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燃武 第14章 论辩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原文。

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耐,海纳百川是一种胸怀,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秽是一种奉献。

曹允谦逊、能耐、毅力以及奉献都有,唯独追求与胸怀没有,能耐之中的‘柔’字,更是沾不上边。

如果曹允愿意前去国公府的小道观与老夫人一同念《道德经》,曾斌必让老夫人给曹允上几堂生动的为官教育课。

冥顽不灵,食古不化说的就是曹允这类人。

百姓喜欢这样的清官,曹允连任两届广州刺史也不是没道理。

曾斌不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先不说贡献一道,单是说话就很费劲。

好说歹说,曹允硬是如木桩站在国公府门前一动不动。

不说茶水了,只怕曹允认为国公府的空气都是脏的。

正四品下州刺史清官,在这个时代乃奇葩中的奇葩。

诸如曹允这样的清官,最适合皇帝御用在朝堂与那些滑不溜秋的功勋对着干。

皇帝是喜闻乐见的,但也是最头疼的一类人。

在朝御用这类人,在野运用这类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岭南有曹允这种人,能牵制住号称岭南王的曾荣,是皇帝对无法掌控的地区常用的手段之一。

想干坏事,得过了曹允这一关。

接下来所谈之事,曾斌自然要过曹允这一关。

“曹公认为小子别有用心?

西郊那点人,能干出什么事来?

十三年,不,已经十四年了。

前太子拥兵数万也不过一月就被朝廷覆灭,岭南横尸遍野,林邑真腊两国上缴无数财富才躲过一劫,试问在大武圣上眼皮底下,谁还敢造反?”

曹允呵斥不得胡言乱语。

曾斌不以为意。

外人不知情,但在国公府和曹允眼里并非秘辛,想必曹允在其中也充当了重要角色,否则战乱过后岭南为何会如此宁静,僚人和俚人最是喜欢挑事的主。

没有曹允和柳七娘的压制,指不定岭南会更乱。

“西郊六千人七百八十二人,其中妇孺占了近一半,剩下的三分之一还是老弱病残。

曹公乐善好施为百姓愁苦小子佩服,可曹公您有没有想过,您帮得了一时,能帮得了他们一世吗?

人一旦习惯了施舍,必会一直等待施舍,长此以往只会助长其懒惰的性子。

说句曹公不愿意听的话,这种人小子祈祷他们死绝,对大武才是最有利的。

民不为生,实乃计之不策,曹公想要凭一己之力与一腔热血是行不通的。”

曹允承认曾斌说的都是实话,近两年西郊聚集地人数激增,管理已是力不从心,他组织开垦出来的荒地连一天一顿饱饭都不能保证。

缺少的不仅是种子和农具,还缺少劳动力。

六千七百八十二人,只有两千人有劳动能力,即便有如此庞大的劳动力,也存在好吃懒做之徒混迹其中。

流民居无定所,想要扭转他们在一个固定地方生存下来很难。

压制太狠只会让他们心生怨恨,最后还是会轮落成流民四处漂泊。

曹允为官数十载,一生最大志向是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见曹允低头不语,曾斌继续说道:“养有法度,教有类别,曹公《民志》一书小子拜读过,书中提及的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那是遵于无忧生活于世方可实现。

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亦是遵于无忧之中。

百姓需要的不是乐善好施,而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亩地一口粮,那样百姓才认为自己是曹公书中所载之乱世主人一说。

如果他们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横于权利,只会如当年曹孟德治下的百姓。”

曹操姓曹,曹允也姓曹,曾斌却没有指鹿为马的意思,可曹允不这么认为啊。

“好个伶牙俐齿的混小子,老夫险些被你糊弄过去,忘了今日寻门目的。”

“并非小子糊弄您,而是小子最真实的想法。”

“老夫历任广州两届刺史,不敢说功高降世,却也非素餐之辈。五年,整整五年,老夫尽心竭力,西郊仍不得半寸进许,老夫自知无颜面对百姓,时常落班之后藏于衙中,直至夜深方敢回府。

老夫倒想听听你这两日所作所为意欲为何,如能让老夫信服,老夫必首当其冲,只要不违纲纪,纵然有失,老夫也一并帮你担着。”

“君子一言!”曾斌已经迫不及待说出这四个字了。

“驷马难追!”曹允挺直身子,直勾勾盯着曾斌说道:“老夫洗耳恭听。”

曾斌瞪大眼睛,晃了晃身子,说道:“曹公莫不是想在此就让小子将话说了?”

“有何不可?”

