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教你看懂工资单 §怎么看

名单上有的不一定真有

翻开工资单,首先看到的栏目是序号和姓名。可是,且不要以为这些名单都是真的。虽然不能说假名单有多少,但吃空饷的工资单绝非仅有。2012年5月,浙江省永康市要求100多个部门进行自查,在当地《永康日报》上第一批就公布了192名机关事业单位不在岗人员吃空饷名单和具体单位,引起巨大反响。

吃空饷行为不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夹杂着行贿受贿行为,而且严重败坏工作作风。有的职工经常迟到、早退,领导就不敢批评;因为只要领导一批评,就有人理直气壮地说,“那谁谁谁连班都不上,我迟到一会儿算什么!”两者相比,确实是小巫见大巫。有的机关工作人员请病假一请就是一二十年,而根据相关规定,病假假期只有2个月内、2至6个月、6个月以上三种类型,依据工作年限长短不同而有别。[1]

从全国范围看,有些单位工资单上不但大面积地存在着吃空饷和假名单,而且数额惊人、屡禁不止。有的领导干部子女还在上大学甚至上小学,就早早定好了编制,把名单造在工资单上,用财政的钱每月给他们发工资;有的离退休干部已去世多年,可是名字依然在工资单上,由家属代领,各种冒领财政资金的行为可谓屡禁不绝。

归纳起来,吃空饷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财政供养人员在编不在岗,自己外出经商赚钱了,可是还要在这里白领一份工资;二是财政供养人员已经调走,可是却不办理核减编制等手续;三是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四是财政供养人员已经去世,却没有核销编制。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些分别叫“旷工饷”“调离饷”“冒名饷”“死人饷”……在这背后,实际上都与发空饷者手中的权力任性有关。

当然,也有制表人员趁机浑水摸鱼的。

上海市某劳务派遣公司一名人事专员,利用自己负责制作派遣人员工资单的便利,私自在工资单里加进自己男友的姓名和卡号,在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的13个月中,每月随心所欲地给男友“发放”数千至上万元的工资,累计吃空饷约15万元。2013年初,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她,以职务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

首汽租赁有限公司一位营业部经理,在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间,利用职务之便在工资单中虚增60多名司机的名单、骗取59万多元工资款,2015年2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3]

2014年末,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集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行动。据报道,在这之前不到两年时间里,全国不少省份清理出来的吃空饷人员规模都要上万,全国30个省份共清理清退16.2万人,涉及财政资金84亿元。专家表示,这还只是各地上报上来的数字,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所造成的财政资金损失也会更加骇人听闻。如果按每人每年3万元计算,其损失规模至少在数百亿元。[4]

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吃空饷现象呢?其实办法也简单。根据目前的财政制度和人事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来自财政拨款,有的甚至来自上级拨款,所以不骗白不骗、骗了也白骗;遇到有人停薪留职等,单位就会想方设法把这部分空饷留下来当作“小金库”。

有鉴于此,消除吃空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每年或每月在本单位张榜公布工资发放名单,让“在编”人员管理公开化。虽然这同样不能保证一定会有人举报,例如,编制15人的事业单位如果有5人在编不在岗,这时候单位冒领这5人的工资分给其他10个人,就很难指望他们中间一定会有人“愿意”或“敢”出面举报。

但毫无疑问,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某些吃空饷行为已经符合诈骗罪、贪污公款罪等要件,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工头背后的童工

仔细考察工资单,有时会发现其他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来。有些工资单上的姓名代表的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这就让人感到新奇。

例如,在江苏省苏州市一家电子厂的工资单上,了解内情的人就能看得出,其中一些姓名的工资数额并不寻常。而实际上,这些“老大”都为该企业介绍进来过童工,所以,这些工资中就包括这些童工的工资在内。

说穿了就是,这些“老大”的本质是工头。他们自己并不干活,而是专门从家乡带童工到企业里来打工,然后收取“人头费”。当然,在把这些小老乡带来之前,他们会和童工的家人谈好每月寄多少钱回家,以便和“拐骗儿童”相区别。一方面,雇用童工是非法的,所以这些童工的姓名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工资单上,会计还没有笨到这地步;另一方面,即使雇用童工也要给他们发工资,童工不等于“奴隶”。怎么办?这就出现了上述一幕,把童工的工资结算在“老大”身上,然后由他们代发!

