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叶欢故作悲伤状。蔡邕一谦谦君子,果然追问何故,叶欢这才道:“小子蜀中人氏,家中有父、母,二老薄有良田,虽不富却也食足安康。无奈小子自幼好读书,欲寻一名师指导,蜀中人皆盛传蔡大家文明。父母知晓孩儿心思,便便卖家产齐家前来洛阳已便小子求学,不料半路遇山匪,父母为保护小子,死命拖住山匪双双遇害,小子一人藏身山涧,侥幸脱身。”
蔡邕闻言一愣暗想,“原来自己名气如此之大,蜀中皆已盛传,可却也因为这名气害了眼前叶欢一家,心中愧疚之情油然而生。连忙安慰叶欢道:“叶公子节哀,不知叶公子家居何地?令堂又于何地遇害?来日吾定当禀明圣上,督促当地官府剿灭山匪。”
叶欢早已想好回词道:“小子家居益州巴郡,至于高堂遇害之地欢也不知其地名,都怪欢才疏学浅,但异日定当重游故地,找寻凶手。”言罢,双颊热泪滚滚,却目光坚定,一副势要手刃仇人的模样。
蔡邕早已被叶欢神情皆佳的表演所感动,心中暗赞:“此子孝心可嘉,又是奔自己名声而来,且家逢巨变,自己一生也未收几个弟子。早年吴地顾雍算一个,曹操曹孟德只是记名算半个,收他作弟子也不无不可。”念自此便道:“那不知叶公子今后有何打算。?
叶欢闻歌而知雅韵,知道蔡邕有心收徒,连忙道:“小子出蜀地便为拜蔡师门下,今家逢巨变,洛阳举目无亲,前日幸好杨大爷收留,否则小子早已埋尸荒野。今恳请蔡师收下弟子,弟子愿献上良纸制作秘方,作为拜师之礼,望蔡师收留。”叶欢边说边起身到大堂中央,五体投地的匍拜而下。
蔡邕连忙上前来扶起叶欢,叶欢只是哭泣,拒不起身。蔡邕道:“即如此,老夫便收下汝便是,只是老夫门下规矩甚严。”
叶欢闻言大喜连忙道:“尊师放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定当谨记师父教诲,不敢越雷池半步。”
蔡邕闻言满意笑道:“好了,好了,先起来,来日为师再邀请几位好友那时你再行拜师大礼。”古人讲求一诺千金,叶欢闻言,心中大定,这才从怀中摸出自己造纸记下的心得交予蔡邕道:“老师,这是吾制纸所得,请老师过目。”
蔡邕也不客气,接过一看,见上面把制纸过程以及所要注意的地方写得极为详细,可惜字迹却十分不堪,看了看叶欢,也就释然。想想一少年,家中又非豪门大族,字迹不好亦是情有可原,但难得的是条理清楚,明朗,说明叶欢文底厚足,表达能力非一般。他哪知道叶欢哪会写隶书古字,这还是叶欢对着亭长家的竹简一字字描下来的。
蔡邕看完连声赞道:“好,好,好,汝这是功在社稷,利在儒林,想不到吾蔡邕晚年还能收到一位麒麟之子为弟子,哈哈 不错、不错,过几日吾便找几位好友共同设法制出此良纸。”
原来蔡邕好收藏书籍, 一生绝大部分收入皆用于藏书了。家宅虽大,却是皇家赐宅。蔡邕倒不迂腐,知道这需要投入,所以言招集几位好友共同攘举这件大事。
叶欢知道,由于蔡邕的性格过于耿直,不喜阿谀奉承,在朝中地位并不牢靠,过几年就会因为谏言遭贬。自己拜他为师,他遭贬自己的大计定会遭阻,何况自己是穿越人士,有金手指,赚钱的方法多得很。这造纸秘方功在千秋,叶欢是想经蔡邕之手献给汉帝刘宏的,已稳定他在朝中的地位,便小心道:“老师,闻前朝蔡伦造纸,纸名为蔡侯,然否?”