曹允一屁股坐在国公府府门前的台阶上,说道:“老夫十岁便是耕农好手,一把曲辕犁握踏不输一般老农,每日食土二两,在外不惧遢,何况国公府的台阶。”

曾斌暗暗摇头,让下人去听涛阁将茶桌取来置于两人中间,接过跪垫,跪坐在曹允面前。

将烧水壶搁在小炉上,待水开烫过茶具,取桌上瓶子将茶叶倒入茶壶中,用开水滚过茶叶倒掉第一道茶水,又烧上一壶开水,将茶壶灌满轻摇,壶嘴以上至下为曹允面前的杯子添了七成茶。

“曹公请。”

曹允看着曾斌表演完,冷冷说道:“不愧是国公府的小公爷,一点苦都不愿吃,一点累都不愿意受啊。”

“曹公谬赞,小子只是一介富家公子,承蒙曾家萌荫,生来便享受世间荣华,习惯了就做不到清心寡欲。曹公乃人中狮虎,世上有几人能与曹公做比。”

“世间万物本质源于性,你年纪还小,极易改之,何故重享轻为?你有神童之名,陛下盛赞有加许以爵位,若你愿意,可随老夫,老夫必当倾囊相授。”

“曹公抬爱,小子有愧。”

“曾家历三代文臣两代武将,盛极无虞。老夫不否认曾家对前唐与武国的贡献,可事实证明,善小不为,不是为臣之道。受命于天子,定当死而后己才是。”

“小子从小研习许多卷宗,总结一些前人经验,取名《三字经》,曹公可愿一闻。”

“《三字经》?念来听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见曹允闭目,曾斌喝茶继续说道:“此《三字经》共计一百六十八字,小子从五岁起研读前人诗书看尽广州人间百态,七年后所感。本欲请宋老先生钻研后为小子造册一本,奈何陛下日渐对曾家提防,唯恐曾家乱国擢小子新丰县男,实则为软禁令家父忌惮。”

又见曹允闭目摸起茶杯送入嘴边,曾斌笑意渐浓,又说道:“小子性情如何不足为外人道哉,生于斯长于斯,小子自认本性不坏,只是爱闹了些,不喜他人左右,可事不如己愿,性情始俑徨乱,小子苦,何人懂?”

说完这些话,曾斌就闭上了嘴巴。

只要曹允喝了茶,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剩下一小半就是诱导曹允的思绪往梅岭上来。

一个上位者,尤其是曹允这类人,必会先天之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下之乐而乐。

在追求至高权力的官途上,这类人才是最饥渴最疯狂的物种。

只有登上高位,他们才能施展胸中抱负。

曹允想要功绩,曾斌想要一个梦幻的经济帝国。他为了引曹允上钩,不惜花大价钱花大力气去做一件事。

若大庾山的梅岭成功了,北入岭南五条线路将被他用来做成一个支点。

秦时五条进入岭南要道一直缘用至今,分别是大庾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以及骑田岭。

梅岭一旦成功,无人可抵挡他的步法,岭南以及丝绸南航海路将是他的天下。

以岭南经济为跳板,去了长安之后,寻找机会利用手中资源打通南北,直至掌控整个武国经济命脉为止。

棋盘落下的第一颗棋子就在梅岭。

“唉。”

曹允将恐茶杯置于桌上,盯着茶杯久久不语。

“曹公为何叹气,若是小子字中有误,还请曹公指正,小子在此拜谢。”曾斌规规矩矩给曹允行了个大礼。

曹允看着曾斌行礼完毕,挺起身子走下台阶双手举起,亦是给曾斌作了个揖。

“曹公您这是作甚,小子受不得受不得。”曾斌慌忙起身,一脸惊愕的扶起曹允,暗骂这老不死的想干什么,自己这个小身板哪里受得起一个正四品下官员的礼。

作揖完毕后的曹允恢复了往日的神采,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坐下。

曾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更不是,脑袋一片浑浊,搞不懂曹允闹哪样。

“曹岩有你,老夫足以。”

莫名其妙作揖,又莫名其妙胡言乱语,实在搞不懂这糟老头子。

他干脆站在那里目视前方神游天外来得轻松些。

“坐到对面去,让老夫听听你的计策。”

“曹公认为这《三字经》如何?”

“非常好。”

好和非常好是两个概念,不论是哪个,只要是从曹允嘴里说的好,不久将传遍整个岭南。

宋代三大笔记之首的《困学纪闻》作者岂是你这种写《民志》的老匹夫所能比的。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