为了佐证这一点,2012年2月当地论坛上就出现过这样一篇帖子,并且还挂出该企业生产现场的视频。从生产视频中能看到,在忙碌的流水线上,确实有一些个子矮小的工人满脸稚气,身高大约只有1.5米。据爆料人介绍,这些非法雇用童工的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半,可是却要每天连续工作近12个小时,经常是一边走路一边吃方便面,每月到手的钱说是工资也好、零花钱也罢,不过只有几百元。[5]

在一些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非法雇用童工或随意制定工资标准可谓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连工资单都没有,就给你一个信封,或直接打在卡上,没有任何工资证明。

在这样一张简单的工资表背后,就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其他故事。

拿多少钱出来炒股好

2016年1月21日,中国股民人数正式突破1亿人。有人研究发现,这些股民对股市仓位的控制,某种程度上就与工资单上的序号有关。

一般来说,工资单上序号较小的多是领导和管理者,他们的工资收入也高。虽说他们的收入比平均数可能高出不多,或许只是高出百分之几十(当然也有可能高出好几倍),但其储蓄率则会有很大区别。而用于股市投资的自由资金,就主要来自这其中的储蓄率。

所谓储蓄率,是指没有被消费掉的余钱与月收入百分比。举例说,假如排在工资单最上面的是部门领导吕主任,他本月的实发工资是13600元,本月结余10200元,那么他当月的储蓄率就是10200÷13600=75%。

为什么说储蓄率与工资单上的排名有关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工资收入水平大不一样,而用于基本生活消费的部分则相差不大,这就势必会导致储蓄率悬殊。一个通俗的例子是,月收入1万元的人在外面吃顿早饭,费用可能是6至8元;月收入两三千元的人,一顿早饭同样可能会是3至5元,甚至超过前者也说不定。类似这样的消费其实差不多。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倒推,吕主任的月消费是13600-10200=3400元。假如该部门工资单上最后一位是新来的大学生小高,他当月的实发工资是2500元,那么无论他如何省吃俭用,一个月下来怎么也得花费2000多元。一个人单身在外又要租房、又要买衣服,还有上网、手机费,以及看个电影、逛个公园什么的,不超支就算不错了。假如按每月消费2200元计算,这时候他当月的储蓄率就是(2500-2200)÷2500=12%。单从储蓄率看,吕主任是小高的75%÷12%=6.25(倍);而从储蓄额看,前者是后者的10200÷300=34(倍)!

不用说,为了叙述方便,这里都是从两位职工个人角度来讨论储蓄率的,不涉及家庭经济条件;否则,因素就变得异常复杂了。

这时候,假如这两个人同时投入股市,在投入资金、操作方式、仓位控制等方面,当然就会不一样。那么,这时候拿多少钱出来炒股好呢?吕主任如果每个月拿出1万元来炒股应该没问题;可是,如果小高也要每月拿出这么多钱来投入股市,岂不是会要了他的命?

小高这时候的出路只能有两条:一是开源,二是节流。从小高每月2500元的实际收入看,他一个单身在外的大学生再怎么节省,“挖潜”余地也不大;所以,主要得靠开源,即想方设法提高工资收入或非工资收入。

而要提高工资收入,首先得学真本事,争取晋升职务,争取在工资单上的序号排列靠前。假如他有朝一日能取得和吕主任一样的工资收入,那时候他的储蓄率将会达到(13600-2200)÷13600=83.8%,月储蓄额高达13600-2200=11400(元)。这时不要说他每个月拿出1万元来炒股了,即使拿出1.1万元都会很轻松。而即使这时候的小高,在收入提高后费用开支也开始渐渐粗放起来,每个月的消费增加到3000元,每月的储蓄额依然有13600-3000=10600(元),每月投入股市1万元同样有保证。还不用说,这时候他的生活消费水平与过去相比也会有较大增长。

有鉴于此,读者可以得到这样3点启发:

一是在小高这种储蓄率较低的情况下,首要任务是提高工资收入和非工资收入,这样做的边际收益会大大高于股票投资。2015年上证综合指数从3235点到3539点,全年上涨9.4%,月复合回报率只有0.75%;这与小高与吕主任的储蓄率相差34倍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建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上,力争在工资单上排名靠前。

二是在小高这种储蓄率较低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开源节流,这同样能够成倍增加结余资金(储蓄额)。

三是小高能够有多少钱投入股市(股市仓位),主要取决于他的储蓄额和储蓄率,以及投资计划,与股市指数高低其实没什么关系。

1 杨洋、张强:《浙江永康通报192人吃空饷,多人请假20年》,载《广州日报》,2012年5月4日。

2 徐荔、谢丽娟:《工资单造假吃空饷,新嫁娘获刑》,载《上海法制报》,2014年2月21日。

3 裴晓兰:《造假工资单贪污59万,首汽租赁一经理获刑》,载《京华时报》,2015年2月4日。

4 李丽辉:《清理“吃空饷”,管住“发空饷”》,载《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5日。

5 新华:《苏州工厂被曝雇用童工》,载《新快报》,2012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