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盘我做主”,这句话代表了很多80后的心声,因为他们不再像前辈那样唯命是从,唯唯诺诺,上级叫你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希望张扬个性,有话语权,有决策权,该自己做主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主,哪怕为此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这种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奠定了80后勇于创新的基础。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讲,要想创新,必须先有主见,再有强烈的愿望去改变这个世界,而不是为了生存,为了拍马屁去讨好别人,去扭曲自己,更不是昧着良心去迎合老板、老师、家长等相对强势一方的需要。
80后大多没吃过苦,这不是什么坏事,正是因为没有吃过苦,所以他们可以活得更洒脱,不会担心将来有一天会饿肚子,没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因为没有吃过苦,他们不愿意委曲求全,不喜欢任劳任怨,他们觉得那样做早就过时了,聪明人应当善于用“巧劲”,通过借力来达成目标,而不是“苦干”。用“巧劲”恰恰是创新所必需的第一个特质,所有的创新都源于对现有方案、现有方法、现有途径、现有工具、现有流程的不满,正是因为对现实不满,人们才有了创新的动力。
大多数80后都不必为吃饭穿衣发愁,从小被家长宠爱着,想要什么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而且经常得到夸奖和表扬。在家里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种纵容比起惩罚来说,更有利于启发80后的天赋,激发80后的热情,让他们愿意尝试新的方法,不惧挫折,不怕失败,这些都是鼓励创新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因为80后没有太多生存上的压力,更没有前辈人那种扬眉吐气的“复仇”的心态,可以用玩的方式去做事。由于经济条件比前辈人优越,他们变得越来越“贪婪”,总喜欢“新、奇、特”的东西,久而久之逐渐养成了“讲究品位,拒绝平庸,厌恶老套,崇尚新颖”的消费习惯。这一切都会推动社会的进步,让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脱颖而出。可以说,谁能把握住80后的这些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
当然,创新不一定是在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上下功夫,尤其是在现有国情和条件下,我们在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作为经济实力并不强的中国企业,现阶段还不是在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的时候(当然国防科技等关键领域除外)。为了尽快打开市场,赢得竞争,企业可以从完整产品入手,给目标客户营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体验”,这样可以用巧劲突破。说到完整产品,我不妨多介绍一下,希望更多的80后能明白完整产品的价值,将来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更大的回报。一般说来,完整产品包括三层,最里面是核心产品,决定了一个产品的性能和功能;第二圈是外围产品,主要是配套的支持和服务,让用户更好地发挥核心产品的价值;最外圈是外延产品,主要是给用户留下的印象、感觉和体验,与产品本身关系不大。
如果企业在核心产品上下功夫,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这是中小企业难以承受的。而在外围产品或者外延产品上做文章,就可以以小博大,以弱胜强,这是目前国情下中小企业的最佳选择。要想从外围产品或者外延产品上做文章,就要富有创新精神,用心观察用户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对现有产品有什么不满,尤其是在服务和体验方面,一旦找到了未被满足的需求,就能通过创新赢得用户的偏爱。当然,创新需要组织上的保障。我相信,一旦80后进入企业的管理层,有了一定的决策权,他们就会愿意把关注点从传统的“陆军”和“空军”转移到“特种部队”,用少量的、精锐的特种部队出奇制胜,而不是依靠狼性团队,更不会采用“地毯式轰炸”,因为那些方式已经过时了,劳民伤财。
相比前辈人,80后的思想比较开放,总喜欢换一种模式去工作,善于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由于80后没有太多的思想禁锢,对新鲜事物很容易接受,所以他们能够锋芒毕露,敢说、敢想、敢作、敢为,这一切都是创新所必需的基础素质。我坚信,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必定诞生在80后当中,因为他们有着平和的心态。而老一代人不管做什么,在下意识当中往往带着复仇的心理去证明自己,去经营企业,因此身上的包袱太重了,难以完成征服世界的重任。
其实,产品创新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困难,只要大家相信产品创新80%是科学,20%是艺术,就能够逐步掌握其方法论,按照规定动作去创新,而不是随心所欲。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两种不同的创新途径,即主动挖掘与被动挖掘。所谓主动挖掘就是积极主动地到目标用户那里去观察,看用户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困惑,有什么痛苦,有什么瓶颈,作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就是要针对这些烦恼、困惑、痛苦、瓶颈去做文章,要么提高用户的快乐指数,要么降低用户的痛苦指数。当然,要想主动挖掘,就要有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心态。所谓被动挖掘,就是建立一套虚心听取用户反馈的机制,让用户告诉你在哪里进行创新,如何去创新,毕竟用户使用了产品之后最有发言权,知道怎么改进更好。
不管是主动挖掘还是被动挖掘,主要任务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找出用户消费之后,在哪三个方面不满意?潜在用户没有加入消费的三个主要顾虑和担心是什么?自认为自己没有需求的三个主要原因是哪些?一旦找到了这九个答案,就找到了产品创新的源泉,就具备了产品畅销的基础,如下图所示。在我看来,中国企业目前大多是用“一条腿走路”,确切地讲,那不叫走,而是蹦,所以很累。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两条腿走路的话,别说100米,就是1000米也不觉得累,可是用“一条腿走路”的话,蹦100米就会满身大汗了。
但是,产品创新必须围绕着客户价值去展开,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给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独到价值。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必须基于“利他主义”的思维模式,一切围绕着客户来展开。对于选择了创业的80后来说,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首先明确这一点,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看到别人做什么产品赚钱,自己也去做什么,那样做是不会成功的。要想创业成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是谁,即锁定哪个消费群体,然后去发掘这个目标客户群体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有了这两点就知道创新的着力点在哪里了。
