最高规格的待遇和赏赐,原因只有一个,郑冲忠于司马家族,而且他有正直博学的名声,司马炎需要郑冲这样的人来做牌坊,郑冲更需要司马炎这样的人,给他早年做梦都想不到的财富和名声。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