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 §第6章 自私的一代?

绝大多数80后在小的时候都没有吃过苦,这是事实,也是好事,因为他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景,赶上了中国快速腾飞的好年景,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家追求物质享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难道70后和60后不追求物质享受吗?肯定不是这样,可以说,追求享受没有什么不对,有谁敢对着自己的良心说自己不喜欢享受?如果有人那么说,一定是在骗人。经过30多年的奋斗,中国社会已经全面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而部分相对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了从小康到中产的转变。据国外调研机构统计分析,中国已经有2000万户家庭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水平(家庭年收入在6万美元以上),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开始进入消费的高峰期,而这个高峰期必定带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多少年来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真理,只可惜中国有太多虚伪的人不敢承认这一点,他们不像80后那样坦荡,不敢说真话,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更不敢承认自己自私。不客气地说,现在的贪官哪个不是在“大公无私”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贪官?因为他们也是人,他们也希望过上好日子,他们也想享受生活,所以存在就是合理的,一旦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只要设计一套“利益驱动”的方法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在一个人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之前,要求他们“大公无私”是违背人性的奢望,是常人做不到的。但是一旦一个人达到了“财务自由”的阶段,他所做的一切就不再是为了个人,他的财富也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社会的。那个时候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会间接地造福社会,造福他人。我们千万不能把百万分之一的“英雄人物”可以做到的高尚和伟大作为可普及的标准,要求普通人都能做到,那是不切实际的妄想。

记得20多年前,在中国的媒体上曾经有过一场大讨论,针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个话题展开了论战,可惜那个时代极“左”的意识形态占上风,所以最后以这个口号被批判而告终。可以说,在计划经济年代要求大家那样做,那样想是对的,因为人们在物质匮乏的时候最好的生存方法就是降低自己的欲望和期望值,这样能得到比较高的幸福指数,知足常乐。但是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们要想在世界上站稳脚跟,获得我们应有的地位,就要深刻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我们必须假定每个人都是“经济人”,而不是“道德人”,因此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权力,基于这种自私自利的假设,“以人为本”地去设计一套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避免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伤害他人,自然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很多困扰中国社会多年的顽疾问题。唯有在这个问题上实现突破,中国企业才能再创辉煌,才能征服世界。当然,除了用制度约束以外,还需要通过文化(信仰)来提高“经济人”的道德水准,让大家为了自己的尊严而严格约束自己。不过,中国人思考问题时喜欢把错综复杂的事情放在一起来看,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越搅和越糊涂,所以总也寻找不到答案,这是很要命的一种思维模式。

理解了人自私自利的一面,就很容易设计相应的制度,因为不管一个人多么坏,多么恶,他都不会不在乎自己的利益,都不会跟自己过不去,所以只要把利益驱动的机制设计好了,绝大多数疑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认为,正视利益驱动是未来十年中国再一次“解放思想”的关键所在,一旦大家能够正视利益驱动,就不再有包袱,就不再有困惑。可以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能够做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已经很不错了。不要唱高调,更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要大家都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能兼顾他人的利益,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已经是很了不起了,那样的话中国市场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市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坑害消费者。所以不要再用那些高不可攀的标准来要求大家,更不要用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要求80后,要知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自私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不理解这一点就等于不理解市场经济。

现在80后结婚都希望有车有房,甚至出现了男方没有住房,丈母娘就不同意女儿出嫁的“丈母娘现象”,这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理性的判断。尽管丈母娘的做法有点自私,有点现实,似乎与感情的初衷背道而驰,谈情说爱好像不应当把现实的问题加进去,其实不然,要想维持一段稳定持久的感情,两个人必须有经济基础,没有了经济基础,风花雪月的时间长不了,毕竟过日子都是很现实的事情,不可能总生活在浪漫的童话世界里,整天面对的必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果丈母娘有这样的要求,就会给那些没有住房的男士们压力,让他们去奋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再说买车,如果80后都拥有一部汽车,中国的汽车工业肯定还可以红火很多年,中国的内需就能够拉动起来。可以说,80后为了自己而尽情消费对社会来说是一件喜事,美国经济在战后的腾飞,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得益于“婴儿潮”那一代的消费观,他们超前消费,他们从不攒钱,他们讲究生活品质,他们知道享受生活,他们从来不讲究节约,甚至成为喜欢“浪费”的一族,他们从来不担心能源不足,他们舍得花钱,直到“婴儿潮”一代在这几年进入退休年龄,并逐渐退出主流消费市场,美国的经济才开始出现滑坡和疲态,见下图。

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二十多年里,是“婴儿潮”的第一阶段,大量的儿童和青少年带来了食品、玩具、动画片、迪斯尼乐园等领域的繁荣;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则是“婴儿潮”的第二阶段,随着“婴儿潮”一代进入工作岗位,个人电脑、时装、饮食、汽车、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开始繁荣;上世纪的最后十年和本世纪的前八年是“婴儿潮”的第三阶段,即“婴儿潮”的收入和消费顶峰期,他们掀起了房地产、奢侈品、尤其是金融市场的高潮,美国经济持续升温;但是2008年之后,美国进入了“婴儿潮”的第四阶段,“婴儿潮”一代逐渐步入了老年,开始大量退休,消费转趋保守,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医保和社保负担加重,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开始衰退,相信这是美国未来20年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是与老年人相关的旅游、健康、医疗服务等领域则会走向繁荣。

