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 §第7章 叛逆的一代?

80后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人,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去做到,人前说一套,人后做一套,表面上看是正人君子,背地里老是干一些令80后不耻的“坏事”,而且干了“坏事”被发现了还不愿意承认,还百般抵赖,死不认账,甚至用冠冕堂皇的词语来掩饰。这样的人多了,80后对那些喜欢讲大道理,喜欢教育别人的虚伪之人渐渐地产生了反感,有了抵触心理,这种状况放大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叛逆”,不管老一代人说什么,他们都不轻易相信,不管媒体上说什么,他们都表示怀疑,越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他们越是不相信。另外,80后之所以在老一代心目中显得“叛逆”,是因为80后比以前任何时代的人都更有主见,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他们敢于固执己见,即使是错了也要自己亲自去尝试,所以与老一代的传统想法和做法往往是不一致的,所以老一代就认为80后普遍“叛逆”。

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有必要先把“叛逆的定义”是什么搞清楚,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说80后不听父母的教训,不听老师的教育,不听老板的教诲就是“叛逆”的话,那么这种“叛逆”的定义是老一代强加给80后的,这个衡量的尺度和标准是老一代制订的,是不合理的,而且并没有得到80后的认同。如果别人跟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是“叛逆”的话,那么这是老一代的思维误区,即家长作风在作怪,是“一言堂”思维的误区,是居高临下看别人的视角,是独裁思维的延续。要知道,80后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任何人不能再拿他们当10来岁的小孩子去看待,去对待(尽管很多80后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而是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行为,就算80后想得不对,也要给他们试错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通过实践明白很多道理,只要事前善意地提醒一下就行了。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从听话到不听话,从不听话再到听话,这样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这是人生很正常的演变过程,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讲,都会经历这样五个阶段,见下图。

在我看来,80后之所以不听话,之所以显得“叛逆”,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与80后沟通,人们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服80后。我坚信绝大多数80后都是讲道理的,他们之所以不听父母,不听老师或不听上司的话,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说得没有道理,讲话的人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看问题,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所以80后才觉得那是说教。可以说,从80后开始,人们有了质疑的眼光,有了质询的需求,这比70后和60后要明显得多,而这种演变对整个国家来说绝对是一种进步,因为他们这一代人善于思考了,他们不再轻信各种说教了,不容易被忽悠了。今后不管是什么人,你要想说服80后,就要拿出令他们信服的事实和数据来,用理性的语言和真实的证据去说服他们,不要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说辞和大话去愚弄他们,更不要编一些动人的故事来戏弄他们。所以说,谈到80后“叛逆”的问题,说穿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

沟通是一件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困难的一件事,这是很多80后与父母有“代沟”的根源所在,因为这个世界上谁也说服不了别人,谁也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每个人都只能是“自己说服自己”。我在讲课时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喜欢听我讲的话,如果你认同我讲的话,其实是因为你的想法与我一致,从而产生了共鸣,表面上看是我说服了你,其实是你自己得出了与我一样的结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所以一位优秀的演讲家总是能够“换位思考”,他们清楚地知道听众关心什么,在意什么,喜欢什么,反感什么,知道如何用听众听得懂的“朴实语言”去沟通,能把握住听众的“痒点、痛点和兴奋点”在哪里。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平易近人的沟通,才能真正打动80后,让80后发自内心地信服,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可以说,明白了沟通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就不难解决与80后的沟通问题。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站在80后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试着去理解他们的追求,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困惑,理解他们的痛苦,就不难激发他们的梦想,唤起他们的热情。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在给部下布置工作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把任务派给部下,让他们按照上司的要求去“干活”;另外一个是告诉部下做这件事能从中学到什么,能得到什么,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如果是“干活”,员工会很被动,能按时完成上司交给的任务就不错了,因为他们觉得是在帮上司干活。可是,如果改变一下沟通的方式,让员工感到是为自己做事,结果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会为了自己学东西、长本事而努力地去“做事”,自然而然就有了主人翁精神。

