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建文帝传奇 正文 第二回 走暗道君臣逃遁 除隐患朱棣觅仙(5)

查访的人马分为两拨,分别从本土和海外两个方面来进行。

海外,永乐皇帝钦命太监总管郑和,以通商和出访海外诸国为幌子,打造巨型龙舟,组成庞大的船队,驾船下西洋。而真正的使命是寻找建文帝。

公元一四零五年六月,即永乐三年,也就是朱棣登基后的第三年,郑和受命组建船队,从苏州浏家港出发,并开始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洋寻找建文帝(返程复命后又再出发寻找)的行程,最终成就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郑和也因此而被敕封为“三宝太监”。

本土方面,朱棣找来了一个籍籍无闻的人——江苏常州人胡濙(音同“赢”)作为查访建文帝下落的秘密使命的执行人。

胡濙是个极不起眼的人物,在朝中任“给事中(官名,六品)”,没有任何靠山。既不是燕王潜邸的嫡系,也不是朝中重臣的党羽,可谓位卑官小无足轻重。他这样的人无人问津,无人在意,即便从朝中消失了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所以,朱棣认为他最适合担任查访建文帝行踪的秘密使命。

朱棣给了胡濙一个公开的使命——奉旨寻找仙人张三丰。

几乎与郑和首次下西洋的同一时间,胡濙也拜别了永乐皇帝朱棣,带着秘密使命出发了。

临出发前,朱棣召见了胡濙,给他下了一道圣旨,其内容是:

一、 授予“朝廷特使”职位,官职提升为四品,着锦衣卫服饰。

二、 授予大内金牌,可以调动州、府、县的驻军部队。

三、 授予“临机决断”之权。可以不必事先奏报而随机处置相关

事宜,不受地方官员的节制。

四、 务必找到并抓捕朱允炆,死活不论,时间不限。如没有找到

就不必回朝复旨。

胡濙领旨谢恩,含泪叩别永乐皇帝。

望着胡濙离去的背影,朱棣那不安的心却依然悬着。

这正是:

置之死地而后生,夙忧夜惕觅踪影;

冲破罗网振翅飞,鱼入大海鸟归林。

欲知胡濙如何寻找建文帝、后事又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据明代万历年间出版的《致身录》一书记载,建文帝在城破之日万念俱灰,想要自杀,此时,一太监突然站出来道:“高祖驾崩时,留下了一个箱子,说遇到大难之时才可打开,现在是时候了,请皇上打开箱子吧。”看过以上这些记载,相信大家可能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些记载似乎带有武侠小说的写法和情节,朱元璋确实神机妙算。虽然这些记载近乎荒诞,但明朝史料大都认为建文帝没有死,那么为什么这个问题还能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呢?这是因为在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得建文帝的生死变得不再是单纯的历史问题,而是极为复杂的政治问题。这件事情就是“朱三太子”事件,即所谓明朝灭亡之时,朱三太子并没有死,而是活下来继续组织反清的事件,要说这位朱三太子也实在算是个神仙,从顺治到康熙、雍正,历经三朝共一百多年,如同幽灵般缠绕着清朝统治者,一直到三个皇帝都死了,他仍然战斗在反清第一线。清王朝对这个幽灵极其头疼。很明显,建文帝的故事与朱三太子有很多相似之处,故而在修明史时,清王朝即授意史官更改这段历史,一口咬定建文帝自杀而死。值得肯定的是,很多史官坚持了原则,顶住了压力,坚持建文帝未死之说,但无论哪个朝代,无耻的人总是不会缺少的,大学者王鸿绪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人品明显比不上他的学问,为了逢迎清王朝,他私自修改了《明史稿(明史底稿)》,认定建文帝已死。由于明史毕竟是官方史书,故而影响了很多人对建文帝之死的看法,直到近代,史学界对建文帝未死的问题才有了一个比较统一的、肯定的意见。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