中国人很善于学习,但是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绝对不是为了抄袭,更不是为了山寨,而是为了超越,我们不能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以为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盗版(复制、山寨、模仿、高仿)是赚了便宜,其实不然,表面上看中国企业是赚了,其实赔大了,因为盗版只会把一个个中国人有相对优势的行业毁掉,让中国企业彻底失去创新能力和市场控制力,没有定价权,没有话语权,沦为发达国家企业的打工仔。众所周知,盗版打击的是创新,当一个企业靠创新无法获得利益时,就没有人去创新,当大家都不创新时,这个行业就完了,最后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走,用勤劳的双手换取一点点加工费,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
90年代中期,我曾在苹果公司担任中国市场总监两年,我对苹果的产品创新印象深刻,因为苹果信奉这样一个理念:做跟别人一样的产品是一种耻辱!要知道,中国之所以流行山寨情结,与60后和70后的生长环境有关,因为大家从小都是在“向xx学习”的口号下成长的,所以长大成人以后,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否则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这种“总想着成为别人”的思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失去了自我,所以很多人希望自己成为某某第二,希望成为中国的某某世界名人,而企业家则希望自己的企业成为某某企业,自己的企业成为中国的某某国外公司。人们渐渐地习惯了抄袭、模仿,直至山寨成为一种文化,人们不再感到羞耻。
殊不知,英国和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强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过专利制度保护创新,一个人、一个企业这一辈子只要做一件有利于社会的贡献,就可以享受一辈子胜利成果。当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创新上面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而当创新的成果都被别人剽窃的时候,谁还愿意创新?所以对于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国企业家来说,必须充分发挥80后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特点,企业要给80后提供合适的舞台,凡是能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创新都必须得到奖励,甚至是巨额奖励,让其他人羡慕。换句话说,谁给企业创造了实际的价值,谁就是企业推崇的好榜样,通过榜样的致富效应来带动其他人员,千万不要把那些喜欢吃苦耐劳的人树立为榜样。
所以说,创新必须有回报,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创新,一旦创新的回报足够大,人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创新,而一旦创新者成了先烈,自然就会打消很多人创新的念头,因为创新得不到回报。我知道国内有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他们把产品创新人员的收入与产品的销量挂钩,只要产品有销量,设计人员就有提成,在这样一种制度的鼓励下,80后的工作必然非常有激情,他们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为了尽快把设计转化为生产力,往往会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因为这一切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所以各种创新只有基于利益驱动才能持续,才能激发80后的主观能动性。
不过,创新的同时必须考虑过河拆桥,也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创新,用什么样的手段阻止竞争对手加入竞争,抄袭或模仿自己的产品,要在产品推向市场之前就设置好层层壁垒。要知道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就是:既要自己过得好,又要对手过得不好。不要以为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在抄袭、模仿、山寨流行的中国,人们喜欢跟风,都想不劳而获,所以要保护创新比其他国家都难。毕竟现有的制度、现有的环境还不够理想。其实,中国人非常聪明,关键是如何把大家的聪明才智引导到正路上来,不要把编程的功夫用在破解别人的正版软件上,不要把制造的功夫用在高仿别人的产品上,不要把勤劳做事的功夫用于琢磨人上,更不要把好不容易挣来的钱用在托关系走后门上。可以说,一旦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用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上,中国人完全可以设计出令世界惊讶的优秀产品,必然赢得世界的尊重。投机取巧,以假乱真只会扼杀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让国外的竞争对手偷着乐。
其实,中国人不管想做什么事都能做到,关键是看有没有下定决心,能不能同心同德。当年闹“非典”的时候,没用几天就能建立起一所传染病医院,那个时候的执行力自然没得说,那个时候的工作效率也高得出奇,那个时候的团队合作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另外一个例子是奥运会,我们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最让人惊讶的是不管什么样的奥运产品,如奥运吉祥物和奥运特供产品,在中华大地上竟然没有出现一个盗版产品。这与中国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盗版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全世界惊讶。可见很多事情不是不可为,而是没有下定决心。我坚信,只要中国人下定决心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就像中国的航天科技一样,在别人的封锁之下照样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就不多谈了。
80后的差异化思维与市场经济的中级阶段“产品经济”是不谋而合的,因为在产品经济阶段,任何一个品牌都应当明确“只为部分人服务”。这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关键,因为发达国家的市场早在30年之前就已经进入小众化的产品经济时代,并在最近这几年转向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中国那么多知名大品牌为什么无法走向世界,就是因为从根子上大多数企业家没有差异化的意识,没有意识到小众化时代与大众化时代的玩法是不同的,只会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
中国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大市场,城市消费者正在逐步从小康走向中产,人们的消费力在快速提升。在“衣食住行”基本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关注后面的两个字“乐”和“健”。很多人都知道洋快餐是垃圾食品,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对麦当劳趋之若鹜?大家明明知道垃圾食品对健康不利,为何还那么喜欢吃呢?按照麦当劳老板的说法,他们不是从事快餐行业的,而是从事娱乐行业的,他们的产品仅仅是给客户带来欢乐的一种手段,这与国内很多快餐企业把自己定位在吃上面有着本质的不同。同样道理,人们明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抽烟呢?套用几年前的那句网络名言:哥抽的不是香烟,而是体验!
所以说,消费者不是完全理性的,人们为了得到某种服务,为了得到某种体验愿意付出金钱,甚至牺牲健康,所以要从完整产品的角度去创新,去引导消费者,去创造新需求。我相信,随着80后逐渐进入企业的管理层,中国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将迅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