同样一件事,站的立场不同,说法就不同,效果就完全不同。很多人与外国人打交道时也感到沟通很困难,就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不了解外国人的思维逻辑,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问题,总是试图去解释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是对的,结果可想而知。

除了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谈到80后的“叛逆”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价值观的冲突。可以说,很多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已经过时了,与其说是80后“叛逆”,不如说是老一代的很多思想都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比如说,在老一代人看来,那些兢兢业业却没有任何成绩的“老黄牛”是好人;那些老实听话,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人是好人;那些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在一家企业干一辈子的人是好人;那些不管自己是否满意,都勇于当“螺丝钉”的人是好人;那些不管企业有没有前途,都能够凑合过的人是好人。因为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工作态度,而不是工作结果,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当然,老一代人更关心的是如何在别人眼里看来是好人,怕别人说“闲话”,大家都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以别人怎么看自己作为判断好坏的标准。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那些“老黄牛”未必是新时代的“好人”,因为绝大多数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都是以结果论英雄,如果你很努力,却没有结果,按照现代企业的理解就不是好员工,那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思维方式早就过时了。

另外,80后的女性比以往任何一代人活得都潇洒,活得都自在,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以自己的幸福作为着眼点,他们不愿意按照老一代说的那样去做,他们不愿意像老一代人那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要知道老一代人的那种思维模式束缚了多少代女性,过去的女性不管婚姻多么的不幸,不管自己多么的痛苦,她们都不敢离婚,都不愿离婚,怕别人指责。但是选择痛苦地度过一生是正确的决策吗?在80后看来,肯定不是,那是愚昧的做法,是自欺欺人的做法,是既让自己不痛快,也不让别人痛快的做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很多老一代的女性为此成了“被虐狂”,整天以吃苦受累作为自己的追求,好像自己越痛苦,就越能显示出自己的伟大,越能博得周围人的同情,这是一种典型的弱者心态,是一种无声的反抗。但是80后女性不会再走那条老路,尽管她们的做法在老一代人看来有点“叛逆”,甚至有些“随便”,但是从骨子里这样想、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因为她们不愿意凑合,不愿意自己欺骗自己。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人多少年来引以为豪的“勤俭节约”精神,在老一代人看来,现在的80后不知道节约,喜欢浪费,看到他们大手大脚地花钱就觉得不自在,不顺眼。可是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80后喜欢消费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大家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么中国经济靠什么来拉动?内需从何而来?要知道美国战后的经济腾飞,与美国的“婴儿潮”一代盲目消费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如果没有消费的欲望,什么都凑合,就没有工作的动力,就不会拼命地去赚钱,社会就不会进步,因为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的腾飞。所以老一代人应当用欣赏(至少是宽容)的眼光去看待80后的消费模式,只要他们是通过合法手段赚到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因为80后还年轻,他们不想年轻时苦哈哈的,辛辛苦苦地攒钱,就为了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他们认为将来一定可以挣到大钱,所以没有必要把辛苦挣来的钱都存起来,他们敢于超前消费,他们喜欢拿明天的钱去享受,这些都是社会的进步。

最后,“叛逆”是蔑视权威的表现,过去我们都习惯了在权威面前臣服,只要你是大官,只要你是老师,只要你是家长,只要你是专家,你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没有人敢质疑,没有人敢挑战。所以以前在中国的大学里很少见到学生挑战老师,在中国的企业里很少见到员工挑战老板,就是因为多年的教育让大家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做一个顺从的小绵羊,逆来顺受。直到80后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以彻底改观,因为他们追求的是真理,他们不再屈服于权威,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而不是按照老一代教育的方式去看世界。记得20多年前,我在惠普工作时,因为工作调动,我要到另外一个部门当经理,接替我的人是一个老外,出于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我就跟他打了个招呼,说某一个人很不错,可以重用,希望他关照一下。虽然我们过去一直是关系不错的老朋友,也经常在一起打球,可是他却对我说:你干吗跟我说这个?我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弄得我很尴尬!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80后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去做判断,而不是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