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春满甜园:寒门首辅农家媳 卷一 020窦耘与窦氏

巳时末,汤家人围着看刚买来的黄牛。

它身形高大,浑身覆盖黄色的牛毛,没有半点打结,油光发亮,两只牛眼圆鼓鼓的,大口吃着割来的新鲜青草,舌头一卷便进了嘴里,咀嚼时响声极大,肚子逐渐鼓起。

汤承益摸着顺滑的牛毛,啧啧称奇。“买牛虽贵,可窦耘买到这么一条正值壮年的好黄牛,起码还能干十几年活,值当。”

“花了几多钱?”汤子贤问。

窦耘如实答道:“五十五两银子。”

“我以为起码要七八十两银子才能买得到,你竟只花了五十五两银子。这样的话,算上请木匠打牛车的三钱银子,还是很划算。”

这么一说,众人更好奇窦耘是如何找到这么一条好黄牛,又怎么讲到低价。

窦耘据实以告。

“大鹅咬了两岁小孩的鸡鸡?这可真是有趣。”汤子义笑道。

傅氏训道:“子义,你别耍猴儿不怕人多,看热闹不嫌事大。”

当众挨训,汤子义再也不敢开玩笑了。

众人越看黄牛越喜欢,左摸摸,右逗逗,不肯走开。

“娘,牛已买了,谁每天早晚放牛?”汤子贤发问。

庶长子汤子敬即汤家大房老四,接话:“大哥,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得着问母亲么?当然是谁买来的牛,谁放。”

傅氏脸拉了下来。

他的生母—叶氏,忙将他扯到背后,“浑小子,大少爷问的是夫人,哪有你说话的份?况且,牛这么金贵,你又无事,平时也可去放牛。”

汤子敬满脸嫌弃,“牛身上有虱子,还要每天去泥巴里滚,脏死了,我才不要放牛。”

“子敬,既然你知道放牛是脏活累活,为何要全推给窦耘?窦耘这两个月都没拿月钱,还拿自己攒的体己钱给公中用,他并不低你一等。”

傅氏训完话,又看向其他三个儿子,“子贤,子义,子康,你们也是一样的,别瞧不起窦耘,没有他吃苦受累,你们也过不上什么好日子。还有,这头黄牛是咱家最贵重的,你们四兄弟和窦耘轮着来放牛。甭管你们是一人一天,还是每个月每人连着放六天牛再换下一个,你们商量好,都给我把牛伺候好了。”

四兄弟齐点头。

汤子义不同于其他三人低垂着头,他笑嘻嘻地说:“娘,我听说乡下牧童放牛都是骑在牛背上,今天是牛买来的第一天,算是大日子,我就骑它一骑,尝尝当放牛娃的潇洒滋味。”

“黄牛看似温顺,到底是畜生,万一你从牛背上摔下来可如何是好?”

骑牛大计不能作罢,汤子义立马想出窦耘牵牛他骑牛的法子,就在附近试玩。除了做午饭的朱氏和在房里没出来的汤斐君、云珠,其余人都去看骑牛去了。

未时初开饭,汤家二老和大房的人刚坐定,汤耀祖和孟氏领着两儿一女笑意盈盈的进门。

傅氏问:“你俩眉毛缝都带着笑,可是找到了合适的宅子?”

“大嫂真聪明,一猜就中。”孟氏夸完,又补充说:“爹,娘,大嫂,我俩这两天到处找宅子看,腿都快跑断了,累是累了点,总算看到了两处好的。一处是离县衙仅一里路的,地处闹市,一层门面二层楼,有个小院,极为干净,周围宅子多,街道又宽敞,甚是热闹;另一处离得远,一间厅,两间厢房,送两分菜地。我俩琢磨着两处都好,拿不定主意,还请您们下午前去相看,尽早定下来,好把爹的东西搬进去。”

“房主开价如何?”

“离县衙贵的那一处,需月月交租,每月五钱银子;送菜地的那房子便宜,交十八两银子可住十年,还送菜地,若是中途房主有钱要赎回去,仍退剩下的钱。”

离县衙近,方便汤耀祖点卯,但每年交租六两银子,已花去他过半年俸,余钱应付柴米油盐酱醋茶,怕是捉襟见肘。而远处的那房子,乍一听要出十八两银子蛮多的,可十八两银子能住十年,每年才花一两八钱银子,送的菜地完全可以交给汤承益打理,六人一年到头吃的菜,肯定是不用买了。

二老立即表态要住送菜地的。

孟氏说:“爹,娘,房子不错,送菜地也好,就是离县衙远了点,还有一下子要交十八两银子。我俩手头本就没什么钱,还被缴了去,给大哥治丧剩的银钱也还给大嫂了,哪里出得起十八两银子?”

当众哭穷,无非是逼傅氏表态。“巧娥,这十八两银子,我来出。等吃了饭,让窦耘跟你们同去。”

饭毕,窦耘套好牛车,挥舞鞭子,载着汤耀祖和孟氏夫妻二人去往城里。三人先去了钱庄,称好银子,再找房主交十八两银子。

交了钱,房主说有个黑漆雕芍药插屏相送,孟氏让汤耀祖跟去拿。

“二夫人,请把字据收好。没别的事,我先回去了。”窦耘解开牛绳,准备赶牛车回去。

孟氏张开双臂,挡在牛前,“窦耘,上回我跟你说的事,已有眉目。不管你想不想听,我都要说。”

“二夫人,您说,我洗耳恭听。”窦耘倒要听听她查出什么来了。

“姓郑的狗男人,娶了岭南姓窦的女人为妻,这么多年,生了两儿子,一个叫郑必进,另一个叫郑必取。可惜,名字再好,两儿子不成器,一看到书就打瞌睡,为此不知挨了多少板子,还是没学进去。”

这点消息,住在郑博旭家附近的人,哪个讲不出来?

“二夫人,这种随随便便就能打听出来的消息,我实在不感兴趣。”

“窦耘,你急什么?好戏还在后头。”孟氏白他一眼,又道:“据传窦氏远嫁到这,带了个小子,导致婆媳不和,夫妻不睦。后来不知怎的,小子不见了,她接连生了两个儿子,才抬起头来做人。我算了算,你进府的时间,就在她婚后没多久。”

窦耘冷声问:“二夫人,难不成你认为我就是窦氏带来的小子?”

章节列表