我认为,中国的80后与美国的“婴儿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在人口比例上80后不具备“婴儿潮”的特征,但是只要把美国的“婴儿潮”一代的消费特征研究透了,只要明白了美国的婴儿潮是怎么影响美国经济转型的,知道他们是怎么推动美国市场从大众化消费转向小众化消费的,就能明白中国的80后是怎么回事,就会知道伴随着80后逐渐成为中国市场上的主流消费群体,中国市场必将从大众化消费转向小众化消费,中小企业时代就会来临,到那时80后创业才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现在关注大众化市场的知名品牌如果不能把工作重点从目前最有钱的60后和70后转向80后,就可能错失未来市场的主动权,就会被80后所抛弃。可以说,哪家企业满足了80后的消费欲望,哪家企业就掌握了未来十年的主动权。

在中国有一个令外国人无法理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都恨别人拥有特权,讨厌那种借着特权招摇过市的人,可是每个人又都希望自己拥有特权,一旦自己拥有了特权,又会沾沾自喜,这不是很矛盾的心理吗?说穿了,人们不是怨恨特权,而是怨恨自己没有得到特权。这种思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某些传统的价值观是多么的虚伪。可以说,唯有基于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承认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合理合法的,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的制度,才能让社会走向和谐。为什么那么多人伪造某种车牌?是因为那些车牌有特权,可以不交费,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任何一种车牌都没有特权,就不会有人伪造车牌,逻辑就是这么简单,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否则怎么查扣都不管用。

自私自利不是什么坏事,是每个人的本能,是社会得以进步的原动力,所以应当保护个人的利益,尽量达成社会公平、公正,让大家学会包容、体谅。当然自私并不意味着攀比,更不是仇富,每个人都需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致富,而不是通过邪门歪道去赚钱。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所以民主制度就是把各种各样的“自私”综合起来,达成妥协。不管是发达国家的议员,还是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他们都是代表了某一个特定的利益群体,他们的任务就是为某一个利益群体去说话,去争取利益,难道这不是“自私”的行为?正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自私在一起碰撞,才有了民主,才有了协商,才有了妥协,才有了包容。

在计划经济年代,所谓的无私奉献更多的是虚伪和虚假,是一种表面上的无私,人们说一套,做一套,每个人面对镜头的时候,面对话筒的时候,都会冠冕堂皇地唱高调,可是大家都在玩嘴,谁也不真的使劲,偶尔遇到一些与众不同的“英雄人物”,就成了劳模,就成了榜样。40多岁的人也许还记得,当年在农村采用人民公社制度,大家吃大锅饭,集体干活,集体分配,人们看起来都是无私的,可是结果如何?大家都不努力工作,都等着“活雷锋”来帮助自己,结果把中国经济拖到几乎崩溃的边沿。而在城市里,当一个小区的人共用一个水表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拼命地浪费,每个人都怕自己亏了,因为水钱是大家平均摊派支付的,结果是浪费严重,难道大家都忘了这些铁的事实了吗?

直到***时代才彻底扭转了这种局面,通过“包产到户”,让每个农民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奋斗,中国的农村才焕发出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的粮食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承认个人利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城市人有了为自己赚钱的机会,有了靠努力奋斗致富的机会,很多民营企业才得以迅猛发展,中国经济才获得了30年的快速成长。可见解放思想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大家不敢碰“利益”这根敏感的神经,有些事情即使做了也不敢说,所以接下来十年最关键的突破就是“正视利益驱动”,不回避人们自私自利的一面,不回避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一面,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利益的平等交换。很多口口声声讲大道理的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私,而是一种无奈,甚至是一种虚伪,所以这些人一旦贪起来比那些平常不讲大道理的人更厉害。

对于那些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应当摒弃奉献精神,而应主张平等的利益交换,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就是为了保护弱者,不能无止境地让员工奉献,让企业老板得利。如果想奉献,80后可以不要任何报酬地利用业余时间去做义工,那是他们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在企业里,不能免费加班,不能白干活没有报酬,要把正常工作和志愿者分得很清楚,这是发达国家普遍的思维模式,即在做志愿者时可以一分钱不要,可是在做工作时却要斤斤计较,这样才公平合理。

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里,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千方百计想办法去走后门,不管花多大的代价,不管付出多少钱,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去上学,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很多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成了这个社会的新贵,成了可以用权力去寻租的人士。我们为何不能像新加坡那样,推行“义工制度”,如果你想让孩子上某个好学校,一来考试要合格,这是基础条件,二来家长要到学校做义工,通过为学校做工作来积分,这不是一种奉献,而是一种交换,因为做义工与孩子上学挂钩了,所以志愿者就多了。可见,设计一套利益驱动的机制,把大家的关注点从走后门引到做善事上来,社会风气会更好,家长也会更轻松,觉得自己很高尚,孩子进了好学校也觉得光荣,不是父母花钱买来的。

所以正视人自私的一面,承认人自私是好事,是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关键所在,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的很多疑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要感谢80后,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自私自利,从不虚伪地装模作样,所以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一代人。他们有勇气说出自己的心声,勇于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如果70后和60后都能这样,必定会加快社会的进步。其实,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就是尊重人自私的一面,用恰当的方法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2002年5月,惠普宣布兼并康柏公司,中国惠普当时的总裁想让我来负责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两家公司的兼并整合工作,这个决定对我来说非常突然,因为我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为什么选我做不得而知。当上司跟我在电话里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之后上司跟我说了三句话,我就下定决心去做了。第一句是这项工作是公司未来一年的头等大事(强调重要性),第二句是这项工作他也没有做过,他帮不上我(强调挑战性),第三句是没有几个人有机会做这样的兼并整合工作,你能学到很多东西,积累很多经验(强调个人利益)。其实,这就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所具备的才华,能够抓住每一位下属的心,让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发自内心地努力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带领中国惠普的兼并整合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兼并整合任务,成为全亚太地区的第一名,得到了嘉奖,而我本人通过这项工作也掌握了两家企业兼并整合的技能和诀窍,拥有了难得的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