蔡邕闻言一愣道:“那蔡氏先辈原为内务府一小吏,因造纸而封关内侯。”言到此,蔡邕心中明了。内务府隶属于皇室,所以内务府的成就皆属于皇室。念此,不由看了看叶欢,这小子居然有政治思维,吾一时得意居然忘形了,亏他提醒得是,此造纸术当献于皇室才对。不由想考考叶欢便道:“那小欢你觉得如何处理这秘方。”
叶欢早已思虑周全,答道:“老师当以自己名义献于汉帝,过几日老师不是要予弟子成拜师大礼么,弟子将言,此乃新蔡候纸。”
蔡邕闻言,口中不停叨念着,“新蔡候纸,新蔡候纸,新蔡候……”随即,恍然大悟,不由深深看了叶欢一眼,心中暗赞:“麒麟之才也。”道:“好,就如此。”
此时,天色已晚,遂招管家蔡福前来备下膳食,并安排住处,言明已收叶欢为弟子。蔡福连忙恭喜自己的老爷,也恭喜叶欢,大堂中,笑语不断。期间,叶欢与蔡邕交谈,两千年的知识累积优势很快便体现出来。很多观点的先进性,可行性让蔡邕叹为观止,偷笑自己捡到了一个宝贝弟子。
叶欢也向蔡邕恳求了一件事,就向蔡邕借钱一贯,以报答杨老汉的收留之恩,虽然不足以报其万一,但叶欢也只有等到自己功成名就后在图后报。蔡邕在心情大为高兴下,想不想就答应了,并叫蔡福马上支一贯钱给叶欢。
蔡府分前后左右四院。前院由大厅通往左右后四院。下人一般居住于前院,客人一般居于后院。叶欢被安置于左院,在蔡福带领去左院时经过走廊,叶欢深深看了后院一眼,暗道:“不知道那名传千古却飘零一生悲苦一世的蔡大才女是否就在里面。不过自己既然来到这三国,那么蔡大才女的命运就一定要改变。只不过那千古传诵的《胡笳十八拍》恐怕就没有了。要不要从后世把它盗过来呢?可惜自己不懂古琴,诗倒可以,想想: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苦我怨兮诰于长定。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那该是在怎样一种凄凌断肠的心境下才能作出如此用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唱。 叶欢不由泪盈满眶,双拳紧握暗自发誓,蔡昭姬,吾定要护你周全。
一夜无语。第二日一早,叶欢找到杨老汉,言明自己已拜在蔡大家门下,并把一贯钱如数交给杨老汉道:“杨老之恩,恩深似海,小子粉身不足以报万一,小心意,请杨老收下,他日功成定有后报。”
杨老汉闻叶欢心愿达成拜在蔡大家门下,也替叶欢高兴。再三推迟叶欢不过,只好收下铜钱而去。临走时告诉叶欢自己的儿子杨义,在西城门当值,并嘱托叶欢有时间去乡下玩。相处一月有余,二老早把叶欢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叶欢本想送杨老汉出城,可自己对洛阳还不熟,就打消此念头,转身回到蔡府。
这日,洛阳许多士人皆收到蔡府的请帖,言后日九月初八乃黄道吉日,宜授业,蔡大家家中举行收徒大典。古人拜师可不像现代人叫声师傅就完事,是一个非常繁琐且庄重肃穆的过程,当然记名弟子除外。真正的入室弟子都要经过这一仪式。古人对传道授业的尊重远非两千年后的现代人可以理解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一斑,弟子不敬老师那绝对是人伦大罪。
叶欢刚转回大堂就闻蔡福言道:“老爷在书房等候汝。”叶欢随蔡福到蔡邕书房,蔡福径自忙事情而去。蔡邕看了叶欢一眼道:“汝之前读过何书,学业如何?”这是考较叶欢学业的节奏。
叶欢闻言暗想:我读的书可多了,可全不是这个时代的。高中时倒是学过论语,可也只有几段而已,隧连忙道:“弟子愚钝,昔日皆是东学西看,今拜在蔡翁门下,当重头学习,以铸文儒之基。”
蔡邕闻言点头赞道:“好,汝能明此理,异日成就定当不再吾下,那便从论语开始吧。”说完指了指桌上一捆竹简。叶欢上前抱起竹简,感觉一个头两个大,暗想,得想法搞鼓出活字印刷才行,口中却道:“多谢师翁赐,那徒儿先返房看书了。”
蔡邕道:“返房看什么书?就在这里看,不懂便问吾,为师也好为你解惑。”
叶欢闻言只好在一旁跪坐下来。原来蔡邕早就在自己书房中添了一个位置,叶欢心中叫苦不迭,跪坐呀,这状况恐怕得一跪一天。叫苦声中,叶欢打开竹简,只见上面刻着非常漂亮的古字隶书。心想自己是要好好补充下古文字的水平,便专心看了下去。遇到不识的字便问蔡邕,蔡邕不厌其烦的给叶欢讲授,其传道授业的态度称得上师之楷模。绝非二十一世纪所谓叫兽所能相提并论的。
接下来两天,叶欢便把全副精力用于《论语》之上。每日除了吃饭便是看书,心中期待的蔡琰也没有出现。暗想:“不是每个穿越者都会被蔡琰的琴声所迷,然后两人相识,相知,相恋吗?怎么这两日蔡琰都没有弹琴呢?”
东汉时期是三日一小朝,七日一大朝,九月初八正值大朝。群臣在上完大朝后,一些与蔡邕交好的大臣便直奔蔡府。今日是蔡邕收徒成礼之日,同时也想看看蔡邕引以为豪的麒麟弟子是何等人才。
蔡邕一下朝便先一步回府,指挥各家丁布置拜师仪式,并准备酒宴准备招待前来观礼的公卿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